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認爲的天才,天賦異稟,骨骼清奇,定天生是棟樑之才,事實真是如此麼。

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錄取,幾天後曝出,父母都是博士,她出生自帶美國國籍,父親是信雅達董事長,她的個人努力毋庸置疑,家庭提供的資源更是至關重要。

互聯網異軍突起的幾年,處在這樣一個新舊時代交替的風口浪尖,中國成就了大批的企業家。

《異類》這本書通過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超常之才實例,用詳細的數據,闡述了成功離不開個人努力,環境因素,家庭階層,背景文化,所處時代等,是這些方面綜合作用結果。

1    /馬太效應:“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第一個舉的事例,冰球運動員註冊時間,隊員間會有一歲的年齡差,大的孩子體能上更佔優勢。

剛開始只有一點領先優勢,但就因這微妙的優勢,會得到教練更多的關注和指導,獲得特殊機遇,機遇和優勢相互交替發揮作用,最終脫穎而出。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像上學時一樣,成績好的同學老師偏愛,得到關注鼓勵,更愛學習。而差的被忽視,內心積極的一面未被激發,只會沉沒,變得更差。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也適用這個理論。富人利用手裏資源,財富像滾雪球一樣。窮人生活都難以爲繼,更失去很多機會,也缺少把握住機會的實力。

2 /10000小時天才理論/

講到天才,都認爲他們某些方面有異於常人的能力,出生時即自帶天賦。實質,天才是個人努力,時代,周圍環境協同發展的結果。

研究得來的結論,一個人要想在某個領域,精進掌握這項技能,必須進行持續艱苦的練習,時間爲一萬小時,人的大腦必須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消化接受,才能達到世界級水平。

甲殼蟲樂隊,在到德國漢堡演出前,僅會演奏幾首小曲目,乏善可成。而到了漢堡,超量演出,全身投入,爲了不至於讓人們聽膩,各種突破,尋求新的演出技巧。

到他們最終成名,脫胎換骨前,實際演出1200場,每次8小時,這樣算來,正好符合一萬小時理論。

如果他們沒有漢堡之行,沒有那麼多的演出機會,也不需要爲了吸引觀衆而逼迫樂隊不斷精進。這當中,缺少了任何因素,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比爾.喬伊,蓋茨,喬布斯的例子,在他們稍微嶄露頭角前,在計算機領域耗費的時間已達到一萬小時。

所處的時代環境,他們都是1955年前後出身。成長過程中,計算機技術正好慢慢發展,在別人還沒接觸理解到這個新事物時,他們已有大量的時間待在機房或觸摸到與電腦周邊相關信息,摸索研究。

後來比爾.蓋茨自己說,我在很年輕的時刻就對軟件開發有着比同齡人深刻多的認識,我獲得的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議的運氣的積累。

3 /天才之憂/

超級智商:蘭根,美國公認的天才代言人,曾經神經學家給他做智力測試,因得分太高,超出測試表格範圍,最終不了了之。智商是195分,愛因斯坦是150分。有着智力超凡的大腦。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特曼進行過一項“特曼人”研究。即挑選智商介於140~200的天才少年,跟蹤他們的生活。必要時爲他們入學工作提供推薦,生活中也提供建議及指導。

所以你認爲這些天才最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爲社會的中流砥柱了麼?

錯了,這些被研究的對象,成年後最出色的是擔任州級政府高官。但並沒有全國知名人士,收入可以,但不屬於高薪。沒有一個成爲諾貝爾獎獲得者。

相反,調查組當年沒有入選的兩位小學生,後來倒成爲諾貝爾獎得主,他倆當年沒被入選的原因是:智商不夠高。

智商超出120,更高的智商並不一定轉化爲更多的現實優勢。也並不一定取得更傑出的成就。

回過頭來看蘭德,他的命運令人心碎,家境窮困潦倒,父親缺席,母親爲生計奔波。

蘭德在兩所高校均沒有拿到學位,在現實中生活及精神皆苦苦掙扎。

因爲他缺少了與普通智力相互垂直的實踐智力。就是社交相關技能,社交常識也是一門學問,而最初獲得這類技能的場所是:家庭。父母從小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社會中的遊戲規則,並鼓勵他去實踐,融入。這點至交重要。即我們常說的智商與情商。

蘭根出身於低產階級家庭,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根本不可能給予正確的引導,也無人挖掘他智商潛力。他只是孤膽英雄與命運抗搏。

而另一位小時候智商測試和蘭根相當的小男孩,奧本海默,長大後成爲著名物理學家,原子彈計劃的帶頭人。

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父母在他小時候就知道他是個神童,提供正確的教育方式,在發展道路上給予了良好的幫助,高屋建瓴的指導,最終他能夠攀登到成功的制高點。

很少有人僅依靠自己的智力獲得成功,他們還需要獲得一個應對社會經驗的羣體。差異在於:家庭背景,也就是出身的階層。

父母能夠提供的資源,教育方式的差異確實導致了孩子之間的差別。

特曼觀察的一位出身貧窮的下層社會的小男孩,七歲輟學,經常溜到教室偷談鋼琴,彈的每首曲子都極動聽,意猶未盡餘音繞樑。教授爲男孩進行智商測試後,不禁悵然,小孩思維嚴謹,說話做事條理性強,十分聰明,智商得分140分,達到了天才極別得分,而他沒有得到相應的教育。很多天才少年天賦被浪費,湮沒塵世與普通人無異。

4/文化傳承/

各個民族的文化,植入人性,影響長存。但同時也表明,雖然堅固,如果造成了不好的後果,想要改變,也不是不能突破。

猶太人,背井離鄉,沒有土地,依靠手工縫紉爲生,摸索小工坊如何營生,規模擴大。他們後代,從祖輩那裏繼承來的優良傳統和行爲模式,在個人發展道路上發揮着決定性影響。

猶太民族,有很多幾代培養一個貴族或精英的典型成功事例。

十幾年前,大韓航空失事頻繁,終其原因,引出一個族裔理論,他們過於相信權威,極少表達自己最直接有力的提議。

發現潛在的危險時,在溝通中,出於對權威的尊重和重視,僅委婉的暗示提醒,對方是否理解,是否採取規避危險的行動,是否達成效果不作考慮。

因爲事故頻繁,後來總統專機都不放心大韓運營,換另家航空公司。大韓航空痛定思痛,最終用“權力距離指數”(PDI)最低的美國人來再培訓大韓航空員,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改變行事風格,從舊有文化傳統中脫離出來,成功再造輝煌。

5/亞洲的數字優勢。中國建立在勤勞基礎之上的文化/

亞洲學生數學佔優勢,因爲東方數字系統含義清晰。並且他們刻苦努力,在西方高校,總是最後離開圖書館的人。 通過努力工作,不斷精進,儘量在巨大的不確定和貧窮中尋找人生的真正價值。 機遇就是,耐心等待,當來到時就當仁不讓的把握住。當然,在這之前,先要埋頭努力,掌握技能。忽然社會形勢變了,挑戰機遇並存,磨鍊了多年的技能因時勢的改變突然變得極有價值。 舊時代信條被打破,新時代規則正在形成。 像前些年文科生工作都不好找,卻沒想到,近兩年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寫文會如此賺錢。 雷軍說的話,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是有一定技能的豬。 李開復老師爲成功寫了等式:才智+社會+環境+機遇+勤奮=成功。 這句話是這本書所要闡述的終極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