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三星、蘋果手機爲例,之所以在中國難賺到錢,是因爲國產手機太強大了,10年前,從“山寨機”變成了佔全球50%+的份額,中國80%+的份額,逼得這些曾經的手機巨頭在中國越來越難混。中國在很多領域明明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比如芯片、內存、手機、電腦、電視、汽車等等,爲何這些名聲在外的巨頭卻越來越難賺到錢了呢。

衆所周知,前段時間甲骨文敗走中國,進行了大裁員。而在此之前還有亞馬遜也是敗走中國,如果把時間再提前一點,我們知道像松下手機、LG手機等等巨頭,都是敗走中國。

另外像三星手機也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案例,即便是三星手機在全球都排第一,但在中國卻只有1%左右的份額,讓人唏噓不已。

外企大潰敗:隨着國內廠商的崛起,外企在中國越來越難賺到錢了

還有蘋果,段時間以來,也是營收不斷下滑,可以說這些國外巨頭,在中國真的是越來越難賺到錢了,有些已經敗走中國,有些還在苦苦堅持着。

中國在很多領域明明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比如芯片、內存、手機、電腦、電視、汽車等等,爲何這些名聲在外的巨頭卻越來越難賺到錢了呢?

在我看來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國產廠商的崛起,逼得這些巨頭不得不節節敗退,這也說明中國科技越來越強了。

外企大潰敗:隨着國內廠商的崛起,外企在中國越來越難賺到錢了

以三星、蘋果手機爲例,之所以在中國難賺到錢,是因爲國產手機太強大了,10年前,從“山寨機”變成了佔全球50%+的份額,中國80%+的份額,逼得這些曾經的手機巨頭在中國越來越難混。

以高通爲例,在華爲海思沒有崛起之前,中國市場是高通一家獨大,但現在華爲海思佔了國內20%左右的份額,高通就越來越難賺到錢了,再加上展銳也推出了中低端的手機芯片,也瓜分了高通的市場。

外企大潰敗:隨着國內廠商的崛起,外企在中國越來越難賺到錢了

再像前段時間的甲骨文敗退中國,是因爲國內雲計算技術的興起,甲骨文原有的優勢蕩然無存,阿里雲佔到了中國43%左右市場,亞太20%左右的市場,甲骨文還有什麼優勢呢?

再像亞馬遜敗退中國,要知道2018年天貓和京東已經佔到了80%+的份額,亞馬遜僅0.6%的份額,不敗退纔怪呢。

而近日,隨着華爲事件的爆發,我們可以預見接下來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慢慢的也將崛起,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外巨頭在中國越來越難賺到錢了,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