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疆這家位於深圳的科技公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近更新迭代的幾款產品可以說將航拍的門檻降到了最低。自己作爲一名攝影愛好者,瞭解到大疆的無人機不算早,大概是在精靈4時代,而購買的第一款大疆產品是精靈4pro,3電全能套裝,也用它拍攝了很多照片。對於很少有時間能出去玩的樓主來說,每次要拎着4pro的泡沫箱坐地鐵,擠公交,後背還有相機包,這種感受真的是很難受,一方面想要畫質,一方面又得不到便攜。

  2018年8月23日,boom,大疆發佈了全新的Mavic 2 系列產品,同時發佈了2款機型,一款Pro機型,攜帶一英寸的Cmos哈蘇認證28mm定焦鏡頭;一款Zoom機型,攜帶等效24-48mm的變焦鏡頭,cmos大小爲1/2.3英寸,同上一代一樣。作爲4 Pro用戶的我,發佈會還沒結束,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Mavic 2 Pro機型。拿到機器迫不及待就開箱了,具體參數就不列出來了,官網都有。下面是開箱圖片。

  ▲ 這次不同以往有全能套裝購買,大疆這次新出了一個全能配件包,售價1999元,內含2個智能飛行電池,1個充電管家,1個車載充電器,1個充電寶轉換線,1副靜音槳葉,一個單肩揹包。

  ▲包裝盒做的一如既往的簡潔美觀。

  ▲邊拍照邊開箱的擼主其實已經等不及了。

  ▲包裝盒側面,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型號說明。

  ▲再近一些看,哈蘇的品牌logo也被印在了側面。

  ▲撕開這層膜,彷彿聞到了一股香味(心理上的)。

  ▲水泥灰色的內盒,沉穩又厚重。

  ▲內盒的側面,有一個比較巧妙的設計。

  ▲打開盒子,終於見到今天的男豬腳——Mavic 2 Pro

  ▲盒子內部也很簡單,一個主機,一個遙控器,一套充電器和電源線,以及說明書(在遙控器下方隔層)。

  ▲全部拿出來再來個合照吧。

  ▲忍不住給它多拍了幾張。

  ▲Mavuc 2字樣被刻在了側面的前臂上。

  ▲機身尾部,Dji的logo,後視視覺傳感器。可以看出,機器比Mavic一代厚了一些,因爲電池加大了,續航增加了,從27分鐘到了31分鐘。

  ▲主角之中的主角——哈蘇一英寸鏡頭,等效28mm,光圈2.8-11可調。雖然不如精靈4Pro的24mm那麼廣,但是航拍構圖相對方便,而且還有機內的全景接片模式,應該影響不大。

  ▲想說一下這個透明鏡頭保護蓋,剛拿到拆下來後,發現它的雲臺卡扣和保護蓋是一體式的,並不是很容易安裝回去,可能要多試幾次纔行。

  ▲側翻來看看機器下方,乍一看還有可怕,這麼多“洞”。包含2個下視雙目視覺避障傳感器、紅外探測傳感器,還有2個LED輔助燈光,在夜晚或者光線不佳的情況下,打開LED燈輔助降落,這一點可以說非常人性化,打Call。

  ▲多幾個角度看雲臺。

  ▲側身位

  ▲螺旋槳電機,一黑一白,要搭配對應的槳葉,不然安裝不上。

  ▲Micro-SD(TF)卡插槽,最大支持128GB容量。

  ▲對頻功能按鈕,新機到手出廠已經對好了,無需再對。

  ▲打開機臂

  ▲Mavic 2字樣印在了左前臂上面。

  ▲側面,因爲電池加大了,機身厚度也有一定的增加。

  ▲機身後方,雙目視覺避障傳感器,Dji Logo,散熱孔。

  ▲正面的樣子。

  ▲再來個近距離的。

  ▲機身隨附4支槳葉,另外有2支備用槳葉(3白3黑)。

  ▲全能配件包裏面還有一副槳葉,加起來總共10支槳葉,基本夠用了。

  ▲安裝槳葉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不要拿錯了強行安裝。

  ▲裝上槳葉的樣子。

  ▲這邊是白色(中間有一個白色圓框)。

  ▲這邊是黑色(槳葉中間沒有白色圓框)。

  ▲前臂燈,可以自行在Dji go 4內關閉。

  ▲後臂燈,無法關閉。

  ▲左右各一個視覺避障傳感器,只能在智能跟隨和三腳架模式下輔助避障,其他模式不工作,需注意。

  ▲電池倉。

  ▲新電池,3850mAh,可提供31分鐘續航。

  ▲遙控器。

  ▲握把撐開的樣子。

  ▲遙控器的兩個撥杆是可拆卸的,可以卡在遙控器內,便於收納,這個設計在御air上面出現,御pro沒有。

  ▲lighting藉口數據線。

  ▲遙控器背面,兩個可自定義功能按鍵,底部有磨砂材質蒙皮,防滑的同時也可以防止遙控器放地上有磕碰劃痕。

  ▲兩側前方,一個是可半按對焦的快門按鈕,一個是視頻錄像按鈕。下方有2個滾輪,左側是控制雲臺俯仰角度,右側一般用來調整拍攝參數(光圈,快門,iso)。

  ▲裝上撥杆

  ▲這個撥杆和4pro的不一樣,這個球形控制桿在上下左右,以及4個45度方向都做了一個小凹槽,方便打杆的時候不會有偏移。

  ▲5.5吋的iPhone可以很和諧地裝上去。

  ▲啓動app,遙控,connecting…

  ▲隨機的配件一覽,6支槳葉,充電器,各種數據線。

  ▲大合照。

  下面接着開全能配件包。

  ▲鐺鐺鐺,單肩包上線。

  ▲大概看個大小。

  ▲不得不說,這個包的質感和質量真的很好。

  ▲包內,有海綿隔層,再次好評。

  ▲全能配件包全家福:2個電池,1副槳葉,車載充電器,4合1充電管家。

  ▲充電管家收納狀態。

  ▲摺疊設計,節省空間。

  ▲可同時安裝4塊電池,充電模式是逐個充電,不是幾塊電池一起充,先充電量最多的那一塊。

  ▲車載充電器,出去旅行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空餘時間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把御2和遙控器,以及2塊電池裝進包內,看起來好像裝不下,實際上,因爲包的頂蓋是有一定的高度的,蓋上之後很完美。

  ▲包的配色和無人機配色一樣,都是深沉的水泥灰。

  ▲2側都有收納隔層,放點小雜物挺方便的。

  好了開箱部分到這結束,下面說一下試玩這臺機器的一點感受,激活後自動檢測無人機固件版本,已經有新固件可以更新了。

  ▲新的移動延時,滑動變焦(zoom版本專用),HDR,純淨夜拍等等功能,更新便可使用。

  ▲其實精靈4pro已經可以拍攝H.265編碼格式的視頻了,H.265相比H.264,改善了碼流、編碼質量、延時和算法複雜度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提高壓縮比,節省存儲空間。

  ▲全新的色彩模式,Dlog-M 10bit,相比之前的8bit,後期空間進一步增強;HLG:全稱是Hybrid Log Gamma,它是由英國BBC和日本NHK電視臺聯合開發的高動態範圍HDR的一個標準,這兩個色彩模式需要將視頻編碼格式調成H.265。

  ▲這個設置是用來選擇拍攝全景照片以及延時的時候是否存儲原片,可以選擇存jpg或者raw文件,增加後期空間。

  ▲和御air一樣,御2也隨機自帶8GB內存,嗯,以備不時之需(我曾經也忘記帶卡tnt),可以選擇照片保存位置,內存or 存儲卡。

  ▲來了,這個是新功能,就是開箱時提到的機底的那個LED補光燈,在弱光或者夜晚降落時用來照亮地面,實現精確降落,降低風險,可以選擇自動或者手動開啓。實測證明,這個燈很亮,幾乎和家用手電筒一樣,整個地面都被打亮了,見下圖。

  ▲移動延時,環繞,可選間隔,最低2s,設置視頻時長,機器會自動計算你需要拍攝的張數(以幀率25計算),然後選擇環繞方向,手指在屏幕上滑動框選需要環繞的主體,待出現綠色框框後,點擊go就開始了。

  ▲需要說明的是,應該是由於固件的原因,識別出來的中心點與實際標記的有誤差,導致最終的視頻有偏移,圖中紫色標籤爲實際環繞的中心點,與我標記的有一定誤差,希望以後能修復。

  ▲興趣點環繞,和環繞延時一樣,也需要手動框選環繞物體,機器會測量環繞半徑,顯示當前的飛行高度,環繞速度也是可以自由調整的,環繞方向,還有一項,是選擇機頭方向是否一直鎖定被環繞物體。

  ▲還測試了一下直線延時,需要說明一點,如果中途圖傳丟失,移動延時會中斷,這一點不如Litchi航線規劃app。這個截圖是機內直出的視頻,1920*1080的分辨率,幀率25,有一定的增穩效果,去閃爍效果不是很好,回家後手動對raw序列照片製作了一個延時。

  觀看視頻點這裏

  到這,首飛的體驗差不多就是這些,對了,還得說一下大家關注的圖傳性能,整體感覺和精靈4Pro接近,朋友也在同一個地方對比了精靈4Pro和御2的拉距能力,前者飛了4km丟圖傳,後者3.8km,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