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关于考研的相关问题。这次,我一起说说:

一、出于何种目的,大学生要考研

考研这个事,一定要先想好考研的目的。用流行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别忘了为什么而上路。研究生阶段,对某个领域的深研,可以让人有很多收获的。可能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是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这些,能受用终身。

学历这个事,是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条件,不能作为终极目标。硕博阶段,校园里教不了太多的技术,教的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相关领域知识。换句话说,教的不是工作的技能。

当然,专职研究的话,学到的这些就相当于工作技能。问题是,社会上能够提供的专门用于研究的岗位,并没有那么多。

基于这点,再来看这个问题。考研也要看专业,对文史哲数理化这类基础性学科来讲,专职研究岗位偏少,毕业之后从事其他行业,又没有相应技能和经验,考研,似乎不会成为首选。看看近些年的考研报名情况,不概也能知道。如果就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那倒是可以考虑深造。

但是,现在,我发现有一个不太好的趋向。

就是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对学术研究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和想法。要考研有一些不太合适的理由,比如:

1、随大流。看别人考,自己也考

2、父母要求。

3、大学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想通过考研来为自己再赢得几年缓冲的时间

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自然懈怠下来了。这直接导致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都出问题。

到了大三,忽然意识到问题,但是习惯性推卸责任,不想承认自己有问题,反而认为是自己的学历出了问题。

这样,即便是考上了,也还是会有问题。

二、研究生应该怎样选导师

选导师和找对象一样,也要慎重。看最近总有研究生自寻短见的,或者导师有不轨行为,就可见一斑。

现阶段,研究生也在大规模扩招。导师属于稀缺资源,能够进行选择的学生并不多。而且,信息不对等,考上的学生也不太可能了解每一个导师的特点。

很多学生首先是要选专业,至于具体的研究领域,报考的时候,估计也没有想太多。真开始读研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可见,这不是主要问题。如果真的特别在乎这个,到报考学校的官网查一下导师资料,再到知网上查一下他近五年的论文,就会知道导师大概的研究方向。

更可靠的办法是,找到这个导师的学生,先聊聊。对老师的评价,学生的意见是最准确的。任何其他的评判加在一起,都赶不上学生的评价。一个导师可以成果显著,那也只能说明他在科研上的成绩。而研究能力出众,不代表他对学生会尽心尽力。更不代表他人品出众。这些软性的评价,估计,只能留存在学生口碑中。

三、考研的成功率高吗?

想考的话,就用不着去考虑成功率的问题,因为那个是宏观数据,对于个体来说,只有两种可能,考上了,你就是百分之百;落榜了,就是零。

考研的过程还是比较煎熬的,因为这个时间段,很多同学在求职,实习,下一步迈出校园,就能赚钱养活自己了。而你还在苦熬复习,这个压力山大。考研不像以前高考,大家都在同时做一件事,群体中间,没有异见,也就没什么群体所导致的压力。

现在,你想要考研,就是自己单独早出晚归地去复习。最好是找几个同学,大家一起复习,互相督促约束一下,什么时候想犯懒了,也可以挺过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