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经过前几日雨水滋润的长春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似轻纱飘逸,如万珠滴翠。8时30分,激情时刻正式开启,中国首个国际山地自行车马拉松赛事——长春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赛在此开赛,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787名选手开启山地角逐,畅骑净月潭,在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森林山地赛道上,在风驰电掣的光影中,领略净月秀美风光,感受休闲体育运动的无限快乐。

随着发令枪响起,选手们从净月潭景区的女神广场赛事起点处鱼贯而出,汇聚成一道五彩斑斓的车潮,向景区核心区域延伸。

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60岁,最小参赛选手16岁,既有“骑”界新人,也有自行车界的“大咖”、明星运动员。在这场比赛中,知名选手余光伟、郑耀星、魏魁来了;业余车坛最活跃的女选手、2016长春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女子组冠军王学丽,2017长春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30公里女子组冠军金莲也来了;被称为单车界的“神雕侠侣”,香港前山地车冠军、山地车代表郑泽诚教练和香港选手谭雪仪更是成为本次比赛的代言人……不但让本届赛事星光熠熠,也让其他赛手热血沸腾,一场速度与激情碰撞的“运动嘉年华”在净月潭激情上演。

赛程中,既有宽阔平坦的环潭公路,也有起起伏伏的山坡土道,还有穿行于花海与绿地间的桥梁。由山地坡路、林间绿道、环潭公路组成的赛道,是山地车、XC赛最理想的赛道组合。对于参赛选手而言,这次比赛既是一次享受运动的新挑战,更是一次充满诗意的生态竞技之行。

赛道在开赛前经历多次雨水冲刷,湿滑泥泞的山地路况更增加了赛事的难度。有的选手不慎摔倒,简单处理后,又骑上车,再次出发。在赛道22公里处,是净月潭滑雪场的终极雪道,500米长的雪道上,最大坡度达23度,这是本次比赛中坡度最大、难度最高的地方,选手们需要累计爬坡75米左右,这绝对是一个挑战。只见选手们明显减速,一些体能、经验更占优势的明星选手一鼓作气蹬至坡顶,大部分骑手则手推自行车或肩扛自行车艰难地在泥和水混合的路上前行。他们的衣服早就湿透了,腿上甚至脸上被溅上了无数的泥点。然而,选手们没有退缩,依然勇往直前。

今年26岁谢昕鹏,是长春人,这是他第三次参赛。为了这次比赛,他足足准备了一年。“前6公里,我是全速突围,要与对手拉开距离;而骑到湿滑的土路时,则要把握好节奏,这时主要以稳为主……自行车赛不仅是一项拼搏的比赛,还是一项智慧的比拼,各种战术混合使用,最终取得好成绩。”30公里男子组冠军谢昕鹏说。

“雨后的山地湿滑,飞驰的轮胎与地面高速摩擦溅起的泥水,让比赛更加惊险刺激,这正是山地骑行的魅力所在。”骑到终点后,30公里女子组冠军焦思雨尽管全身都溅满了泥点,但她十分开心地说“一直想与泥巴来一次大战,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了!”

“我们是20多人组团前来参赛的。” 来自“长春绿途”自行车俱乐部的大一新生陈志远说,这是今年第一次参赛,“我觉得这是一项很酷、很有激情的活动,尤其是雨后赛道更加充满挑战性”。

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与其说是一场体育赛事,不如说是一场视听盛宴。

当充满生机的车队穿梭在茫茫林海;当泪水与汗水伴着雨水挥洒在林间小路;当飞旋的车轮驰骋在那净月潭潭水畔;当飞快的身影没入金色的花海……太美了!面对无数的镜头人们这样感慨,面对屏幕上的画面人们如此激动。

8月,初秋的净月潭分外美丽。晴天时,青青的山,蓝蓝的水,高天上流云映花开,清香怡人的花草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恬淡气息。即使在雨天里,车轮走过的地方依然是净月最美的地方。雨丝“丁冬丁冬”落在岩石上,“沙沙、沙沙”飘洒在绿草从中,“滴滴嗒嗒”打在树叶上……山林中每一处地方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像一座音乐厅。选手们骑行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在这场赛事中,美景与难度并存,享受与刺激共在。

轮滑训练场、青松岭、董家屯东山、森林防火通道、林间小路、瓦萨博物馆、滑雪五号道、瓦萨桥、大坝、荷花垂柳……选手们从净月潭景区里的一处处标志性景点骑行而过,享受的不仅是比赛带来的激情,更是在骑行间享受净月潭的如画美景。

“在净月潭比赛是一种享受,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参加此项比赛。”

“秋天的净月潭气候宜人,风景美丽,赛事主办方热情周到,各国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聚到一起,既是一场比赛,更是一种交流。”

……

比赛结束后,选手们一边擦拭汗水、雨水和泥土,一边笑着说,这次比赛经历会终身难忘。

净月潭的美景还弥补了老人仇智雄因年龄太大未能参赛的遗憾。仇智雄今年70岁了,从石家庄一路骑行而来,途径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听骑友说长春净月潭26日举行森林山地自行车比赛,就特意赶来长春。“虽然遗憾,但净月潭的风景太美了,这次没白来。” 仇智雄开心地说。

自行车是一项在世界各地都深受欢迎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是全球最具魅力和影响的体育项目之一,可以说,举办高水平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品位。诸如环法自行车赛等经典赛事,已成为百年的运动品牌。

在吉林长春,净月潭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目前国内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山地自行车赛事。

知名选手余光伟,是贵州绥阳人,以山地赛为主活跃在国内各级各类赛事中。自从2016年来长参加比赛后,长春净月潭山地自行车马拉松赛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在今年7月份的一次比赛中左臂脱臼,半个月前才刚刚恢复训练,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本次比赛。

甘南藏地传奇总冠军魏魁从事自行车运动已经11年了,参加过环青海湖比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等众多赛事。虽然是第一次来长参赛,但长春火热的比赛氛围仍让他感到震撼。“真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参赛,既有60岁的老年选手,也有大学生选手;既有中国选手,也有国外选手,这也说明自行车这项运动的普及度越来越高。”魏魁说。

参赛的国外选手、来自菲律宾的Ryan和Petter这次是和朋友组团参赛,这是他俩第四次参加净月潭山地自行车赛。“我觉得‘瓦萨’赛事活动既有国际水平的专业高端比赛,也包括适合大众娱乐的休闲体育项目,能吸引不同群体的广泛参与。而且我非常喜欢净月潭的人文氛围和森林环境。”Ryan说。

“我是来体验比赛乐趣的!”另一位来自内蒙古、今年60岁的白特木其在赛前做热身运动时说。他告诉记者,去年他没报上名感到特别遗憾,所以今年早早就报了名,“通过这三年的骑行锻炼,身体也变得棒棒的”。

透过“瓦萨”赛事这扇窗口,世界所看到的净月,不仅仅是以自行车运动为代表的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更是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鲜活场景。

净月高新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多年来,净月高新区将“生态好 生产优 生活美 生命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尊重自然 利用自然 保护自然”为理念,全力向幸福宜居高颜值生态新区迈进。

以“瓦萨”品牌赛事为载体,净月高新区不断将独有的森林“静谧”资源与“动感”赛事活动相结合,使文化、旅游和体育共生共融,共成长。而这正是考虑到了该区特殊的生态地位。

从2003年举办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赛,净月高新区便开启了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纪元,到2008年引进瓦萨徒步节,打造长春消夏旅游的第一品牌;从2010年尝试举办瓦萨定向赛,到2014年引入瓦萨公路自行车赛,再到2015年将自行车赛进行拓展,举办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一个由净月高新区主导,贯穿四季的城市运动休闲体育产业体系日渐成熟,既通过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之城;又不断引入普惠百姓的大众休闲运动项目,吸引市民走进大自然。

作者:常萱

编辑:刘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