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5月中下旬,面料市場會逐步進入淡季。

今年以來,紡織業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從原料、生產到銷售,日子可謂難過。再加上近日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使得外貿出口更加艱難!

都說現在紡織市場不景氣,單子少,利潤薄,成本高!但任何行業都有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關鍵在於你如何做,下面這幾家企業在逆市中不斷發展、成長,織出的面料成爲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這家紡織廠爆單,但卻鮮少見紡織工

說起紡織行業,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將其定位爲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然而,記者日前步入吳江舜聚織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聚織造”)生產車間時,卻鮮少見到紡織工忙碌的身影,生產線上的機器正在滿負荷運轉。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陳菊林告訴記者,從2015年起,舜聚織造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引進世界頂級的日本津田駒設備,以及自動穿棕機等智能機器設備,以“機器換人”實現自動化生產、信息化管理,將原本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轉變爲技術密集型的科技產業。

陳菊林給記者舉例,拿自動穿棕機來說,一臺機器可以替代15名工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還提高了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工人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改善。“設備的更新換代、提檔升級,不僅實現了產能、效率的雙提升,也使企業效益大幅提升。

”陳菊林說,“依託先進的設備,企業研發出了仿銅氨纖維和PPT記憶兩款差別化、功能性面料,在國內外客戶中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陳菊林介紹,市場上普通的彈力面料,一般售價在每米3到4元,經過差別化發展,舜聚織造研發的功能性面料售價直線上升,每米達到6至7元,其附加值可見一斑。目前,舜聚織造每天產出面料8萬米,訂單已排到今年6月下旬。

迷彩面料賣到85元/m!是普通功能性面料的3倍

近年來,紡織後整理行業經歷了不一樣的煎熬,不少企業面臨緊迫的“環保提標、限排加速”壓力。位於盛澤鎮的吳江塗泰克紡織後整理有限公司在艱難的環境中依靠自主創新,逆勢而上,突圍而出,贏得先機,也體現了企業的硬實力。

在塗泰克公司,有一款迷彩面料,是塗泰克2019最新研發的軍用尼龍66特種功能面料。這款面料看似與普通面料沒有什麼不同,但無論從材料選用還是款式設計上都與普通面料存在巨大的區別。

塗泰克公司董事長張宏衛告訴記者,此款面料有着耐低溫、高強度、耐水壓等多種特性,色牢度,抗拉強度,抗撕裂度更高,售價高達85元每米,是普通功能性面料的三倍。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張宏衛介紹,塗泰克成功研發的尼龍66特種功能面料,更加突出功能性,在技術、工藝、產品上都有創新,研發人員攻克了大量技術“堡壘”,實現了重大突破,主要的特性有:具備更好的耐磨性能、良好的耐低溫性能,在零下70 ℃以下時,其回彈性變化也不大;更好的耐水壓性、阻燃性、耐熱性,而且具有抗紫外、抗菌、抗靜電、阻燃和吸收紅外線等性能;更優良的物理指標,特別是在斷裂強度、撕破強度及耐磨性上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手感滑膩,輕薄柔軟,透氣性好,穿着舒適,不僅滿足了人體穿着舒適的要求,也可充分應對戰時的作戰動作。

據瞭解,塗泰克從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功能性面料的研發與生產,通過自身研發以及與外部合作,在行業內已經逐步形成技術優勢,並基本建立了技術攻關和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使公司的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保持領先水平,也正因爲在後整理等各環節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所以獲得了軍方的青睞。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這款面料薄如蟬翼,科技感十足!

近日,記者在吳江錦晟源紡織有限公司見到一款羽絨服樣衣,薄如蟬翼的面料包裹着彩色的羽絨,色彩鮮豔,手感細滑,科技感十足。

由於設計理念別出心裁,這款羽絨服一經推出便受到了許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據瞭解,這款羽絨服面料既能防絨,又透明感十足。吳江錦晟源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先成爲記者展示了這款名爲“冬汐”的羽絨服面料。“用手觸摸這款面料,與其說是一塊麪料,更不如說是一塊塑料薄膜。”袁先成說。

據瞭解,這款呈半透明的面料手感細滑,肉眼湊近了看完全找不到經緯線。“這塊面料是10D的絲線織出來的。那麼,10D的絲線有多細呢?”袁先成說,通常一根蠶絲的粗細是20D,而它的粗細僅有蠶絲的一半。“通俗一點來說,它比頭髮絲還細。

”袁先成說,生產這款面料的難度可不小,首先由於絲線極細,織造過程中易出現斷裂,織造速度也較慢,一臺織機一天只能織出幾十米;其次,該款面料對染整、塗層的技術要求較高,從而達到平整、薄透。經過一系列工藝,成品面料纔會薄如蟬翼,同時帶有一定的彈性,而且細密的絲線讓羽絨“無處可逃”。

“冬汐”這款面料憑藉高難度的織造、後整理工藝和讓人眼前一亮的時尚感獲得了第41屆(2020春夏)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審活動中的優秀獎。另外,該公司選送的“春夏”“月華沉夢”兩款面料也在評審中獲得了優秀獎。

訂單應接不暇,把布“織”到了汽車裏!

“盛澤作爲全球重要的面料生產基地,卻很少有企業從事工業用布的生產和開發加工。”這是2002年冰川織物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丙中和朋友聊天時,朋友的一句無心之語。這句話讓徐丙中發現,工業用布領域有着巨大的商機。

看準商機的徐丙中說幹就幹,在國內率先進軍汽車工業用布領域,產品主要應用於德系汽車。經過十幾年發展,公司產品受到了諸多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青睞,訂單應接不暇。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徐丙中說,公司堅持走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公司銷售的汽車工業用布都是自主研發生產的。“目前公司擁有從設計、研發到生產、銷售一整套產業鏈。”徐丙中說,公司擁有一支專業的研發人才隊伍,這支隊伍中半數人員擁有15年以上工業用布行業的從業經驗,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者達到60%。

徐丙中說,從大匹長織造瑕疵控制,到水洗定型物化指標控制、污水處理配套工藝控制,冰川織物的研發團隊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產品還通過ISO9001、ISO14001等權威質量體系的認證。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爲了保障產品品質,冰川織物在硬件上下了大功夫。徐丙中自豪地說,公司目前的生產設備中有一半是定製的,是爲工業用布生產“量身定做”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另一半設備則由公司自主研發,包括連續蒸煮精煉機、電加熱定型機、超聲波切邊機等自動化設備,可以有效保證生產可控和技術穩定;在質量專檢測試環節,公司使用的是精密度高、檢測數據穩定的專業設備。

硬件投入很“硬”,冰川織物在軟件建設上也不“軟”。公司與蘇州大學等高等院校達成合作,開展相關研發,並聘請專業人才,組織員工培訓,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內部管理水平。

進入淡季,這幾家紡織廠卻爆了單!

“從業十幾年,我仍堅信紡織是朝陽產業。”徐丙中說,他正着手在公司內部推動工業物聯網智能生產與管理,使生產環境更加清潔,資源消耗更少,科技含量更高。“我們力求時刻掌握最前沿的國際市場信息,爭做汽車工業用布領域的引領者。”徐丙中說。

編後語

“形勢越是困難,就越是更新換代的好機會。”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然而真正實施的企業很少,以上這些紡織企業做到了。市場不會一直晴朗,但只要積極改變就不怕下一個寒冬。加油吧!紡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