衆所周知,西漢王朝盛產酷吏,比如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的郅都、張湯、義縱,基本都是以執法苛刻而聞名於世。在西漢中期,則以嚴延年爲酷吏之最。在嚴延年任職過的地方,盜匪不興、作奸犯科者極少,這是因爲惡人也對殘暴的嚴延年忌憚不已,生怕被其施以生不如死的酷刑。

▲漢武帝劉徹劇照

嚴延年,東海郡下邳人,少習法律,時人稱其“明法”,後受朝廷徵辟出任郡吏,不久即被調往京城任侍御史,是漢宣帝劉詢時期的著名酷吏。由於嚴延年爲人剛正不阿,入京後他也絲毫不懼權貴,看見不法之事就上書彈劾,朝臣因此對他都是敬而遠之。

▲現代數字復原的未央宮

哪怕對於權傾朝野的霍光,嚴延年也照罵不誤,還曾上奏指責霍光“擅廢立主,無人臣禮,有不道之罪”。這份彈劾奏摺到了漢宣帝劉詢手中後,雖然最終無奈擱置,但劉詢也從此事看出了嚴延年是個可用之人,於是對其愈發器重。西羌起兵造反時,漢宣帝想給嚴延年一個機會,便讓他跟隨名將許延壽前去平叛。不出劉詢所料,叛亂很快被二人鎮壓,其中身爲隨軍長史的嚴延年功勞不小,極大程度穩定了士氣和軍心。

▲涿郡所在位置示意圖

因平叛有功,嚴延年回京後升遷爲涿郡太守。到任後,嚴延年見涿郡豪強縱橫,不但魚肉鄉里,甚至還攻殺長吏,面對這些惡行,嚴延年大力整治,並對一些暴徒施以酷刑,使得涿郡大治,民心淳樸。很快,朝廷下令褒獎嚴延年。見自己政績斐然,又深得民心,嚴延年便想邀請母親前來涿郡小住,而嚴母收到兒子信件後也很快趕來。

據《漢書·酷吏傳·嚴延年》記載:“初,延年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雒陽,適見報囚。” 在古人看來,十二月立春,代表陽氣與生機,因此不得判決罪犯。眼見嚴延年反其道而行之,嚴母大驚,於是停在都亭,不肯踏入嚴府一步。

▲漢朝大臣劇照

無奈之下,嚴延年只能親自前往都亭拜見,卻不料老母就是閉門不見。直到嚴延年叩頭許久,嚴母纔打開房門,然後數落嚴延年的罪,責備他深受皇恩卻不施仁政,一味依靠嚴刑峻法更不是爲官的長久之道。最後,嚴母苦口婆心地規勸他改變施政方略,多施仁政,嚴延年表面上予以答應,但仍是我行我素,對刑犯施加酷刑。

見兒子不加悔改,嚴母無奈只得返回東海郡。臨走之際,見到前來送別的兒子,嚴母痛哭流涕,而嚴延年此時卻還不知其故。回到家中後,嚴母命家僕準備好棺材,說是要爲嚴延年收屍。結果沒到一年,嚴延年就被朝廷下令斬首,嚴母便帶着提前準備好的棺材前往京城。

▲漢宣帝劉詢劇照

作爲母親,嚴母爲兒子準備棺材當然不是咒他,而是“知子莫若母”——她知道嚴延年性格倔強殘暴,又是典型的酷吏,雖然能造福一方百姓,但終究還是會得罪權貴。在涿郡太守任上,嚴延年正是因爲得罪了太多人,很快被構陷了十大罪狀,漢宣帝無奈之下只能以“不道”之罪將其問斬,令人唏噓感慨不已。

參考文獻:

《漢書·酷吏傳》

每日原創更新不易,還請各位讀者朋友順手點一下頁面底部的廣告,無需關注無需購買,只需點擊即可。感謝大家的支持,子淵會繼續努力更文,並定製明信片、賀卡等回饋讀者。

再次致以誠摯的謝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