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4月1日,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系列會議之“新型工業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北京海淀區召開。觀察者網採訪了與會學者之一,北京大學批評理論中心主任張旭東教授。】

觀察者網:您在演講中提到,改革開放不是革命的斷裂,而是革命在生產關係領域的再確認和深化,現在的中國仍然是一個“革命”國家,這些說法很新穎也很有震撼力,您能否再展開說說?

張旭東:這個要從共產黨的性質去理解。共產黨對自我的理解很明確,有民族和階級兩個維度。現在的中國共產黨突出的是“民族”這一方面,但對另一個維度“階級”始終沒有放棄。

從中國的主權和國家形態來說,是“人民民主專政”。既有民主,又有專政。在人民內部是民主的,在人民這個定義之外的則是“專政”,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這個民主。傳統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憲政國家沒有做這個區分,只要你被定義爲公民,都有權享受這個民主。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希特勒通過民主的選舉和法制顛覆了民主。

張旭東老師的PPT演講稿片段

中國共產黨是通過革命建國的,要處理“革命”和“後革命”的連續點。毛澤東對革命有一個經典論述:革命就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鬥爭。革命建國之後,享受公民政治權利的國民不包括“人民的敵人”。老百姓一般不會感受到專政的鐵拳和被這個國家所排斥,但這一點在基本的憲法結構中是一直存在的。

觀察者網:也就是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毛澤東時代到鄧小平時代是一直延續的,內在一致。

張旭東:是的。一直到今天,沒有斷裂。從基本原理來講,社會主義運動是一場生產方式的革命。這一點不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這個問題很重要,生產方式的變革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生產力的發展,比如人類社會從石器到鐵器,從工業革命再到後工業革命等等;還有一個是所有權,即誰佔有生產資料,誰在社會的生產組織裏面佔有資源。某種社會組織,我們平時以爲是上層建築領域的內涵,但其本質是生產方式的一個部分。

1974年年底,毛澤東和鄧小平握手

以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爲例,資本的運作不是完全自發的,它需要爲自己打造出來一個爲其運行的社會空間和政治空間,包括法律、軍隊、法庭和監獄等等,這一套東西是爲資本運行服務的。反過來,資本的運行會強化這個國家機器,這個整體叫做生產方式。

中國的革命就是一種生產方式的革命,至於它和經典馬克思主義的表述最大的不同,毛澤東曾在1958年的讀書筆記《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到過這一點。

他其中講了一點很有意思:有一點蘇聯的革命者已經忘了,我們沒有忘。中俄兩國的革命道路都是先奪權,先從政治領域奪取國家權力。這一點和馬克思原典講的很不同。因爲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首先應該是經濟發展,消滅了農民和封建等級制,建立了市民社會,纔有產業工人和無產階級,然後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關係內部顛覆資本和勞工的異化。

但是俄國和中國都是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在資本主義還沒有勝利的條件下,先進的知識分子領導農民,奪取政治權力。毛澤東說,那些所謂的“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老是攻擊我們,說我們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還不具備搞社會主義的條件。但毛澤東提醒他們,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的客觀現實條件下,不掌握國家政權和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權力和文化權力,資本主義永遠搞不起來。因爲帝國主義不允許你搞。

所以奪取政權是中國革命的起點,但奪取政權之後呢?原來集中在奪取政權的能量,當然馬上就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毛澤東有些失誤的地方在於,把這個轉型持續的時間太久,用革命戰爭的方式,暴風驟雨階級鬥爭的方式停留在了上層建築這一塊。

觀察者網:他有一個“無產階級繼續革命”的理論。

張旭東:對。但是他在這個問題上平衡度沒有搞的很好。即便是這樣,很多學者還是對毛澤東有很多誤解。毛澤東實踐上的一致性和理論上的一致性,還需要進一步被探討。

觀察者網: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曾有像李澤厚這樣的知名學者提出了“告別革命”這樣的口號,在文化界引起了廣泛討論,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一度在學界引起廣泛爭論的《告別革命:李澤厚劉再復對話錄》

張旭東:對此我的理解是,狹義的講,他們是要告別是上層建築領域的,持續不斷的以階級鬥爭爲綱的政治原則,即要在人民內部不停地要尋找階級敵人的這個“革命”,這個是狹義的“上層建築”的革命。但是由於當時這些知識分子討論問題時的社會風氣,以及受到某些意識形態的影響,他們對“革命”的理解不是很準確,要對“社會革命”做一個完全告別。

最後我再補充一點,我在演講中提到,“行動中的人”,是一個集體的人,是民族的史詩和英雄。英雄首先是勞動者,是中國的工人和農民,這是中華民族的整體形象。如果有神話的塑像,模版就是他們。同樣我們還要知道,這個英雄也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黨是行動中的人,這個人既是精神的也是肉體的,是整個的動了起來。這個形象和氣質以及他表現出來的道德價值,都是有強力的內在聯繫的。

(觀察者網武守哲採訪、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