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东方IC图库

最近2岁的小二宝疯狂的喜欢上了看书。

家里书架的下两层,本都是当初大宝的绘本,摆放的整整齐齐,大宝偶尔的时候还会翻起,重温一下过去的美好。

自从小二宝学会了从书架上抽取绘本之后,如今的他已经可以娴熟的找到自己想要看的那些书,然后不遗余力的将其拉出来放的七零八落,床上、书桌上、地上,甚至是洗手间里,哪哪儿都是他的书。

我本以为他提出看书,不过是在做做样子而已;但是渐渐却发现,但凡他喜欢的,他都很清楚书被放到了哪里,只要我把绘本中的一点情节告诉他,他能够快速的找出来递到我手上,然后一脸兴奋:“妈妈,讲书,讲讲这本书吧!”

因为喜欢,真的是百看不烦、百听不厌!

而现在的他,正在疯狂的迷恋《童谣》这套精美的绘本。

图片源自网络

单纯的童谣来讲,对于宝宝的语言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用简单的词汇组成生动的句子,变成丰富的场景,让宝宝们喜闻乐见,兴趣感非常强,所以作为宝宝语言发展的启蒙篇,真的是太有帮助了。

小二宝可以随口拈来的童谣很多。

经典的有《小老鼠偷油吃》、《小白兔白又白》、《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数鸭子》等等,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小二宝特别喜欢,听上几遍就可以跟着重复。

还有一些是我在和他玩的时候自己随口编的,比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宝宝的脑瓜顶儿。小宝宝,叫不停,离开我的脑袋行不行?……”“星期天的早上天气好,爸爸妈妈和小宝宝,手拉着手儿来到城郊外,这里的空气真不赖……”把小二宝编写进去,让他直接融入到童谣中来,他的参与感立即涌上来,就会非常乐意的和我一起说说笑笑。

不过,现在太多的童谣都被改编成为动画视频的模式,虽然更加有立体感、色彩度,但是作为小宝宝,若是长时间去看电视、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对于他的视力发育影响还是极大的。更多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舍弃视频,而只听音频的方式。但这样宝宝的参与度总是不足够,动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倘若能够让宝宝专心致志的坐下来,既能自己动手翻阅、又能够倾听妈妈的声音,还可以跟着诵读,这样多好!

寻找许久,蒋一谈老师的《童谣》系列在不经意间,让我眼前一亮,如获至宝!

图片源自网络

严格意义上,这套名曰《童谣》的绘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童谣,而是作者以“截句”形式创作的诗歌亲子读物。

何谓“截句”?

书中给出的定义为:截句是最短的现代诗歌,是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最近的诗歌文体。截句,一行两行三四行,没有诗歌题目,作品在四行之内完成。

何谓“亲子读物”?

书中同样给出了定义:当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家庭的诗歌之心会悄然萌发,并会随孩子的记忆长存。

这句“记忆长存”,让我忽然想起《寻梦环游记》中那句经典:“一直以为爱的反义词是不爱,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爱的反义词是遗忘!”其实,作为成人的我们如今清楚地知道“我永远会记得/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种话里含有多少水分,永远有多远;那么,又有什么是能够让孩子的记忆长存的呢?

真的好期待!

图片源自网络

【以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人文为绘本命名,温暖和谐】

这套绘本包括《爸爸和妈妈》《男孩和女孩》《狗狗和猫咪》《飞鸟和花朵》《天空和大海》《雪花和雨滴》《太阳和月亮》。

先是这些绘本的名字,都是孩子的喜闻乐见,也足以让和孩子共读的妈妈浮想联翩。

蒋一谈老师笔下的《爸爸和妈妈》是怎样的爸爸和妈妈?《男孩和女孩》又是怎样的可爱?《狗狗和猫咪》、《飞鸟和花朵》以及《雪花和雨滴》中是否能够让孩子采撷到自己生活的气息,和狗狗一起奔跑、看猫咪相互追逐打闹;陪伴爸爸妈妈一起经历春花秋食、听飞鸟鸣蝉;在朗朗诵读的诗篇中寻找到雨打芭蕉、漫天飞雪的浪漫?那《天空和大海》中海天一色究竟有多辽阔?《太阳和月亮》又有多少美丽的神话在里面?

《狗狗和猫咪》内页,图片源自网络

【用孩子喜欢的暖色调作为书中各种插画的主色调,温暖舒适】

若是绘本的名字足以让识字的孩子眼前一亮,那么这套绘本的插画以及主色调,则会让年幼的宝宝爱不释手。

其实,爱不释手的又何尝只有宝宝?作为和宝宝一起阅读的妈妈来讲,看到这样的插画,心中也荡漾着暖洋洋的喜欢啊!

绘本的插画中既有家庭为单位出现的温馨;也有宝宝和自然界万物融为一体的和谐;既有活泼和灵动,细观还能品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但一切又正好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文字是绘本的核心,插画就是绘本的灵魂。没有好的核心,绘本就没有了主体;但没有了好的灵魂,再好的核心也会让阅读的人感觉晦涩!

《爸爸和妈妈》内页,图片源自网络

【以孩子的视野为核心发挥巨大的想象力让文字充满各色生命力,温暖风趣】

想必很多宝宝的启蒙绘本都离不开《我爸爸》《我妈妈》系列,这是著名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经典之作。绘本里用夸张的手法、白描的话语,把各种各样形态的爸爸和妈妈描绘的淋漓尽致。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大宝读完《我妈妈》之后,总是习惯性的用手环抱着我的腰说:“我爱妈妈!”让我好感动!

打开蒋一谈老师的《爸爸和妈妈》,本以为同样是温情的剧场,只不过角度不同,描述的手法不一罢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比孩子先入戏的竟然是我!

有孩子的思想:

妈妈,爸爸现在变胖了,

他的梦也会变胖吗?

篇幅短小精巧,结构单纯不复杂。孩子的想法就是这样啊,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充满了色彩和神秘!

妈妈,我是吃奶长大的,

蔬菜是吃什么长大的?

有成人的忧伤:

爸爸说

他的故乡变了

再也回不去了

我握着他的手

文字朗朗上口,思想跃然纸上。好的文字会说话,一点儿都不假。千万别以为孩子小,不懂得这种情感,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细腻。记得当初我和儿子读龙应台的《目送》,我轻轻地读,儿子静静地听;我渐渐的眼前有些模糊,抬头看旁边的儿子,也红了眼圈;那种不用言语的情感交流在母子之间流淌。

你听见了什么?

天黑了

爸爸和朋友说着道别的话

我忽然觉得爸爸也会和我说道别的话

还有孩子特有的浪漫和幽默:

女儿笑着对爸爸说:

爸爸,你比猿人漂亮一点点

仿佛一个巧笑倩兮的小女孩乖乖巧巧的站在爸爸身边,爸爸是女儿的山,是女儿放心停泊的港湾。

某个下雨天,她忽然想到自己

从未大声呼喊过妈妈的名字

于是,她对着窗外呼喊起来

那个美目盼兮的小女孩这会儿正站在窗边,大声呼喊着妈妈的名字,似乎要把对妈妈的祝福和爱尽情的释放出来。你感觉到了吗?

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中似乎有一个很奇怪的现状: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那么尽情的表达着自己对孩子的爱,用拥抱、用亲吻、用一天无数遍的“我爱你”……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对孩子的爱日渐深厚,却开始无从表达!如果你是10岁以上孩子的父母,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拥抱过自己的孩子?又有多久没有对孩子说过“我爱你”?

借助这样的绘本,是否能够让父母心中增添几丝涟漪?正搂着小二宝读着这本书,我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的大宝,想起我和他一起度过的那些共读的幼年时光,他的乖巧、他的可爱,他的童言童语,就再也忍不住站起来去抱抱在房间写作业的大宝,在他有些惊诧的目光中,告诉他:“宝贝,妈妈好爱你啊!”

图片源自网络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对啊,《童谣》就是这样的一套绘本,每本书里都会有让你心中瞬间温暖的时刻;每本书里都会有让你刹那间感动的空间!因此,这套绘本是可以陪伴孩子很久的书,每次翻阅,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里面;每次心情的变化,也都能够在文字中找到共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字不在多,有心则成!我想,蒋老师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言简意赅,将细腻的情感倾泻于笔端,字字珠玑都是点睛之笔吧!

忽然间,觉得自己的言语竟然是这么苍白无力,啰嗦中竟然无法准确地、更深层次地表达出我对《童谣》的喜爱之情!

从电脑中抬头,就看到小儿子搂着《飞鸟和花朵》爱不释手的小模样,回首又看到旁边的大宝正皱着眉头逐字逐句的精读着《太阳和月亮》的认真表情,不多说了,我去和他们继续我们的亲子共读时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