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部隊爲主的聯合部隊於2003年對伊拉克發起的軍事行動,其實質是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不交出子虛烏有的大型生化武器爲由,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戰爭。該戰爭被稱爲“第二次海灣戰爭”。這次對伊拉克的戰爭,是美國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一個重要步驟。

還有一個原因:薩達姆宣佈所有石油交易不再以美元結算改爲歐元,嚴重威脅到了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什宣佈向美國政府認爲的“恐怖主義”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

在戰爭進攻前期2002年7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先遣隊率先進入伊拉克,之後又加入了軍方的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爲之後的部隊做準備,說服幾個伊拉克部隊投降。

在2003年3月20日,美軍正式開始了代號爲“解放伊拉克行動”的軍事行動。這一進攻階段的目標是:剷除薩達姆政權、消滅可能被發現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消滅可能會發現的伊斯蘭武裝分子、取得更多網絡情報、人道援助伊拉克平民、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基礎設施,協助建立一個民主政府,並作爲其他中東國家的模型。於2010年8月18日,最後一批美軍戰鬥部隊跨越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境,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

結果:多國聯軍推翻薩達姆政權,薩達姆本人被定罪處死。然而,除達成此目的之外,並未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證據。戰後美軍因在伊拉克頻繁遭受民兵及恐怖組織攻擊,奧巴馬政府決定撤軍,此後僅駐留少數軍官訓練伊拉克政府部隊。

通過戰爭,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同盟;控制亞歐大陸的核心地帶,控制伊拉克;控制世界石油供應的主動權;實現對俄、中、印等大國的戰略牽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