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日本股市幾乎無視經濟增長:看看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市場行情圖表,你會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初之前,日本股市一直是逐步上漲,漲幅並不會讓人格外感興趣。但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也很糟糕(所以纔會自省),它對待股東的方式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之處。

瞭望智庫譯自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中國市場或許將效法其鄰國上世紀80年代的模式。

外媒:中國或正重蹈日本覆轍,股市正邁向歷史最大泡沫?

每個股市投資者都夢想着穿越到某個大牛市開始之時。如果說有哪個泡沫前市場讓我想穿越的慾望略高於其他所有市場,那就是日本了。

我渴望穿越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爲了親眼見證日本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濟增長速度。那時,受其小心建立的出口機制推動,在整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年均增速超過了9%:它到1955年成功地恢復至戰前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水平,有幾年(1959年到1961年)的表現甚至令人震驚,至少根據日本銀行的數字,有一年的增速超過了15%。

人們當然不是沒有擔心———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銀行總裁山際正道在一封短信中爲鋼鐵業產能過剩、基礎設施投資不足以及日本可能被迫陷入輕微的貿易自由化狀態而焦慮不已。

但日本的經濟仍在飛速增長———那個十年的剩餘時間裏,GDP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開始變得有點兒不安了。

但日本股市幾乎無視經濟增長:看看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市場行情圖表,你會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初之前,日本股市一直是逐步上漲,漲幅並不會讓人格外感興趣。

然後,一切都變了。

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時間陷入嚴重經濟蕭條和多到可怕的經濟反省活動)和80年代經濟增速平均降至4.2%,但日本股市突然大漲。股市在前10年漲了3倍,在後10年漲了9倍。

到1985年,日本股市爲其勇敢的投資者帶來了20倍於美國股市的回報。

外媒:中國或正重蹈日本覆轍,股市正邁向歷史最大泡沫?

你會納悶原因何在。部分原因在於,各公司在擴張期很少會獲得高額利潤,利潤會在爲增長付出的代價得到報償時湧入。

另一部分原因在於,過分激動的國際投資者突然現身。

還有部分原因在於日本的貨幣政策。簡而言之,股市發狂的原因是,1971年,日本銀行對美國放棄金本位制反應過度,爲壓低日元幣值並向銀行業注入信貸而“大肆印鈔”。

德國經濟學家、《日元王子》一書作者理查德·沃納說,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日本印鈔並買下了全世界。”

這一切讓我想到了中國:中國的股市在經濟增長減速一年後實現翻番;外國人嚴重低估了中國市場,儘管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中國人完全贊同印鈔。

你或許會說中國不一樣———中國公司的管理方式很糟。這點我完全贊同。但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也很糟糕(所以纔會自省),它對待股東的方式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之處。股息?哼。股票回購?呵呵。獨立董事?誰需要他們?

日本成功迎來一個輝煌的牛市,而這個牛市的頂點是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而且對股東價值———實際上是任何價值———完全不屑一顧。中國也許會重蹈覆轍。

外媒:中國或正重蹈日本覆轍,股市正邁向歷史最大泡沫?

我不是建議你拼命投資中國股市。每兩天就新增100萬個交易賬戶,任何一個一年內上漲100%的市場無論如何都值得投以某種程度的懷疑眼光。

我的建議是———一年前我第一次提出這一建議———從你的賭金中拿出一點兒,賭一個10年期的前景:如果中國市場走上日本的老路且你能妥善應對動盪局面,那就有800%的不錯回報等着你。不過就是賭一把。(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瞭望智庫是新華社旗下離中南海最近,集政策,經濟趨勢判斷和軍情分析的智庫。請搜索瞭望智庫官方微信公號:

瞭望智庫,或(zhczyj)→長摁1秒複製。

智客,(wodezhike)→長摁1秒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