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猝死事件頻發,出現這些徵兆應及時急診

作者 | 管顏青

來源 | 搜狐健康

近日,猝死事件頻發。4月12日,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立眼科醫院白內障中心主任醫師餘曉臨教授一天內完成40臺白內障手術後,突發急性心梗,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4月8日,河北保定一位30多歲正值壯年的男子在廟會街頭突然昏迷不醒,經搶救無效後身亡; 3月30日,江蘇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顧某在連續加班15個小時後,突然暈倒,搶救無效身亡……這些案例猝不及防又格外沉重,提醒着我們對生命健康的思索。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血管醫學科主任王宏宇告訴搜狐健康,猝死分爲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常常“突然發生、不可預料、瞬間死亡”,被認爲是人類最可怕、最嚴重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爲猝死,多數人主張定爲1小時,但也有人將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者也歸入猝死之列。其中,心源性猝死最爲常見,佔全部猝死的70%以上。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羣主要包括冠心病、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者、心臟射血分數過低者、心力衰竭(心臟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者、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經發生過心臟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臟性猝死家族史者。

在這些心臟問題導致的猝死中,猝死型冠心病佔大多數,以隆冬爲好發季節,在家、工作地點或公共場所突然發病,心臟驟停迅速死亡,半數患者生前無症狀。有的患者平素“健康”,夜間死於睡眠之中,第二天才被發現,部分患者則有心肌梗死先兆症狀。

王宏宇介紹說,多數猝死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或微循環栓塞,導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電生理紊亂,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所致。有些心搏驟停發生在心肌梗死形成之前,這種情況可以逆轉,及時的心臟復甦搶救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一些急性心肌梗死併發心臟破裂的患者往往因心臟破裂而迅速死亡,難以搶救。

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心源性猝死發生呢?王宏宇建議,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通過一些簡單的無創檢查,早期、定期評估血管結構和功能狀況,由動脈硬化引起的症狀決定於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早期幾乎無任何臨牀症狀,呈隱慝狀態;到了中期,會出現心悸、心慌、胸痛、胸悶、頭痛、頭暈、四肢涼麻、四肢痠懶、跛行、視力降低、記憶力下降等。

其二,由於不同的患者症狀不同,除了上述症狀外,一旦出現下列症狀,也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心臟和血管疾病,從而採取有效措施。

1、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頸部;

2、 體力活動時有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需要做起來纔好轉;

3、晚間睡眠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需要高枕臥位;

4、飽餐、寒冷、吸菸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感到心悸、胸悶或胸痛,或者做一些輕微的勞動也感到心悸、疲乏,甚至走路稍快就覺得氣急、心悸;

5、突然出現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皮膚溼冷、大汗淋漓、血壓下降,發現脈搏細弱、過速、過緩、短促或不規則;

6、突然眼前發黑、心悸、頭暈,有跌倒的感覺,或胸部不適,昏倒在地;

7、突然出現難以形容的胸背部或上腹部不適,可伴有噁心、嘔吐、腹脹、或腹瀉等症狀。

8、長期不愈的左肩痛也應引起重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