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基因學上看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擁有純正的血統,任何一個民族在經歷了上萬年的遷移、戰爭、自然災害之後都或多或少的混合了其他民族的基因。

阿留申人現在的居住地

阿留申人(Aleutian),人口約1.7萬人,主要分佈在阿留申羣島和阿拉斯加半島;另有部分人於19世紀初移居到科曼多爾羣島(俄羅斯),其中大部分阿留申人居住在美國,在俄羅斯居住的阿留申人不超過1000人。他們使用阿留申語,分烏納拉斯卡、阿圖、阿特卡3種方言,屬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無文字。信仰原始宗教 ,部分人信東正教。體質特徵、無論語言和文化都與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非常相似。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血淚近代史

現在的阿留申人散居在美國的阿拉斯加洲的東南部地區、阿留申羣島、普里比洛夫羣島,與俄羅斯的勘察加邊疆區的科曼多爾羣島,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聖保羅島是世界上阿留申人最大的羣居社區,這裏是大約聚居了800多阿留申人。另外現在的阿留申羣島是美軍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

聖保羅島

聖保羅島上的海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與美國在1942年分別發動了中途島戰役和阿留申戰役,由於中途島戰役的重要戰略意義,人們往往忽視了阿留申戰役,實際上日本也僅僅短暫的佔領了阿留申羣島西部的兩個小島,在第二年又被美軍收回,日軍幾乎全軍覆沒。不過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第一次攻入並佔領美國本土。阿留申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留申人由於美、日軍隊的轟炸,同時又疲於戰後後勤供應,人口銳減,1945年時阿留申人僅剩1500餘人。

阿留申戰役

荷蘭港——阿拉斯加美軍港口

1867年,美國人以僅僅720萬美元從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手中買下阿拉斯加洲與阿留申羣島,從此阿留申人也跟隨着美國人的步伐捲入了現代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住在美國的這些阿留申人多數在肉類加工廠從事非技術勞動,同時也保留着編織、木雕等手工藝生產。在前蘇聯的一小部分阿留申也融入集體經濟和集體農場的工作中。在近百年的通婚,民族融合中,阿留申人離開了故土同時也融合了許多其他民族的基因,至此至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百年間人口陡增。

老明信片上的阿留申人

現代的阿留申人在魚類加工生產線上作業

阿留申人在1867年之前飽受沙皇俄國殘暴壓迫與屠殺,幾盡全族覆滅,1741年丹麥航海家維塔斯.貝林奉俄國沙皇之命開闢西伯利亞地區,病死於勘察加半島,這是歐洲人第一次接觸到阿留申人,其他回到聖彼得堡的船員將發現阿留申羣島的消息傳遍俄羅斯與歐洲大陸。從18世紀中葉起,俄羅斯的探險家與商人陸續來到這片神祕而脆弱的土地,直到18世紀下葉俄羅斯人侵佔了阿留申羣島的全部疆域,阿留申人的噩夢從此開始了。兇殘的俄羅斯人強迫阿留申人離開自己的家鄉,搬到阿拉斯加,以及科迪利亞島去做奴隸,俄國人掠奪和他們從歐洲帶來的天花病毒使阿留申人的人口從兩萬五千人減少到兩千人。

近代以前阿留申人居住的地域地理和氣候環境及其複雜、嚴酷,阿留申羣島多火山,洋流混雜,氣候常年多霧寒冷。這一切造就了阿留申人強迫的體質,阿留申男子自少年起,便被訓練成膂力過人,操船嫺熟的海上勇士。阿留申的男人習慣的捕海獸方式是駕駛一種叫做“白達爾卡”的小船,一人一船,在羣島附近與狂風惡浪鬥爭。他們用帶有“慢毒”的箭頭刺傷鯨魚,自己回到家裏關緊房門,裝病不出,躲在被窩裏詛咒那隻被刺傷的鯨魚,其他的族人在海岸上看着那隻被毒刺的鯨魚,直至它慢慢死去由衆人將其拖到岸上一起食用。他們也捕食海豹,除了喫海豹肉以外,阿留申的婦女門把海豹的腸子、腸繫膜拼在一起做成一種叫做“卡姆列科”的保暖防水衣供男人出海使用。

阿留申漁夫

從十八世紀往前,我們嚴重缺少對阿留申人的文字記載,筆者花了大量的時間查閱二十四史以及中國古代其他史書都未發現對阿留申人的記載,古代中國的記載到楚克奇、勘察加半島、日本北海道島,已經到了極限,《山海經》等一些書連太史公都不敢借鑑,我們也就不分析了。所以我只能依據國外的考古材料來了解這個極北的民族。美國學者們在阿留申羣島上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一些古葬的殘餘,收集了一些文物,推測出阿留申人是在距今3000年之前從北美洲來到阿留申羣島的。美國學者洛夫林認爲,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的祖先可能與楚克奇人、科里亞克人、伊傑爾緬人(堪察加人)的祖先一樣,是古橋地區海岸的固定居民,居住期在8000年以上。另一種觀點認爲,阿留申人從西經科曼多爾羣島來至阿留申羣島。從當時人類的科技文明程度上考慮,從西部來的可能性不大,而從東面來,阿拉斯加半島和阿留申羣島幾乎連在一起,更可信一些,也就是說他們是由西伯利亞經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又到達阿留申羣島的。

阿留申人屬於蒙古利亞人種

阿留申羣島海岸上的海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