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NHK特別節目:聚焦老年人的貧困問題

今天給您帶來的,是日本NHK電視臺特別節目錄製組的又一力作,《老後破產》。

不知道您留意了沒有,前陣子,朋友圈裏被幾條有關老年人的消息刷了屏,一條是說,全國多個省份的養老金告急,其中,黑龍江省的情況最嚴重,不僅當期收不抵支,而且累計結餘也全被花光了。

另一條呢,是說在咱們的鄰國日本,安倍政府將擴大65歲以上老人就業,並把這項工作作爲其“新經濟戰略”的核心之一。

這兩條消息一傳開,不只是快退休的老年人心裏打起了鼓,就連90後、00後這些年輕人也人人自危,一想到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到老了可能連養老金也拿不到,生活沒有着落,還可能被逼着“再就業”,發光發熱到最後一秒,大家紛紛叫苦不已。

按理說,退休後的日子差不多是人這一輩子爲數不多的一段幸福時光了,雖然沒有年輕時身強力壯,但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窮酸,恨不得把一塊錢掰成兩半來花。積攢了一定的家底,每月拿着養老金,衣食無憂,又有了足夠的時間,按說應該就可以安享晚年了,比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追求一下未盡的夢想。勞累了這麼多年,也到了該享受享受的時候了。

可沒想到啊,退休後不但沒有好日子過,反而過得更加艱難。不信?看看日本的情況吧。日本在2007年就進入了超老齡社會,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超過了21%。

勞動人口減少,需要贍養的老年人口激增,使得日本政府的負擔越來越重,日本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也愈加艱難。大約有300萬的老年人年收入不足120萬日元,也就是每年只能拿7萬多人民幣,老人們面臨着沒人照顧、沒人陪伴、有病沒錢治甚至是喫了上頓沒下頓的處境。

您可能會說,怎麼會這樣呢?每月有10萬日元的養老金也夠用了啊。其實,不但您沒想到,就連這些老人自己也沒想到,會有這樣悽慘的晚年。他們退休前,也曾過着體面的生活,但卻在不知不覺中用光了積蓄,甚至變賣家產,最後一步步走向了貧窮的深淵。在他們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爲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日本NHK電視臺特別節錄制組率先關注到了這一社會問題,並且想出了“老後破產”這個詞來形容老人們爲貧窮所困的悲慘處境。

之前,我們路上讀書已經講過了幾本關於日本當代社會問題的書,有反映人與人之間失去聯繫、人情冷漠的《無緣社會》,有關注年輕女性隱性貧困問題的《女性貧困》,有揭露階層固化,年輕人沒法突破階層壁壘,所以逃避現實,放棄奮鬥的《下流社會》。

這一次,我們又將跟隨NHK電視臺特別節錄制組,把目光投向老年人這個羣體,去看看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況是什麼樣的,去了解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如今這樣的悲慘處境。

{!-- PGC_COLUMN --}

2. 靠養老金過活的獨居老人:“真想早點死了好”

記者首先去到了東京港區,在一排排高級住宅的映襯之下,一棟木製公寓顯得格外古老破舊,在這裏的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出租屋裏,住着83歲的田代先生。

田代先生身材細長,看上去精神得很,但當記者誇他身材好時,田代先生卻苦笑起來:“喫不飽飯,能不苗條嗎?”

記者大喫一驚,這才瞭解到,田代先生沒有結婚,沒有兒女可以依靠,退休後只能靠養老金過活,可養老金每兩個月發放一次,往往還沒等到發放日,手中就沒剩下多少錢了,比如這幾天,他只能喫麪條,100日元就可以買兩把,這是他唯一買得起的喫食了。

爲了省錢,田代先生家裏甚至沒有通電,在現代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做飯、洗衣、通訊、娛樂……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電,很難想像沒有電的日子怎麼過。

田代先生解釋道:“幾個月之前,因爲我沒有錢交電費,電就給斷了,我想着正好能節約每月5000日元的電費,就一直沒再通電了。”

沒有電,洗衣機用不了,田代先生就用手費力地搓洗衣服。用不了空調,他就一直開着房門,讓外面的風多透一點進來,連晚上睡覺也不能關,不然室內就會悶熱難耐。

這些還都能忍受。最痛苦的事,是老人看不了電視了。田代先生沒人陪着說話,也沒啥事可幹,以前最大的消遣就是看看電視,解解悶,而現在他只能聽一臺幾十年前買的收音機。收音機不用通電,有電池就能用。夜晚,漆黑一片的房間裏,田代先生躺在牀上,盯着天花板出神,耳邊傳來了收音機裏關於日本製造業持續低迷的新聞,雖然看不清他的表情,但這樣的景象忍不住讓人一陣心酸。

不是有養老金嗎?養老金每個月10萬日元,相當於6000多人民幣,爲什麼會不夠用呢?記者給田先生算了一筆賬:每個月房租就要花6萬日元,水煤電等等這些必不可少的開支要用去2萬日元,10萬日元就只剩下2萬元了,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1200元。在物價高,生活成本也高的東京,要想用這點錢維持生活,只能是省喫儉用。這還不能有大的花銷,連病也不敢生,要是生病了,哪還有錢去看醫生、買藥?

可是老年人就算沒啥大病,平時也免不了有個頭疼腦熱的,這不,當記者再一次來看望田代先生時,就發現他的臉色不對,頭疼得眉頭都皺了起來。

“去醫院吧!”記者勸說田代先生,他卻固執地搖頭:“不用啦,忍忍就過去了,哪還有寬裕的錢去醫院呀!”

其實田代先生已經有很多年沒去過醫院了,有啥不舒服都自己扛着,實在扛不住纔會去藥店買點藥喫。雖然對他這樣的75歲以上的老人來說,自己只用負擔十分之一的醫藥費,1萬日元以內就能解決,但他連喫飽肚子都是奢望,哪還有錢去醫院呢。

聽了田代先生的花銷構成,相信您也發現了,房租佔去了一多半,如果搬去一個便宜點的住處,一定能幫他減輕一點經濟壓力。田代先生爲什麼不搬家呢?說來也是令人唏噓不已,他竟然連搬家費也拿不出,這些年也就斷了搬家的念頭,只能繼續租住在這個昂貴的地段。

其實,對田代先生來說,最難過的還不是沒錢喫飯、沒錢看病,而是沒有朋友,與社會失去關聯。與朋友交往,總會需要錢去打點,請客喫飯,或是朋友結婚出個份子錢之類的。因爲窮,他開始推掉朋友的邀請,漸漸地也就不再和別人來往了。田代先生無奈地說:“現在這樣子活着,也不知道爲誰活着,有時真想早點死了好。”

聽了這沉甸甸的話,可能您會問:爲什麼田代先生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是不是應該怪他自己?是不是他年輕時沒有努力工作,纔會沒掙到錢?爲什麼日本沒有任何福利制度來救助像他一樣的老人呢?NHK的記者也去尋找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咱們接着往下說。

3.辛苦工作一輩子,卻未必能安享晚年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爲,如果一個人到了老年還是一事無成,沒有一點積蓄,那一定是他年輕時不夠勤奮努力,沒有爲將來做好打算。俗話說,命苦不能怪政府,點背不能怪社會嘛,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田代先生身上,記者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田代先生年輕時在一家啤酒公司工作,他一直兢兢業業,幾乎全年無休,準備等攢夠錢,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開一家居酒屋,自己當老闆。

49歲時,田代先生終於把心一橫,辭職下了海,拿出了全部存款,開起了居酒屋。憑着他的經驗和這喫苦勁,一定能多掙點錢吧?大家都這樣想。然而,任他再努力再拼命,在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面前也是有心無力。勉強支撐了10年後,居酒屋還是倒閉了,田代先生不但賠進了老本,還欠了一屁股債。

由於工作忙,田代先生甚至沒有結婚,親友也早就不來往了,無人可以投靠,所以他現在只能靠養老金來生活。

像他這樣,因爲生意虧損或者發生意外導致破產的老人還有很多,我們又怎麼能苛責他們呢?他們的貧窮並不是自己遊手好閒、好喫懶做的結果,而是因爲經濟環境持續低迷,一不留神就可能導致家財散盡。

同時,經濟蕭條又造成了不婚、少子、失業的現象,也就是咱們在《無緣社會》一書中所講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漠,親友也逐漸淡了來往了。當你需要人幫助的時候,才發現,翻遍通信錄,竟然沒有一個可以求助的人,也就是像NHK記者所說的那樣,以家庭支撐爲基礎的社會保障正在分崩離析,在這種情況下,“老後破產”就成了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身處困境中,如果沒有親朋好友可以拉自己一把,不是還能向政府尋求幫助嗎?日本政府難道沒有出臺什麼政策來幫助這些貧困老人?

當然有。日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稱爲“生活保護”,就是一種給貧困人羣發放救濟金的社會福利,每月發放13萬日元左右,只要收入低於13萬日元,就能領取其差額,而且還能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那麼,爲什麼田代先生不接受日本政府的“生活保護呢”?

原來,田代先生以爲自己並沒有達到領取社會保護的標準,他對記者解釋說:“我每個月已經領取了10萬日元的養老金了,就不能領取‘生活保護’了。”看來,他一點也不瞭解“生活保護”的發放規則。

據調查,在東京港區,有30%的人是收入低於生活保護標準的獨居老人,但在他們之中,只有20%的人申請了生活保護。

這項政策的本意是幫助弱勢羣體擺脫赤貧,但在從上至下的執行過程中,信息往往沒有傳達到位,況且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羣接觸信息的渠道本就狹窄,不能瞭解到最新的政策動向,也就沒法知道自己能領取什麼樣的補助。看來,在推行幫扶政策的過程中,還需要政府和社會更多的共同努力,在救助者和被救助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比如可以配備更多的社工,通過走訪貧困老人,普及相關福利政策,給予老人們實實在在的幫助。

4.不合理的生活保護制度,將需要幫助的老人拒之門外

除了信息沒有傳達到位外,日本的生活保護制度還有另外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使得一部分貧困老人即使連基本的喫飽穿暖都滿足不了,卻還是不符合領取生活保護的標準。讓我們來聽聽83歲的川西真一的故事。

一般情況下,日本的養老金分爲兩類,一類是國民養老金,20至60歲的人都要繳納保費,65歲後可以領取。另一類是社會養老金,企業的正式員工需要繳納,由企業和個人各自負擔一半保費。川西先生做了一輩子木匠,是個體經營,沒有公司爲他交社會養老金,退休後也只能拿到每月6萬多日元的國民養老金,除此之外再沒有其它的收入。

3年前,川西先生患上了前列腺癌,現在仍需要每月1萬多日元的治療、護理費用。這對本就貧困的川西先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算下來,他每月都差不多有3萬日元的赤字,只能用辛苦攢下的存款來填補虧空,這樣一來,存款在飛速地減少,這又能支撐多久呢?

事實上,川西先生已經進入了“破產倒計時”,照這樣以每月消耗3萬日元的速度下去,不出5年,他的存款就會全部用光。注意,這還是在沒有其他大花銷的前提之下,如果病情惡化,需要花錢來動手術,他連5年也支撐不了,隨時有可能破產,失去所有依靠。

川西先生的願望,是在存款花光之前死去。對許多人來說,長壽是畢生追求的夢想,但對川西先生來說,長壽意味着要花光所有存款,所以,長壽也是一場噩夢。

那麼,川西先生爲什麼不申請生活保護的救助金呢?他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雖然養老金收入很少,但他有自己的房子,發放生活求助的政府把這看作是有一定的資產,從而將他擋在了門外。

即使窮到了喫了上頓沒下頓的地步,只是因爲有房產,便不能領取救助金,這樣嚴苛的條件讓許多老人只能含淚變賣房產或土地,被迫離開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有着無數珍貴回憶的地方。這種不合理之處,也招來了社會各界的反對聲音。在NHK記者製作這期節目時,政策也在逐漸放鬆,如果房子老舊,被認爲財產價值低,房主也能接受生活保護。

針對川西先生這樣的有房老人,日本政府還出臺了一項“逆向抵當”的制度,老人能以房子向政府抵押借款,如果合同到期或合同到期之前老人去世,政府便賣掉房子抵債。這種制度能保證老人在去世之前一直住在自己的房子裏,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老人很長壽,直到合同期滿都沒去世,又該怎麼辦呢?看來,在救助貧困老人方面,日本政府需要做的還很多。

5. 生病,是“老後破產”的催化劑

川西先生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一旦生病,就等於是加入了“老後破產”的預備隊。身子骨硬朗還好說,可如果得了病,就沒法避開高昂的醫療費,會一步步眼睜睜看着自己墮入貧窮的深淵。很多老人由於沒錢及時就醫,有什麼病都自己扛着,不肯去醫院,拖着拖着就更嚴重了,需要的治療費也更加昂貴,幾乎要傾盡家產來治病,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記者在醫院急救中心採訪時,遇到了被救護車送來的武田敏男,武田先生瘦得只剩皮包骨,看上去很多天沒喫飯了,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誰能想到,在經濟發達的當代日本,還會有人差點餓死在家中呢?

這個悲劇的主角武田先生,也曾是一位和你我一樣的上班族,過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他退休後每月有12萬日元的退休金,高於日本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就是因爲患上了糖尿病和高血壓,需要負擔額外的醫療費用,只能從伙食費上節約。他一般只喫方便麪和麪包,有時甚至靠喝水來緩解飢餓,時間一長,身體便受不住了。

幸運的是,武田先生暈倒後被人發現,送進了醫院。但是在日本,很多獨居的老人,往往發生了意外也無人得知,成爲死後無人收屍、甚至連姓名都無人知曉的“無緣死者”。這是因爲,貧窮與孤單之間也有着某種因果關係,越是沒錢的人,就越容易失去與他人的聯繫,變得孑然一生。武田先生離婚後和姐姐、弟弟一起居住,可他們互不干涉對方的生活,武田先生身子虛弱,沒有精力來照顧自己,姐姐和弟弟並沒有伸出援手,任由他在家中餓到昏迷。

爲什麼會這樣呢?記者並沒有開口詢問,或許是因爲病痛的侵噬和貧窮的折磨,讓親情都在日復一日中被消磨殆盡了,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親人虐待生病老人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那麼,政府和社會應該怎樣幫助像武田先生這樣的患病老人,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安享晚年呢?如果僅僅只有發放救助金的生活保護制度,那無疑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民主醫療機構目前正在開展一項“免費小額診治”,爲老年人等低收入人羣提供免費診治。政府還增建了更多的“特殊養護養老院”,這種養老院中配備有醫生、護士、家政人員等,可以爲生病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老人院的收費因人而異,收入少的需要交的錢也少。可是,想入住“特殊養護養老院”的人數激增,擴建的速度卻遠遠趕不上,大約有50萬申請入住的老人還在排隊。

說完了幾位生活在城市中的老人的故事,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向日本農村。日本農村的老人又有什麼樣的遭遇呢?

6.“老後破產”的情形,在農村更加嚴重

聽到這兒,有的朋友可能會以爲,“老後破產”只發生在城市,因爲城裏房租高,物價高,老人們依靠養老金這點收入,根本負擔不起,但在農村,老人們一般都有家中代代相傳的房屋和田地,住在哪兒是不用愁了,也可以種點莊稼,自給自足,不會像我們剛纔所講的幾位老人一樣,家裏揭不開鍋,喫不飽肚子。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讓我們和NHK的記者一起走進日本秋田縣的農村地區,去看看北見女士的生活狀況。

一路上,記者發現大片的農田被棄耕,一打聽才知道,村裏的青壯年都去縣城工作了,只剩下了走不動的老人。北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的處境相比城裏的老人來說更加悽慘。

她年輕時一直以務農爲業,後來丈夫去世了,她又得了心臟病,實在種不了地了,只能靠着國民養老金過活。有一段時間,米價大幅下跌,北見女士一家過得是捉襟見肘,就沒能按時交養老保險,所以現在她每月只能拿到2.5萬日元的養老金。

2.5萬日元夠幹啥的呀?雖然農村的物價不高,但治病、買藥到處都要花錢,一筆帳算下來,每個月都收不抵支,有時沒錢買菜了,北見女士就去山上挖野菜喫。

和咱們之前講的孤寡老人不同,北見女士並不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她膝下有兩個孩子。都說“養兒防老”,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不就是爲了老了有個依靠嗎?爲什麼北見女士不讓孩子們幫自己一把呢?這又要說到大部分日本人共有的、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的心態了,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想着自己咬咬牙挺過去,不願意因爲自己讓別人爲難。北見女士也是一樣:“孩子們都不容易,生活壓力大啊,哪還能讓他們爲我花錢呢?”

每當手頭緊的時候,北見女士就不得不賣掉一塊田,但她還是捨不得把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田全部賣掉。因爲名下有田地,她並沒有資格去申請生活保護救助金。

“把農田全部賣掉吧,這樣你才能接受生活保護呀!”大家都勸北見女士,但她還是固執地搖頭:“不行啊,土地是萬萬不能賣掉的,不然就是愧對先祖和親人們。”想到目前的情形,她對記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唉,世道對沒錢的人越來越無情了,窮人就是該死吧。”

看來,“老後破產”不只出現在城市中,在農村也逐漸變得普遍起來,甚至比城市裏還要嚴重。明治學院大學的河合克義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農村大批青壯年流向城市,人口老齡化嚴重,而且相比城市的上班族,農民的養老金收入更低,據統計,有一半以上的獨居老人收入低於生活保護制度規定的最低標準。但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大部分農村老人並不願放棄田產去申請救濟金。怎樣將這些人從貧困中解救出來,成了日本如今迫在眉睫的問題。

聽了以上這幾位老人的故事,大家一定也發現了,“老後破產”的現象不是個例,我們誰也無法保證,在前方等着我們的,不會是這樣悲慘的明天。

好了,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爲什麼這些人會“老後破產”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老人們這樣的處境?

首先,是因爲養老金收入已經遠遠跟不上物價的漲幅,靠着微薄的養老金,老人們根本沒法過上體面的生活,尤其是那些住在大城市裏的老人。

現在日本實行的仍然是1961年出臺的國民養老金制度,當時老人獨居的現象很少見,60%的家庭都是三代同堂,一家人主要靠爸爸的工資養家,爺爺奶奶的養老金並不是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降到了10%,獨居老人大大增多,養老金成了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那就不太夠用了,要是碰上生病,發生點意外什麼的,情況就更糟了。

此外,日本現有的“生活保護”制度門檻高,要求嚴,這也使得許多老人沒辦法申請救助。

看起來,“老後破產”的現象好像只是和老年人有關,其實並不是。它切實影響到了每一個人。你想想,誰家沒有老人呢?又有誰不會變老呢?如果長期這樣下去,日本社會必將受到強大的衝擊,我們也應該引以爲鑑,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老後破產”在中國社會的發生和蔓延。

好了,這本《老後破產》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兒了,如果您有什麼感想,不妨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