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装甲、动力、火控和武器系统的日渐成熟,各国步入了主战坦克时代。为了保持坦克作战性能上的优势,苏联先后研发了T-62、T-64、T-72和T-80四款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坦克,但除T-64之外(T-64从未用于出口,只在苏联解体后的德涅斯特沿岸地区与摩尔多瓦政府军的内战中参加过有限的作战行动)的几款坦克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表现都不尽人意,尤其是海湾战争中的T-72坦克和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T-80坦克几乎成了苏系坦克性能拙劣的铁证。似乎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战栗近半个世纪的红色铁流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苏制坦克的强大威力只存在于苏联官方的宣传中。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1961年,苏联开始投入服役装备115㎜滑膛炮的T-62坦克,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滑膛炮的主战坦克。该坦克所装备的滑膛炮配备3BM-9型穿甲弹时在2000米的射程上拥有240㎜的穿深,而美军直到1972年在105㎜线膛炮上配用的M728型穿甲弹才达到这一水平。但早期T-62坦克所配用的火控系统非常简陋,虽然在后续改进型号上配用了更先进的火控设备,但与西方同时期的火控系统相比还是略显简陋,这使得T-62坦克在首发精度和瞄准距离上同西方同时代的坦克相比完全居于劣势。T-62系列作为T-55系列的发展型号,使用了更厚的装甲和更大口径的火炮及弹药,但在重量和外形尺寸上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导致T-62坦克内部空间狭窄,乘员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这一缺陷的直接后果就是其火炮射速较慢。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1967年,苏联开始正式生产T-64型坦克,该坦克并非T-62的后续型号,与苏联之前列装的各型坦克也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款全新设计的新型坦克。T-64型坦克可以称得上是继T-34之后又一款极具象征意义的苏联坦克,其首次使用了自动装单机、二冲程柴油发动机和稳像式火控系统,除最早期的生产型号使用与T-62相同的115㎜滑膛炮外,从T-64A开始装备125㎜滑膛炮。由于使用了大量新技术,T-64及其改进型号在可靠性方面非常差,甚至有部队反应称,T-64没有一个部件是可靠的。苏联高层下令对T-64进行全面改进与研发T-64坦克的鄂木斯克坦克集团存在竞争关系的下塔吉尔坦克集团趁机争取到了研发经费,推出了自己的新型坦克,也就是T-72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T-72坦克为了保证研发进度,大量使用成熟技术,因此其可靠性比T-64要优秀很多。其使用与T-64坦克相同的125㎜滑膛炮,但其使用的自动装单机和火控系统与T-64坦克完全不同。由于下塔吉尔的研发进度很快,直到T-72样车通过测试,T-64的改进工作仍未完成,于是苏联军方只得采购了这款与T-64毫无共同特点,但性能又大致类似的坦克。T-72为追求可靠性大量使用了成熟的技术和配套设施,这使得其各方面性能都较为稳定,但同时也导致其各方面指标都较为中庸。T-72及其各种改进型号被大量出口赚取外汇,但由于其在性能上的缺陷以及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出口的T-72系类坦克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表现都极其惨淡,尤其是海湾战争中,各种身首异处、冒着黑烟的T-72M1型的照片使得苏制坦克在国际上的口碑一落千丈。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下塔吉尔研发的T-72坦克极大的刺激了鄂木斯克坦克集团,于是鄂木斯克集团决定在T-64的基础上研发一款新型坦克,这就是后来的T-80坦克,该坦克使用了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系统,并优化了火控系统。其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534㎜,外部还可以加挂附加装甲。在武器系统上,T-80使用的是和T-64、T-72相同的125㎜火炮,但鄂木斯克坦克集团一直在弹药上不断进行改进。1976年,随T-80一起批量生产的的3BM-22型穿甲弹问世,该型弹药在2000米的距离上拥有380㎜的穿深,而美军于1978年开始装备的使用滑动弹带技术的M735型穿甲弹在同等距离的穿深为300㎜。1981年,美军装备的M774型贫铀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深为375㎜,而苏制3BM-29型穿甲弹在同等距离的穿深则是430㎜。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由于苏联在解体前从未将任何型号的T-80系列用于出口,而且仅装备作为精锐的驻东德部队,因此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这款坦克的性能只能依靠猜测,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对这款坦克的好奇从未停止,我国各军事期刊也屡有转载西方媒体针对该型坦克的猜测和推论。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才得以一见T-80真容,据说在对T-80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西方军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毛熊得亏是挂了,要不真一路推过来谁能顶得住?而据某漫画所披露的不可靠消息,某国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一批原版T-80之后直接将原先的第三代坦克研发计划推倒重来。但T-80也并非没有缺陷,虽然其正面装甲很厚,但其侧面和顶部装甲非常薄弱,而且其使用的自动装单机采用的弹药布置方式使得该型坦克即使遭受一般攻击也会导致弹药殉爆。同时,相较于T-72,T-80在操作和维护保养方面对于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总体来说,冷战中后期的苏制坦克在总体性能方面和同时期的西方坦克相比互有优劣,在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甚至还略有优势,在防护性能方面总体上大致持平。但为什么在历次局部战争中苏系坦克的表现却始终都是以炮塔与烈焰齐飞,车体共炉膛一色的结局收场呢?这其中既有装备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更有战场环境的因素。苏联在电子和光学仪器上同西方的差距使得苏制坦克在火控系统上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坦克,这使得苏制坦克在发现距离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苏联出口的坦克型号大多是在性能上打了折扣的“猴版”,前文所说的苏制穿甲弹的穿深数据都是其自用的钨芯穿甲弹才能达到的水平,而出口钢制穿甲弹根本就无法达到这一水平,再加上石英砂充数的复合装甲,这样的坦克对决的偏偏又都是使用原版坦克的以色列甚至美国这样的选手,能有出彩的表现才有鬼了!而使苏制坦克的用户又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于这些国家的兵员来说,最趁手的其实是T-54/55系列,即使是性能缩水严重的“猴版”T-72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有点高端了。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由于苏军的作战预想是以进攻粉碎西方的作战行动,因此苏制坦克的防护重点都在正面,侧后和顶部装甲非常薄弱。在苏军作战体系中,坦克作为整体打击集群的一环,能够获得强大的炮兵、航空兵、野战防空力量和机械化步兵甚至战术核打击部队的伴随保障支援,这些缺陷连同之前所说的火控系统的差距都不会影响坦克作用的发挥,而苏制坦克的海外用户大多是些连伴随防空火力都凑不齐的主,所以在使用中苏制坦克的种种缺陷暴露无疑,而由于人员素质的不足,又无法发挥坦克本身的性能,这样的用户不管是哪家的坦克上去都是一样的效果(豹2、M1A1落到这群大爷手里不也照样该飞炮塔飞炮塔么)。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江湖只闻炮塔飞?也说冷战中后期的苏联坦克

但这些还仅仅只是造成苏制坦克恶劣口碑的部分原因,海湾战争以后,急于分家的苏联巨头们为了能更加名正言顺,黑起苏联来自然是不遗余力,而海湾战争中各型苏制坦克身首异处的惨状也就毫无疑问的成了否定苏联最好的证据,赶巧随后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拙劣的表现也需要一个背锅侠,于是债多不压身的苏制坦克再一次背上了黑锅。自己都黑的那么欢,作为军火贸易对手的其他各国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心理负担了。等到想起来要给自家坦克正名以扩大国际军火份额的时候,自家坦克早已没了名声不说,苏联时代建立的完备军工体系也已经分散在了各国,别说出新产品,就是升级旧型号都快成无米之炊了。偏偏这时候闷声发大财的某家出口的坦克不仅性能好而且还便宜,在20世纪90年代尚属于国际一流水平的苏制坦克经过这么一耽误,也早就车老珠黄了。(本文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