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的衰落完全在於日本人在關鍵時刻沒有膽量說出"no"來,而在關鍵時刻對一切都"yes"的禍首正是日本首相中曾根。日本的政治家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日本高精技術的政治意義,擁有尖端技術是日本人最寶貴的財產,是最高的王牌,但日本在國際政治中沒有打好這張王牌。

——石原慎太郎

曾經的輝煌

201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排行榜中,前10大半導體廠商中美國獨佔5家,韓國2家,歐洲,臺灣,日本各1家,在半導體領域美國佔據了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2018年全球半導體企業Top10排名

其實,在1995年,日本纔是半導體行業的主宰,前十佔據5席位子,世界半導體企業前十中,NEC(第一)、東芝(第二)、日立製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電機(第九)。2005年,東芝(第四)、NEC電子(第十)還能勉強維持。;然而,當下的日本半導體現狀似乎非常悽慘。

1970年,英特爾公司開發出了世界第一款DRAM震動世界,當時這款產品命名爲"1103",能儲存的數據現在看來只有區區1KB,在當時是跨時代的產品,此後美國的半導體企業一直主導這個市場,直到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從此日本半導體行業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甚至差點把英特爾搞破產。

1953年時任日本東京通信工業公司(Sony的前身)副社長的盛田昭夫從美國西屋電氣引進了晶體管技術,並開始生產索尼公司的第一爆款產品收音機,由於盛田昭夫擅於經營,在五年後,日本的收音機就出口美國達到了400萬臺,獲利5700萬美元,直到1965年,日本的收音機出口達到2421萬臺的頂峯,收音機的成功折射出日本的善經營,並且靠需求創新超級強,同時也暴露出其一大缺點技術不行,核心技術都不在自己手中,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更是給日本敲響了警鐘,迫使其從一個資源輸出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

日本人把目光投在了半導體產業,由於半導體產業對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極爲重要,日本政商界一致認爲,對於將來來說控制半導體產業就如同控制石油等能源一樣重要,必須及早發展這項技術。

日本半導體五虎上將

1976年3月,日本開始了"DRAM製法革新"國家項目,由政府牽頭,聯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東芝籌集資金737億日元,設立LSVI技術研究所,其中通產省補助291億日元,佔39.5%,這幾乎是當時通產補貼支出的50% 。

在產業化方面,日本政府爲半導體企業,提供了高達16億美元的鉅額資金,包括稅賦減免、低息貸款等資金扶持政策,幫助日本企業打造DRAM集成電路產業羣,日本可謂舉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美國人的噩夢也由此開始。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美國人砸日本的半導體收音機發泄不滿

一座座半導體工廠在日本拔地而起,生產線日夜不休的運轉,產量節節拔高,更令美國人感到崩潰的是,日本不光贏在產量,還贏在技術與質量,日本對技術的投入不可謂不瘋狂,一家日本公司將一棟樓作爲儲存芯片的研發基地,每一層負責不同項目,第一層負責16KB容量的研發,第二層則負責64KB項目,第三層負責256KB,這樣明確的分工是日本半導體技術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石,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美國從先進行列徹底退出,64K時代最大的廠商是日立,256K則是NEC,1MB時代則是東芝,在"DRAM製法革新"這個國家項目實施十年後,日本佔據了DRAM 領域80%份額,在內存市場日本以東芝爲代表的企業沒有對手,美國半導體產業則一再萎縮,孱弱不堪。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80年代開頭的第一年,AMD淨利潤下降了60%以上,國家半導體虧損1100萬美元,作爲DRAM的發明者,英特爾被迫裁員2000人,並在五年後宣佈退出儲存業務,在和日本的競爭中,英特爾虧損了1.73億美元,若不是IBM在英特爾危機時刻施以援手買下其股票,英特爾這家公司將不會出現在21世紀。

總體來說,VLSI項目相當成功,持續了4年,取得專利1210項,商業機密347件,成果顯著,1970年代日本對美國等外部的關鍵製程設備和生產原料依賴率達到80%,而到1980年代初,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國產化率達到了70%以上,幾乎不怕任何技術封鎖。

美日半導體戰爭

在被日本暴虐的這些年裏,SIA(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除了不斷遊說政府還不斷放出各種消息,將槍口直指日本半導體的發展威脅美國國家安全。1978年,美國《財富》雜誌刊登了《硅谷的日本間諜》的報道;1981年3月和12月,又兩次刊登報道敲響美國半導體行業的警鐘。

1983年,《商業週刊》雜誌刊登了長達11頁的《芯片戰爭:日本的威脅》的專題。

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半導體產品大量湧入美國市場,許多美國半導體企業陷入困境,1985年,美國貿易逆差爲1485億美元,其中,日本佔據三分之一份額,爲497億美元。

在這一年,日美半導體戰爭"正式開戰。6月, SIA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起對日本半導體產品傾銷訴訟;此後,美光向美國商務部提起日本64K DRAM傾銷訴訟。"

這場戰爭最終以"日美半導體協定"了結。協議核心是美國半導體產品佔20-30%市場,建立價格監督機制,終止第三國傾銷。

日本的退讓讓美國更加得寸進尺。1989年,美國繼續加碼,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開放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專利。

1991年,日本的統計口徑美國已經佔到22%,但是美國仍舊認爲是20%以下,美國再次強迫日本簽訂了第二次半導體協議,日本自此進行第二次半導體自我閹割。在美日談判的一段時間裏,有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當時美國69%的人都將日本視爲敵人。

簽訂了兩次協議後,不僅遏制住了日本半導體的發展,也爲美國半導體發展迎來了寶貴時間,在1993年美國半導體終於重登世界第一的寶座,而日本半導體卻一蹶不振,再也沒能起來。

鷸蚌相爭,三星得利

日本半導體衰落的另一個原因是三星的補刀,由於日本半導體被閹割,多出來的產能將會被剩餘廠商吞下去,但美國以英特爾爲首的部分廠商都已經放棄DRAM的研發,看準了機會的三星持續發力,進攻半導體行業。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三星原董事長李健熙

韓國和日本一樣資源匱乏,他們舉國致力於最先進技術的研發。在以三星爲首的財閥帶領下,電器製造商相繼參與DRAM的生產,三星趁日本泡沫經濟瓦解,持續對半導體進行大規模投資。一方面運用最先進的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一方面積極的"學習"日本技術,從日本挖來的技術人員超過了70人。一些技術人員被告知如果將日本企業積累的技術傳授給韓國技術人員,報酬是在日本拿到的三倍左右"。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此外,三星運用政治手腕徹底將日本半導體企業趕出局,1990年,三星同樣面對美國的反傾銷訴訟,但三星掌門人李健熙卻將這次危機變成了成功的轉機,他派出公關團隊遊說美國政府,理由是如果打壓三星,則意味着放任日本半導體企業再一次做大,三星是制衡日本半導體的一大有力武器,果然美國很喫這一套,對三星只收取了0.74%的反傾銷稅,而日本這一稅達到了100%,三星一手挖人,一手抱緊美國大腿,成功的將日本踢出局,並將自己做大,成就今天的霸主地位。

到底是什麼害了日本?

從70年代引進技術到80年代小荷才露尖尖角,90年代進入鼎盛,2000年開始衰敗,到如今需要靠“賣兒賣女餬口”,日本半導體產業走過了40年由弱向強、由強轉衰的過程。30多年後,世界半導體排行榜上少了日本的身影,東芝和瑞薩成了碩果僅存的兩家企業,卻也深陷泥潭。回首這段歷史,到底是什麼導致日本半導體的衰落呢?美國的施壓?韓國的偷襲?還是自身的問題?

也許日本政治家石原慎太郎道出了日本半導體衰落的真正原因,他說:日本半導體的衰落完全在於日本人在關鍵時刻沒有膽量說出"no"來,而在關鍵時刻對一切都"yes"的禍首正是日本首相中曾根。日本的政治家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日本高精技術的政治意義,擁有尖端技術是日本人最寶貴的財產,是最高的王牌,但日本在國際政治中沒有打好這張王牌。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石原慎太郎

古人說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美日半導體協議不僅僅是歷史,更是現實,不管從內在原因還是表面藉口都何其相似。但是不同的是,華爲和海思已經有了備胎轉正計劃,新“廣場協議”想要在中國落地,幾乎不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