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張村驛鎮已有3個村78戶蜂農加入了中蜂養殖合作社,其中包括28戶貧困戶,養殖蜂箱超過3000箱,今年預計產量突破2萬斤,將帶動蜂農總體增收近150萬元。截至目前,富縣共成立8箇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從事中蜂養殖的蜂農達810戶,蜂箱超過2萬箱,僅蜂蜜一項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有力帶動全縣344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富縣:“蜂”入尋常百姓家 鼓了腰包甜了生活

近年來,地處子午嶺的富縣依託豐富的林草資源,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產業,一隻只飛舞的精靈在追花逐蜜間,讓當地羣衆鼓了腰包,甜了生活。

初夏季節,萬花吐蕊。張村驛鎮黨家河村的一道山溝裏,成排的蜂箱散落在蜜源充足的林間,眼下正是中蜂春季繁育和病害防治的重要時期。“雄蜂過多就要把雄蜂進行處理,不需要這麼多大量的雄蜂,雄蜂只是喫糖不幹活,一箱蜂裏面有幾十只雄蜂就夠了。”技術員定期要對蜂農們進行培訓指導。

養殖中蜂既不累,又見利快,而且政府有補貼、合作社還給提供技術。這讓村民張海娃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現在在蜂場一邊學習一邊打工,掙上2萬塊錢,明年想養50多箱蜂,一年就能收入個5萬來塊錢。”富縣張村驛鎮黨家河村村民張海娃說。

如今,張村驛鎮已有3個村78戶蜂農加入了中蜂養殖合作社,其中包括28戶貧困戶,養殖蜂箱超過3000箱,今年預計產量突破2萬斤,將帶動蜂農總體增收近150萬元。

“對蜂農來說他們見利了,對合作社來說也有一定的效益了,這樣對合作社來說才能把中蜂蜂蜜市場做大、銷路做寬。”富縣茂源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正榮介紹道。

集中連片區域由合作社帶動,對於地勢偏僻的分散養殖戶,養蜂資金由政府與蜂農各承擔一半,當地政府成立了縣鎮兩級中蜂養殖技術部門,每年組織技術培訓不少於8次。在富縣鄜城街道辦的扶持下,茶坊村村民楊富軍去年開始發展中蜂養殖,如今蜂箱量達到110箱,小蜜蜂們爲他的生活增色添蜜。

“今年下來我預計產量要達到15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我估計產值在7萬到8萬塊錢之間,到明年我爭取發展到200箱中蜂。”富縣鄜城街道辦茶坊村村民楊富軍信心滿滿。

截至目前,富縣共成立8箇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從事中蜂養殖的蜂農達810戶,蜂箱超過2萬箱,僅蜂蜜一項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有力帶動全縣344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用於蜂箱補助,聘請專家在不同時期通過不同的階段加強培訓,提高蜂農的管理水平和養蜂技能,同時加快建設大型鄜州蜂蜜加工企業,架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樑,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富縣副縣長許新選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