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畢業後,忙於工作,業餘時間忙於無質量的娛樂,在沒有心思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不要說爲自己充電了,恐怕都沒完整地讀過一本書,每天晃晃而過,對現狀不滿,想要掙脫麻木不仁的狀態,卻又沉溺其中,遲遲下不了決心做出改變。大多數的年輕人,每天做着和昨天一樣的工作內容,對未來的生活沒有目標,沒有規劃,甚至失去了動力和衝勁,上班時隨意應付,下班後趕回家躺在牀上,不是刷抖音,就是玩王者榮耀,三四個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

觀歷史體會風雲莫測,談人生知曉瞬息萬變。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曉夢~

時光流逝,回頭發現畢業彷彿就是發生在昨天的事,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想重新回到學校讀書。

大多數的年輕人,每天做着和昨天一樣的工作內容,對未來的生活沒有目標,沒有規劃,甚至失去了動力和衝勁,上班時隨意應付,下班後趕回家躺在牀上,不是刷抖音,就是玩王者榮耀,三四個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

我想很多人或許預想不到十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但一定能預料到十天、十個月後的自己,肯定和現下沒有什麼不一樣。

很多人畢業後,忙於工作,業餘時間忙於無質量的娛樂,在沒有心思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不要說爲自己充電了,恐怕都沒完整地讀過一本書,每天晃晃而過,對現狀不滿,想要掙脫麻木不仁的狀態,卻又沉溺其中,遲遲下不了決心做出改變。

其實人總要經歷由自我意識掌控的一段過程,這種自我意識,可能當下我們無法察覺,但卻能很清晰地感受這種意識帶來的摩擦,摩擦得越劇烈,我們就會越痛苦,這也說明,周圍的環境,和我們的本體意志非常不符,爲了過得好一點,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處境。

做出改變其實並不難,即便整日忙於工作,同樣也可以爲自己做出計劃,利用時間來提升自己。

若想要在一年時間內提升自我,不妨先從這三件事開始做起。

1、實際可行的行程表

哈佛曾對本校同年畢業的學生,做了一次相關人生目標的調研,結果發現:

27%的學生,沒有任何目標;

60%的學生,有目標,但並不是非常明確;

10%的學生,有非常清晰的短期目標;

3%的學生,有非常清晰且很長遠的目標。

時隔20年,哈佛再次對當初的這批學生做了跟蹤統計,結果發現:

那3%的人,在這期間堅定自己的目標,爲之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斷拼搏奮鬥,都成爲了社會各界非常成功的佼佼者;

那10%的人,他們在此後又定下了無以計數的短期目標,且都按部就班地實現了,這些人,也都成爲社會各界的專業人士,且生活水平都處於社會的中上層階級。

那60%的人,他們安穩度日,沒有特別突出的業績,也沒有什麼過人的技能和經歷,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階級。

剩下的27%的人,對未來沒有任何想法目標的人,他們的生活不僅過得不如人意,而且還總是怨天尤人,抱怨別人的過錯,抱怨老天的不公。

所以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選擇安於現狀,甚至是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時間久了,就會對生活中的一切,產生厭煩,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焦慮、憂鬱等現象。

而想要走出這種麻木的狀態,就要爲自己制訂一份可行性高的日程表,或是計劃表。而且計劃越長越好,而且制定計劃,也是自我完善的一種方式,只有這樣,你才能清晰地看到自我,而且隨着計劃地不斷完成,你離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

2、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上班路上坐公交地鐵、睡前的一兩個小時等等,這些碎片時間你都在做什麼?其實碎片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但卻也很容易被我們忽視、遺棄,如果利用這些碎片時間,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比如讀一本書,日積月累之下,就是兩本、四本、甚至是上百本的閱讀量。

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呢?不要把這些碎片時間花費在無效益的娛樂上了,在這個知識傳遞越來越便捷快速的社會,我們只有利用這些碎片時間,日日堅持學習知識,哪怕只有一點,也能夠增加個人知識面的廣泛程度,增強個人能力,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3、細水長流

細水長流,方得永存,學習也是一樣,急於求成,一晚上看一本書,最後只能落得打腫臉充胖子的結局,學習的反饋週期其實很長,若要一個人堅持不斷的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枯燥且難以堅持的事情,但如果能以細水長流的方式來循序漸進,給人的壓力和枯燥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總之,不論是什麼方式方法,都需要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毅力,才能督促自我不斷學習進步,不斷提升自己。

關注【曉夢讀史】瞭解更多趣味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