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細胞生長失去控制時,癌症就出現了。肺癌也是如此,它開始於肺部,並快速擴散、轉移到淋巴結和身體其他部位。

認識肺癌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所有癌症患者中,肺癌佔據了85%,亞洲、非洲等爲主要高發地區。由於肺癌被診斷時經常爲晚期,很難進行治療。

以組織類型分類,肺癌有兩種主要類型: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SCLC)。在所有肺癌患者中,大約80%到85%的肺癌都是NSCLC。NSCLC又可以進一步分爲肺腺癌、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大細胞(未分化)癌。

深度解析:肺癌pd-1免疫治療的二三事

肺癌症狀與風險因素

吸菸是導致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吸入別人的二手菸也會導致肺癌。此外,個人或家族史、氡、放射性物質,其他如石棉、砷、柴油廢氣等等致癌物質也會增加肺癌的風險。肺癌的高發年齡在65歲或以上,其中男性多於女性,不過這種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肺癌在通常情況下,早期不會出現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直到疾病到達更高的階段纔會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可能包括:

①久咳不愈;

②咳血;

③反覆感染,如支氣管炎、肺炎;

④呼吸急促或氣喘;

⑤胸部疼痛;

⑥疲勞或虛弱;

⑦聲音沙啞;

⑧食慾不振或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

肺癌的治療方式,包括傳統的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其他還有射頻消融術、中醫治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等等。

相比於傳統的治療方式,免疫治療有許多優勢,其主要體現在:

(1)對化療、靶向耐藥的患者仍然有效。

(2)對晚期轉移性腫瘤能縮小腫瘤大小、控制發展。

(3)療效持續時間長。

(4)副作用小。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癌症治療上創造了不少奇蹟,其中不乏延長生存期,甚至臨牀治癒的案例。例如2017年ASCO大會公佈的數據顯示,PD-L1表達量大於50%的肺癌患者,使用Opdivo聯合Yervoy作爲一線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達到驚人的92%,這在其他療法中是個難以企及的數字。免疫抑制劑爲何有這種效果,下面我們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原理

免疫療法是利用藥物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從而更有效地識別和破壞癌細胞。所以,免疫療法可用於治療某些形式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

爲了區別體內的“正常”與“異常”細胞,這就體現出了人體免疫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它能夠阻止身體攻擊正常細胞。

爲了做到這一點,它會使用“檢查點(checkpoints)”,免疫檢查點是一種免疫細胞上的蛋白分子,通過打開它,可以啓動人體的免疫反應。癌細胞有時會利用這些檢查點來避免被免疫系統攻擊,若能阻止這個過程,便可達到治療和控制癌症的目的 。

深度解析:肺癌pd-1免疫治療的二三事

所以,針對這些檢查點的新藥物,成爲許多癌症治療的希望。

二、已上市的針對PD-1/PD-L1免疫檢查點的藥物

目前針對CD28家族的其中一個免疫抑制分子——“PD-1/PD-L1”的研究取得的進展最佳,多家生物製藥公司已研發出許多抗體類藥物。那麼,PD-1和PD-L1叫什麼名字?這些藥物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1。

(2)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

深度解析:肺癌pd-1免疫治療的二三事

Opdivo(nivolumab)和Keytruda(pembrolizumab)的目標是癌細胞上的“PD-1受體”,通過阻斷PD-1,這些藥物可以增強免疫T細胞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比如可以縮小一些腫瘤或減緩它們的生長。

Tecentriq(atzolizumab)的目標是T細胞上的“PD-L1配體”,它是一種與PD-1相關的蛋白質,常在一些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中被發現,阻斷這種蛋白質也有助於增強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

Opdivo、Keytruda和Tecentriq主要用於化療或其他藥物治療後出現進展NSCLC患者,根據患者病情,也可考慮作爲一線治療藥物。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Keytruda,而有關Tecentriq的最新臨牀研究IMpower131,一線治療肺癌顯著降低了疾病進展,也有望獲得FDA批准。

三、免疫治療可能的副作用及應對機制

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包括:疲勞、咳嗽、噁心、瘙癢、皮疹、食慾不振、便祕、關節疼痛和腹瀉。

其實,在使用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過程中,嚴重的副作用較少發生。因爲這些藥物的作用基本上是恢復T細胞識別和摧毀癌細胞的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出現過度免疫反應,如果有任何不適,請及時向你的健康護理團隊報告任何新出現的副作用。

如果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可能需要停止治療,這時你可能需要服用高劑量的皮質激素來抑制你的免疫系統。

Reference: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http://www.who.int

2017 ASCO大會數據

2017 歐洲ESMO年會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