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已是“处暑”后的第五天,可是天气依旧有些炎热。正值晌午,临清市金郝庄镇肖西村的“第一书记”张麟生,热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一把。他正在为林连木业有限公司进行着开工前的最后准备:“现在一切准备就绪,明天专家组就来验收,9月初就能开工。”

网络配图

从羊绒加工公司到家具公司,从家具公司到生物质颗粒公司……肖西村“第一书记”张麟生两拒污染项目,走出了一条绿色的、适合村情的“创业路”,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环保书记”。

2017年6月,在临清市国税局工作的张麟生,来到肖西村担任“第一书记”。肖西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村里有几户“老上访户”。而造成村民上访的原因,就是生活贫困。“治病要治本,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张麟生决定引进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村子“拔穷根”。

刚一走马上任,张麟生就到处联系相关企业,希望有企业能够“落户”肖西。 很快,张麟生和一家羊绒加工公司取得了联系,并做了初步了解。“当时一说要引进羊绒加工公司,整个村都很兴奋。”肖西村村民王广友说,“我们很快就能去企业上班赚钱了!”

羊绒厂落户村民没意见,张麟生却有自己的思考:“我了解到,羊绒加工不环保,而且用水量大。”经过仔细考察研究,张麟生认为羊绒加工企业在各个方面都不适合肖西村,与村“两委”商议后,否定了这一项目。“不能光看企业带能来多少效益,也要看企业是不是真正适合村里。企业污染大,不环保,引进了一时挣钱,留下的污染却后患无穷。”张麟生说。

否定了羊绒加工项目后,张麟生马不停蹄,多方打听联系下一个企业。在一次外出去福建时,张麟生偶然认识了一位家具公司的老板。家具生产符合当地条件,可也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噪音污染大、喷涂工序污染环境。于是张麟生放弃了引进该家具制造企业。张书记又拒绝引进一家家具制造企业的消息传来,很多村民都不理解。“第一个羊绒加工,因污染拒绝了,怎么第二个家具制造企业还是污染?”回来后,张麟生耐心地给村民一一做了解释。

在工作过程中,张麟生了解到周边村庄家具公司生产产生的锯末无用武之地,而且难以处理。张麟生心生妙计,何不寻找一个对锯末再次加工利用的技术,既能解决锯末处理问题,还能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经过多方联系,张麟生终于在今年2月发现了一家公司——郑州环旭生物质科利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生产花生皮制作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替代煤炭。据张麟生了解,花生皮制作生物质颗粒热量较低,不耐烧,而如果用锯末加工出的生物质颗粒,不仅能提供近似于煤炭的热量,还能极大地提高燃烧时间,是煤炭的绝佳替代品。“更重要的是,这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排放的污染气体大大低于煤炭,是一种新型绿色燃料。”张麟生说。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项目,张麟生先后两次前往郑州考察,与该公司进行了多次座谈,最终于今年6月份敲定了项目引进事宜。

如今,在张麟生的不懈努力下,生物质颗粒公司——林连木业有限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企业投资共投入170余万元,第一期车间占地1100平方米。”张麟生说,9月初企业正式投产运营后,预计每月至少为村里带来一万多元的集体收益,并能吸收20余名村民就业。

聊城日报记者 刘继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