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白天大家都在關注王源,只有我們依然沉迷戛納。


講一個可怕的事兒,戛納電影節還有4天就要落下帷幕了,留給我們女明星buling buling溜紅毯的時間真不多了。

微博熱搜已經掛了一週,今早又有#馬思純生圖精修對比#、#奚夢瑤照片倒過來看#、#章子怡亮相紅毯# 等新聞刷榜,你戛納也是熱鬧。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真正帶作品來的,只有刁亦男導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上週六戛納首映後普遍獲得好評,就連《低俗小說》的導演昆汀現場看了也帶頭鼓掌。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戛納電影節,對於我們的女明星,就是一場漫長的紅毯比美battle。

除了她,那個霸氣的身影。

說她是本屆戛納外國影人最期待看到的女演員,沒人敢異議。

說的就是 鞏俐。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7次入圍戛納主競賽,累計18次戛納之行。就是看鞏皇和71歲法國音樂家丈夫秀恩愛也行啊,老年愛情也是甜到粘牙。

話說回來,翻開鞏皇的履歷,發現她拿獎拿到手軟,奇怪的是,沒拿過戛納影后。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不應該啊。此前,華語女演員裏也只有張曼玉拿過一次。

所以,華語女影人拿戛納影后爲什麼這麼難?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看一看鞏俐與戛納影后失之交臂的幾個瞬間。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1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戛納是怎麼評獎的。

衆所周知,戛納電影節是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裏藝術性最高的,競爭也最激烈,每年殺入主競賽的都是狠人&狼片,最後評獎也是撕殺的頭破血流。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就是“分豬肉”,也很難分啊,誰是豬蹄誰是豬尾巴,每個獎項花落誰家,真是令評委頭大。

以本屆主競賽單元爲例,戛納選片主席福茂從幾千部報名的影片裏選出21部入圍,評委會9人團,一般是導演+演員,今年是《鳥人》的導演,“墨西哥三傑”之一的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擔任評委會主席。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他們會和媒體一起看片,評獎前一天沒收手機,集中開會討論。幾輪battle下來,針對獎項投票,要麼是分豬肉平均着給,要麼是一個片子給很多獎,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兩個。

競賽都是影片競賽,至於給什麼獎其實還是看評委心情,有自己地區的片子的一般都會爲自家人爭取。比如去年榮膺金棕櫚的《小偷家族》,就有傳是張震“出了不少力”,和主席“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battle下了這個大獎,讓是枝裕和成了“亞洲之光”。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2

說回鞏俐。

1987年,初次演電影的她遇到了初執導筒的張藝謀。然後,攜手出道即巔峯,《紅高粱》一舉拿下華語電影第一個三大最高獎,柏林金熊獎。之後就一路開掛,《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90年代,鞏俐咔咔10部電影入圍三大。

這其中,最厲害的就是93年拿了金棕櫚的的《霸王別姬》。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華語片投歐洲三大電影節,文藝和風格化是戛納的菜,如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政治正確、社會議題去柏林,如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威尼斯介於兩者之間,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時間上也有講究,柏林最早,2月評獎,然後5月是戛納,最後8-9月是威尼斯。

一般來說,啥時候完成就趕哪趟,當然也有厲害的直接瞄準戛納。淘汰了再投下一個,三大電影節入圍一個,就不能再投下一個,“分豬肉”,人人有份嘛。

戛納門檻是高,但另兩個也沒有那麼好拿,華語片投三大,就像田忌賽馬,選對“對手”很重要。穩贏的去威尼斯或柏林,最強的纔去戛納。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既然是一桌好菜,就要上對桌。鞏皇錯失影后,其中一個原因是,作品投獎戰術有誤。

提問:《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風月》、《荊軻刺秦王》有什麼共同點?

答:都是鞏俐演的,全是大導,不是張藝謀,就是陳凱歌。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結果呢,前三個去了柏林和威尼斯,分別拿了一個金熊,一個銀獅,一個金獅加一個影后,後三個劍指戛納,只拿了兩個技術大獎(ps 表彰攝影和美術風格突出)。

不說對評委,就是對觀衆來說,後三個也不是鞏俐同時期最好的代表作,甚至有人一部都沒看過。

《風月》爲例,當年她沒有battle過的,是提名奧斯卡影后的,英國女演員布蘭達.布萊斯。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風月》裏,鞏俐演了一個反叛的大小姐,登場時彷彿柔光中綻放的白茉莉。後來做了大當家,她吸鴉片,愛而不得着風流倜儻的紈絝少爺,即使他撩妹無數,也對他一往情深。被他拋棄後絕望的嫁給了別人,最後又被矛盾的他用鴉片毒死。

鞏俐在電影裏面略顯矯情和病態,眉眼間滿是柔媚: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她指着別的女人問,你愛過她嗎?

愛了多久,就疑問了多久,愛的多深,對答案的好奇就有多強烈。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美則美矣,癡也動容。只是過於哀怨的東方美學,《霸王別姬》,一次就夠。

戛納是有自己審美傾向的,和《霸王別姬》以京戲的命運來解構時代,情感的混沌來勘破時局相比,《風月》劇情略狗血,氣質也太小家子氣,執拗於癡男怨女的糾纏上,鞏俐的角色單純也是爲了悲劇而悲劇。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而,拿下戛納影后的布萊斯在《祕密與謊言》中,演了一個倫敦底層家庭裏精神瀕臨崩潰的母親,神經質配合着喋喋不休,一個可憐又寂寞的老女人躍然紙上,令人可信。

情緒化的歇斯底里,貢獻出了教科書般的演技。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那年該片也同時拿下戛納金棕櫚,就風格來說,這一次是現實主義贏了浪漫主義。

3

1990年,時年25歲的鞏俐第一次帶《菊豆》入圍戛納主競賽,當時輸給了一部解禁的波蘭電影,《審問》的女演員,38歲的克里斯提娜.楊達,波蘭名導瓦伊達的御用女主角。

兩部電影都可視爲女主的傳記,交代了她們備受折磨的一生,一個是性奴,一個是死囚。鞏俐喫虧就喫虧在角色太一致了。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她演了個被男主叔叔百般性虐的續絃太太,之後和男主私通生下一子,亂倫、通姦…..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得知真相的叔叔報復不成自己誤墜染池喪命,兩人也礙於家族規矩只能暗地來往。

鞏俐演出了中國女性的性壓抑,也貢獻了不少尺度大的情慾戲,用力過猛。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但,角色太重複了。老謀子的前半生都在拍同一個女人,敢愛敢恨,同一種顏色,張揚的中國紅,極度隱忍又極度張揚,是老謀子作品的底色。

鞏俐,是菊豆,也是秋菊,是九兒,還是四太太,她在張藝謀的電影裏不停換着名字和身份,本質上都是反抗壓迫的“烈女”,爲被損害的被侮辱的女性發聲代言。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影后,除了演技爐火純青,和角色合二爲外,獨特而不可複製也至關重要。

克里斯提娜.楊達,她演了一個莫名背上叛國罪的無辜囚犯,被審訊的獄卒百般摧殘折磨,過得暗無天日,全靠信念支撐,等來的只是絕望,最後出獄已成老嫗,麻木不仁。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被抓前唱歌時媚態十足,被抓時歇斯底里,面對審訊時堅強不屈,反覆折磨後絕望到自殺,咬破自己手腕動脈cult十足,看得人心驚膽戰。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從無知到癲狂再到絕望,克里斯提娜演出了層次感。

這片當年因爲政治原因89年蘇聯解體才解禁,所以克里斯提娜得影后,猜測苦難跟政治憐憫有關,再加上演技的確沒有瑕疵,順理成章。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後來幾次入圍,鞏俐碰上的都是強勁的對手,平均年齡40+50+的女演員,演戲經驗和資歷都是top。

最虐的還是2004年,碰到了比她大一歲的,張曼玉。

那一年,鞏俐隨王家衛《2046》劇組再度殺入主競賽,可惜只是客串了一把“蘇麗珍”,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那年原版的“蘇麗珍”靠前夫導演的《清潔》驚喜摘得戛納影后。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欠你一座影后,戛納組委會永遠記得。所以2005年的戛納官方紀念大獎,今年的“躍動她影”獎,是補償,也是最大程度的肯定。


4

雖然鞏俐自己沒拿獎,卻很旺男主角,曾經成功助攻葛優摘得華語首個戛納影帝。

94年的《活着》,戲眼都在葛大爺身上。敗家子富貴,從喪家之犬到洗心革面,從社會中顛沛流離到決定回家,老媽去世,女兒變啞,大半生社會的興衰榮辱,世態炎涼,都在他一人身上了,葛優一人撐住了整部戲,鞏俐飾演的家珍,是個輔助性角色。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煽情的戲份都在鞏俐身上,富貴輸光家產後懷孕的她失望的回了孃家,在孃家生下兒子後聽說富貴開始好好做人,她選擇回家,選擇原諒。和葛優的人物變化相比,鞏俐身上更多的是隱忍,戲劇張力不大。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後,鞏俐淡出電影圈好幾年,好不容易被老謀子打動,2014年拍了《歸來》,還被組委會放了鴿子,愣是沒進主競賽,只能特別放映。

爲啥?片方說是《歸來》已經國內定檔5月公映,戛納明確要求所有主競賽參賽影片必須戛納首映。他們說:“《歸來》是爲觀衆而拍,而非戛納的評委,這是我們商討後形成的共識。”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戛納放映時,鞏皇很可惜,霸氣放話:“如果沒有選這樣一個好電影是電影節的損失……我喜歡公平競爭的氛圍”。

那是她對影后最志在必得的一次,完美錯過。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5

別忘了,鞏俐是華語演員裏唯一一個拿過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霸王別姬》、《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唯一一個做過三大電影節評委的。

論實績,她就是中國現役女演員裏的頂流,即使沒有戛納影后,她也是戛納紅毯上最值得尊敬的華語女影人。

和現在刷票房、買獎盃的浮躁風氣相比,那個年代的女演員總是無意識的扛起華語片的責任,以情動人,給出高質量的作品,成就一代經典,也閃耀三大紅毯。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鞏俐、章子怡、張曼玉皆如此。

試看現在華語電影圈,“國際影后”斷檔嚴重,能配得上這個盛名,演技飽受認可的女演員,屈指可數。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影后總有老去的一天,當張曼玉早早退隱,章子怡在綜藝和電視劇找到新的方向,鞏俐開啓了事業第二春,婁燁的《蘭心大劇院》、陳可辛的《中國女排》,好萊塢電影《阿娜》,一個好兆頭。


都在說王源,我還偏要說說她


54歲的鞏俐真的要強勢“歸來”了!只是押寶鞏俐一人,太孤單。

評論區給我們留言,你還想提名的有實力衝戛納影后的女演員,爲華語片打call吧!

ps:明天的演技大賞會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特輯,記得蹲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