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宜興紫砂文化是中國陶瓷文化藝術中的一支中軍力量,紫砂器的製作工藝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並且正在向聯合國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對宜興紫砂一系列的保護措施,更好的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了中國藝術,使其聞名與世界。

憤怒,中國不是垃圾桶!

中國不買之後,韓國的“垃圾”堆積如山,燒了足足120天!

從而,韓國爆發了“史上最嚴重霧霾”

據統計,韓國的這座垃圾山五年也燒不完......

韓國把矛頭指向了中國,韓媒聲稱:“造成韓國一切的,就是中國的視而不見。”

因爲,在此之前,韓國一直把大部分“洋垃圾”賣給中國。

除韓國外,美國、英國、日本,均把“洋垃圾”賣給了中國。

僅在2016年一年,中國就接收了全世界大約56%的“洋垃圾”。

在2017年的7月,我國爲了解決國內的污染問題,大力整治,於2018年1月起開始禁止從國外進口24種“洋垃圾”。

作爲經濟快速發展的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儘管經濟發達,但它們沒有建立完善的處理設施,大多垃圾選擇了焚燒,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中國的“洋垃圾”禁令開始後,西方很多國家開始瘋狂圍攻中國。

2019年,美國在WTO上硬懟中國:你們中國不收洋垃圾影響了全球的環境!這違背了WTO的宗旨和義務!

你看中國外交部是如何回應的?

外交部發言人霸氣回應,強勢打臉了這些國家。

是的!

理應如此,華夏兒女當有的氣魄。

現在的中國,經濟繁榮昌盛,軍事遙遙領先。

所以,拒收“洋垃圾”是中國強大之後的正確決策,對於別國內政,任何人都無權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註定就是“垃圾工廠”,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強迫別人處理垃圾。這應該是不言自明、人人皆懂的道理。眼見國內垃圾圍城,某些國家卻瘋狂圍攻中國,是何居心?

從中國開始拒收“洋垃圾”事件,側面可以反映出中國越來越繁榮昌盛,掌握主權。

中國經濟繁榮,則注重自我精神鞏固,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

宜興紫砂工藝以其古樸、典雅,氣韻生動的造型藝術,幾百年來蜚聲海內外,被世人所推崇。宜興紫砂工藝除了歷史悠久、藝術上繁榮的茶文化歷史之外,歷代傳世佳作更體現了紫砂工藝的光輝藝術特性,其造型藝術所無法比擬的。

目前,宜興紫砂文化是中國陶瓷文化藝術中的一支中軍力量,紫砂器的製作工藝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並且正在向聯合國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

近年來,紫砂壺的拍賣市場行情一路看漲,逐漸成爲繼書法、瓷器之後又一個收藏之秀,已成爲拍賣場上炙手可熱的“寶貝”。部分名家作品成交價也屢創佳績,2015年汪寅仙《五代同堂提樑》拍賣537萬元;2016年清代陳鳴遠《南瓜壺》拍賣3220萬元;緊跟其後,顧景舟《松鼠葡萄十頭套組》拍賣9200萬元,名家大師作品往往一壺難求,“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

顧景舟《松鼠葡萄十頭套組》拍賣9200萬元

有些人,看到紫砂行業的收藏商機,便以假亂真,投機取巧,混亂了紫砂市場秩序不說,還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近日,宜興紫砂原產地“大美丁蜀”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保護,於日前取得“1-45”全類商標證書,從而保護紫砂文化。

大美丁蜀的最大特徵:每件宜興紫砂器上具有授權使用的商標標識,附帶提供器物身份防僞憑證、有效票據及其原創主體的簽名承諾書,是包括數量在內的一切產業要素信息的透明,是宜興紫砂信用體系及其產業鏈建設的簡稱。

關於“大美丁蜀”名詞解釋:指產業中以商標或圖案形態存在的貫穿紫砂產業鏈建設的特定稱呼或標記,是丁蜀產地、黃龍山原礦紫砂、傳統泥片拍打成型技法、不涉及他人代工製作、不涉及虛假宣傳的宜興紫砂器及其美譽度的一種形式。

根據商標保護相關細則明確,“大美丁蜀”的存在並不是宜興紫砂美譽和交易流轉的唯一條件,但其信用體系及其產業鏈的建設和存在還是爲宜興紫砂的流轉和信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更加穩定了紫砂市場的秩序,保證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相信未來,宜興紫砂在國家的保護下將會被更多人知曉。

宜興黃龍山

另外,不得強調一點,紫砂資源是一種非再生性的稀缺資源,只能日益減少甚至枯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此之前,國家爲保護宜興紫砂重要礦藏地,以黃龍山爲商標標識的國家商標獲得確權,“黃龍山”、“五色土”、“富貴土”等一系列紫砂礦泥商標花落丁蜀,黃龍山紫砂泥礦井也被列爲省級文保單位,這也是全國唯一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紫砂泥礦井。

得國家保護,現在紫砂礦源已減少開採,這從源頭控制了資源的浪費,也有助於紫砂礦料恢復它應有的價值,爲紫砂文化的長久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家對宜興紫砂一系列的保護措施,更好的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了中國藝術,使其聞名與世界。目前,宜興丁蜀鎮被譽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中國強,則民族強

中國富,則民族富

對外,中國挺直了“腰桿”,當家做主!

對內,中國堅守了“原則”,傳承文化!

我身爲中國人,感到驕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