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這麼說,我們就有些給羅布泊的傳說找“伴侶”的意思了,但這並沒有什麼不好。耶律公主的雙魚玉佩分明是羅布泊傳說的絕佳的“現實配對”,雖然,它沒有什麼“複製”的功能,但當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至少可以讓羅布泊的傳說能有個實物,而這也是生活需要的。

生活是需要故事,哪怕是人爲杜撰的故事,只要離奇就會吸引人。在關注羅布泊這區域時,除了它本身的神祕,人們又有意或無意地爲它添加了另外一種神祕。因此,真相在這裏就變得多少有些撲朔離迷了起來。又因爲生活的需要,揭祕真相也就成了一件很無趣甚至是無聊的事情。

在羅布泊近年來流傳出的所有神祕事件中,最吸引人的毫無疑問應該是科學家彭加木的故事了,但它最吸引人的卻不是彭加木本人,而是雙魚玉佩,網絡的描述在這裏奇異得讓人沒有多餘的想象力。

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前,是因爲他發現了一個基本保存完整的“外星工程設施”,其中有大量的人類從來也沒有接觸到的神奇設備,因爲不知道如何使用,只能收集起來祕密研究。但有一樣設備的功能被甄別出來了,這樣設備就是雙魚玉佩。

這就是網絡的流傳: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裏初次發現雙魚玉佩靈異的功能時,先用玉佩中一條魚做實驗,沒想到玉佩突然啓動,“複製”出了一條完全相同的魚!

正是因爲雙魚玉佩存在這種強大的“複製”功能,羅布泊的很多東西都被複制了,由一個變成了兩個,包括人。科學家彭加木當然也在被“複製”之列,一個人怎麼會變成完全相同的兩個呢?所以,彭加木被祕密地“關”起研究,對外界則聲稱他失蹤了——這也正是人們至今找不到彭加木的原因。

對於這種網絡的傳言,出自哪位網友的“創意”,我們是不得而知的,就讓它在茶餘飯後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吧。現在,我們來說歷史上真正的雙魚玉佩。

魚,在我們的生活裏是非常常見的,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在他們使用的彩陶上留下了單體魚紋、雙體魚紋等豐富多彩的關於魚的圖案紋樣。而我國的漢字中,很早就出現了“魚”字。魚,就這樣影響到了先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被當成了吉祥的象徵物之一,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如此。

因爲這個,魚在我們的生活是司空見慣的,雙魚玉佩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新鮮的了。在我們的文化裏,幾乎是什麼事都不可能讓它“孤單”地存在,都講好事成雙,今天,我們給孩子過個生日,圖個吉利買塊玉,在商場裏也是能找到雙魚玉佩的。

佩魚之風始見於商代,商代玉雕中有許多片狀玉魚,都很小,有些嘴部帶孔,尾端有長榫,似刻刀,可能是隨身攜帶的工具。唐代以後,玉器的製作體現出越來越濃的生活氣息,含有吉祥寓意的玉雕佩飾開始陸續出現,魚形紋樣成了玉雕佩飾中常見的題材。元明清三代的魚形玉佩繼續豐富和發展了魚形圖案紋樣,出現了魚與荷花、魚與磬組合成的圖案,寓意“連年有餘”“吉慶有餘”,還有龍頭魚身紋樣的玉佩,寓意“魚龍變化”。

玉魚之佩,在歷史的長河裏不但“貼近”着王公貴族,也感受着我們老百姓的體溫與心跳。但就雙魚玉佩而言,最有名的恐怕要算遼陳國公主耶律氏與其駙馬合葬墓中出土的了。

耶律公主是遼景宗的孫女,死時才年僅十八歲,但因爲家世地位高貴顯赫,死後則給以厚葬。她與駙馬合葬墓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墓構築規模雖然不大,但隨葬器物卻非常豐富、精緻。公主與駙馬均頭枕銀枕,身着銀絲網絡,戴金面具,着銀靴,胸佩琥珀瓔珞、束帶。尤其是還戴着珍珠琥珀頭飾和項鍊,還佩有金荷包、金針筒、鐵刀以及各種玉佩和琥珀佩。

這座墓葬是遼墓中迄今爲止,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雙魚玉佩也這裏出土的文物之一,但在衆多於此出土的文物裏,它多少顯得有些普通。墓葬是1986年才發掘的,我們不能說網上流傳關於羅布泊的雙魚玉佩是“借用”這裏的,但那麼神祕的事件,總得有件與之相匹配的實物吧,而耶律公主的墓葬似乎再也合適不過了。

耶律公主墓葬出土的雙魚玉佩,長6.5釐米,現藏於內蒙古博物館。爲白玉圓雕,用陰線刻出眼、腮、腹鰭、尾等細部,雙魚嘴部穿孔用金鍊系佩。雙魚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藝術對遼代玉器的影響。

這麼說,我們就有些給羅布泊的傳說找“伴侶”的意思了,但這並沒有什麼不好。耶律公主的雙魚玉佩分明是羅布泊傳說的絕佳的“現實配對”,雖然,它沒有什麼“複製”的功能,但當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至少可以讓羅布泊的傳說能有個實物,而這也是生活需要的。

丟開耶律公主的雙魚玉佩距我們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不說,在耶律公主本人身上也有不少還未破解的祕密。比方說:耶律公主只活了18歲,而她的駙馬竟是自己的舅舅,她的短命是不是因爲近親結婚;遼國的公主們去世後,是不是都與她一樣享受着如此規格極高的墓葬待遇;在內蒙古的草原上是否還有這樣的墓葬,還有更多的文物以及雙魚玉佩……等等。

歷史就是這樣的,傳說其實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也許多年以後,我們的後代面對耶律公主的雙魚玉佩以及我們的網友塑造的那些羅布泊傳說,會把這二者結合在一起,講述得更精彩。說不定會有這樣的情節:18歲的耶律公主被雙魚玉佩“複製”了,她活了過來,去了羅布泊找到了同樣被雙魚玉佩“複製”了的科學家彭加木……哎,真的不忍說,彭加木被“複製”其實是網友們杜撰的。(文/路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