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尿毒症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少尿(低于400毫升/日)和无尿(低于100毫升/日)。

但凡事有例外。

前两天有位肾衰竭很严重的患者来看病,已经处于尿毒症期。他无辜地说到:

“我这几天的每日尿量有两千多毫升,昨天有3000毫升呢,怎么会是尿毒症?尿毒症应该是尿不出来啊!”

尿毒症患者是否会多尿?

有可能。

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肾小球每天会把180升的「原尿」交给肾小管,肾小管会吸收原尿中的99%,再送回体内,只留下1%的尿液——1800毫升——将它排出体外。

180000毫升×1%=1800毫升。

我们知道,肾衰竭患者的肾小管处于病态,生病的肾小管的吸收功能下降1%会如何?

那么将会把原尿的2%尿出来,尿量将会翻倍,1800毫升变3600毫升。有时尿量会更高,甚至过万。

这叫做「尿崩症」。

有人说,尿量多也有好的一方面啊,至少把毒素尿出来了,总比毒素憋在体内好。

不是这样的,肾衰竭严重的患者,尿出来的不是尿液,是没有毒素的“清水”。这时肾脏已经坏死很严重了,无法将毒素排出体外,尿蛋白也漏不出来,即便日尿量3000毫升,仍然排不出毒素。

尿尿是为了排毒,如果排不出毒的话,尿出3000毫升“清水”等同于无尿,清水不算是尿液。

肾脏衰竭的患者,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尿液是否变成了无色无味的清水,一旦发现此现象,需要及时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