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夔牛再读西游|菩提祖师背景暗藏秘密?或涉三清四御之谜!

文:四角夔牛

天产石猴孙悟空在当上美猴王后,和众猴子天天吃喝玩乐,忽然有一天,心情不好,黯然伤神,众猴子问:大王因何事悲伤?孙悟空说:我们虽然自由自在,可是终有一天会死,一想到这,就没心情喝酒了。这时候,有一个通臂猿猴跳出来说:大王可谓道心开发啊,于是给孙悟空讲解了很多知识,其中,就有关于如何学得长生之道,就是去拜访神仙,学习长生之道。于是美猴王就编了一个竹筏子,漂洋过海去求仙访道。先到了南赡部洲,呆了八九年,也没遇到神仙。后来又依靠竹筏去了西牛贺洲,走到一处深山老林中,看到这山隐隐有灵气,遇到了一个砍柴的,在砍柴的大哥指引之下,来到了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关于菩提祖师,砍柴的大哥说,全称叫须菩提祖师,是一位老神仙,弟子无数,有很多徒弟已经出师、下山了,现在身边还有一些徒弟跟随祖师学习。

书中是这样描述孙悟空第一次看见菩提祖师时的情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在孙悟空当扫地僧期间,大约有六七年,祖师讲道时,“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孙悟空有一次在听到菩提祖师讲课的精妙之处,喜不自胜,打扰了课堂秩序,菩提祖师就问孙悟空想学什么,孙悟空一一否定了四门功课,不是说学逗唱啊,哈哈。祖师大怒,打了孙悟空三下,气的回内厅了。把当场的弟子吓坏了,只有孙悟空明白了祖师的意思,晚上去找祖师,祖师见孙悟空聪明,就传授了孙悟空长生术。这个故事,普遍认为是改编自六祖慧能的典故。

又过了三年,祖师在讲道时,又公开问孙悟空最近学习怎样了?孙悟空说自己最近根基更加坚固了,意思是自己学有所成,快悟得大道了。祖师说,你还没入门,因为你还没经历三灾。接着给孙悟空讲解了什么是三灾,如何抵御三灾。抵御三灾的方法就是三十六变和七十二变。孙悟空贪多,学了七十二变。这里要注意,祖师问话是公开问的,可是传授七十二变,却是要孙悟空上前,小声悄悄地传授的,别的弟子听不到祖师说的是什么。

又过了许久,祖师看见弟子们在洞前玩耍,就问孙悟空最近学习如何?孙悟空说自己已经会腾云驾雾了,还表演了一下,祖师笑话他,这水平忒低了。于是又当众小声悄悄地传授了筋斗云。至此,孙悟空学会了:长生术、变化术和腾云术三种本领。

孙悟空和菩提祖师之间的故事,有三个疑惑点困扰大家,一是菩提祖师为什么突然将孙悟空赶走,二是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许孙悟空提起他的名号,三是菩提祖师的真正身份是谁。

首先看菩提祖师为什么把孙悟空赶走。

有很多解读西游故事的观点,把《西游记》当做一本阴谋论的书,认为菩提祖师故意教给孙悟空捣乱的本领,来打破三界的秩序,即便无法扰乱三界秩序,也要给玉帝添堵。因为菩提祖师是被玉帝打压的人,被边缘化的人,心有不甘,所以,需要一枚棋子,去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我反对将《西游记》解读为阴谋论的书,孙悟空学习的三项本领,书中明确说到,长生术是孙悟空自己想学的,不远万里从东胜神州来到西牛贺洲,就是为了学习长生术的。菩提祖师看孙悟空孺子可教,所以才传了变化术,来让孙悟空应对三灾。至于腾云术,更是适合孙悟空学习的本领。孔子说过,不悱不启,不愤不发。意思是,如果这个学生钻研一个东西,不到了困境,不到了他着急时,就不要启发他。因为,他遇到了困境,着急时,才表明他是真的想学这个东西,想钻研透了。这时候教给他,才算是有效果。如果他对这个东西本身就不稀罕、不在乎,那就算手把手交给他,也没效果。就像孟子讲的学弈故事,不喜欢学下棋,就算教给他,他脑子里也是在想射大雁的事情。

孙悟空现在就处于不悱不启,不愤不发的阶段,想学本领,但是遇到了困境,这是时候,菩提祖师发现,孙悟空是真的想学本领的人,有这样的弟子,才能真的传承自己的衣钵,这样的弟子,才值得自己用心去教授,并且值得把自己的本领尽情传授,不用保留。技传有缘人,货与识宝者。

菩提祖师有一天看见了孙悟空卖弄本领,一生气就把孙悟空赶走了。这也是大家困惑的地方,有的观点,认为这是菩提祖师故意找借口,想赶走孙悟空,让他尽情去闹。既然公开交给孙悟空变化术和腾云术,为什么还以此为借口赶走孙悟空?这分明是利用孙悟空当做棋子。

有点观点认为,菩提祖师赶走孙悟空,是因为菩提祖师算到了孙悟空的阳寿马上到期了,但是自己又没办法,只能赶走他,即便心里不舍得,也没办法,只能赶走他,不想亲眼看见孙悟空死在面前。

网上还有其他的观点,现在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来想象两种情况。在以前的农村,村里人吃水,一般是用水井,提着一个水桶去提水,在弯腰过程中,会有一些东西掉进去。农村的水井,每隔五年,村委会(大队)就会组织大伙一起清理井里的污泥,在清理过程中,会挖出一些东西,比如戒指,玉簪子等,这时候,一般要是出现一个玉簪子,基本的处理办法是当场摔碎。因为周围的人虎视眈眈,谁都想要,既然这样,那就当场摔碎了,谁也别想要,断了大家的念想(贪心),孔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谁都得不到这个玉簪子更好,大家心里平衡。

第二个场景,如果一位师傅,当着众徒弟的面,给了其中一个徒弟一个小包裹,并且说:你收好了。大家就会好奇,里面是什么啊?有一天大家终于有机会看到包裹里面的东西,原来是这个小徒弟有慢性病,这包东西是让小徒弟沏水喝的,用来治病的中药。那么大家就不会有太大的失落感。假如里面是皇帝赐的一件无价之宝,其他的徒弟就会心理失衡,甚至这群弟子中,就会有人起歹心,想谋害这个徒弟。

六祖慧能得到五组弘忍的衣钵,五祖弘忍就让慧能赶紧跑,因为有人一定会抢慧能的衣钵,并且,如果得不到慧能的衣钵,很有可能要害慧能的性命。所以,六祖慧能马上连夜跑往岭南。

在观音禅院和黑熊精的那个故事里,金池长老以自己收藏的袈裟为荣,孙悟空吹牛吹惯了,受不了别人吹牛,也说我们也有一件袈裟。这个时候,唐僧就很明白,出家人四大皆空,可这金池长老还是贪得无厌,不能让他看见,孙悟空不听,就把锦斓袈裟拿出来,结果这个金池长老顿时起了贪心,想要把这锦斓袈裟据为己有,于是想出了火中取栗的计策,想烧死唐僧。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菩提祖师传授长生术时,是在晚上偷偷传授的,但是,传授变化术和腾云术却是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传授的,只不过,传授的时候,声音特别小,别的徒弟听不见。这时候,其他的徒弟肯定很好奇,到底祖师传的是什么神通法术。正是其他的弟子一直犯嘀咕,一直好奇,所以,才会在玩耍的时候,故意引诱孙悟空卖弄一下本领,好解开大家的好奇心,这时候,大家发现,原来菩提祖师交给孙悟空的是这样的通天本领。我猜测,这个时候,其他的弟子,肯定有人心里已经十分嫉妒了。如果祖师传给孙悟空的就是一般的本领,其他的弟子就不会太嫉妒。

祖师一看,只能把话说开了,教训孙悟空,你有了好东西、大本事,贪心之人必定想要、想学,你若不给、不教,那贪心之人就会心生歹念,想害你性命。

这才是菩提祖师赶走孙悟空的原因:给孙悟空开的小灶,被大家发现了是无价之宝,才来这么几年,就学会了祖师这么强的本领。其他弟子十分嫉妒,为了安抚其他的徒弟,只能将被师父偏爱的孙悟空赶走,剩下的徒弟,没有开小灶的了,都是一条起跑线上的,大家心理平衡:大家都是大体一样的水平了,没有被师父特别偏爱的竞争对手(师兄弟们)了。就像那个从井里挖出来的玉簪子一样,把它摔碎了,省的大家都惦记,心理不平衡。

至于关于菩提祖师是谁,这一点,也是争论很久了。西游故事中有两个神秘人物乌巢禅师和菩提祖师,祖师是谁,目前有几种说法:

1,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

2,菩提祖师是太上老君。

3,菩提祖师是玉皇大帝。

4,菩提祖师就是佛教故事中的须菩提。

5,菩提祖师是封神故事中的准提道人。

6,菩提祖师是如来的师父。

7,菩提祖师是如来的徒弟。

8,菩提祖师是灵山的某位大佬。

关于菩提祖师是如来的说法,理由如下:

(1)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菩提祖师一出场就是佛教的排场。诗中称菩提祖师为大觉金仙,大觉金仙是宋徽宗对佛的称呼,这首诗中的词汇进本都是佛教词汇。

(2)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菩提祖师讲的课程,都是佛教的理论。

(3)菩提祖师给孙悟空起名字时,说出的本门辈分: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和唐僧那一门派的辈分有极大的重合部分。

(4)孙悟空在平顶山故事中,曾说过:我只拜过佛祖、唐僧、观音,可在这之前,并没有见过西天佛祖,只拜过菩提、唐僧、观音。

综合以上说明菩提就是如来。

关于菩提是太上老君,理由就是太上老君不满玉帝的统治,想培养一枚棋子,而且,太上老君处处照顾孙悟空,在炼化孙悟空时,也是把枷锁去掉。

关于菩提祖师是玉帝理由,玉帝不满手下的神仙,派系太多,不听命令,所以,培养一个棋子,故意命他去看管蟠桃园,故意让他去偷蟠桃。让三界神仙没得蟠桃吃,以此来控制三界的神仙。

关于菩提祖师是佛教中的须菩提的理由,菩提祖师就是佛教中的须菩提,因为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给孙悟空取的名字就叫悟空。

关于菩提祖师是封神中的准提道人的理由,两人的出场诗是一样的: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关于菩提祖师是如来师父的理由,在辈分中: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有“如”这一辈,如来的名号中就有“如”字。但是祖师被如来篡权了,并且被如来囚禁在灵台方寸山。

关于菩提祖师是如来徒弟的理由,菩提祖师位于西牛贺洲,如来曾说过,西牛贺洲“无上真”,就是没有能耐人,以此来猜测菩提是如来的徒弟,在如来眼中,菩提不算是上真。

关于菩提祖师是灵山某位大佬的理由,菩提精通佛教理论,并且处于西牛贺洲,应该是灵山系统中的一位大佬,只是道场在灵台方寸山,因为灵台方寸山和斜月三星洞是个字谜,谜底都是心字,佛教最讲究修心。

我不认可以上的说法,先看菩提祖师的出场诗: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中,提到了大觉金仙,也提到了西方妙相。这并不能说明菩提祖师就是大觉金仙(佛教弟子),因为菩提祖师的道场处在西牛贺洲,而大家普遍认为西牛贺洲都是佛教徒,唐僧就曾经这样认为,所以,一说到西牛贺洲,大家就本能的反应就是佛教弟子,因为菩提祖师的道场在西牛贺洲,所以,书中才用大觉金仙和西方妙相来形容菩提祖师。就好像,我们遇到一个广西人,就会本能的认为他是壮族,按壮族同胞的风俗来招待他,其实,他可能是汉族,仅是因为来自广西,就认为是壮族同胞。

看到“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这几句话时,很能佐证菩提祖师就是佛教一份子,因为这些都是佛教故事中的场景和知识。可是后面的一句:“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仿佛菩提祖师又是三教九流的知识都懂得,是三教的集大成者。

我们多次说过,古代的小说作者,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一个鲜活的社会中,他的作品必定反映当时社会的特点,我们也多次说过,西游故事,有很多明朝社会的影子,书中有很多故事反映的是吴老先生当时社会和以前社会发生的故事,既有当时的影子,也有历史的影子。吴老先生描写的西游故事中的三界,其实是按照明朝的模型设置的。西游故事中的神仙就像明代的官员,有职位,有级别,有任期,犯了错误要挨罚,建了功勋要赏赐。

通过为数不多的篇幅、《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及西游故事的写作特点,我们来推测菩提祖师的真身是谁。

菩提祖师在教授孙悟空时,“术”“流”“静”“动”这四门,几乎包含了三教九流各种知识,可见,菩提祖师不仅仅是只懂得一种修行之道,而且菩提祖师也说了,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

所以,我认为,菩提祖师就是菩提祖师,是一位集大成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别人幻化的。

菩提祖师的真正身份,就藏在这首出场诗中: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说,菩提祖师经历了许多劫数,已经达到了“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并且与天地同寿。

这里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词汇:历劫明心。在西游故事中,曾经明确出现过劫数这个词地方,是在如来佛颂扬玉帝时,如来颂扬玉帝经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才能享受无极大道。我们在本书其他文章中多次强调,西游故事和明代社会一样,分等级,西游故事中有个排行榜: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耀、十都等,同一级别的大佬,修为是差不多的。玉帝就是四御这个级别的四位大佬之一(玉皇大帝、紫薇大帝、勾陈大帝、皇天后土神祗)。菩提祖师能够经历许多劫数的,必定不会低于四御这个级别,甚至高于四御这个级别。

明代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位皇帝明英宗被瓦剌劫走,他的弟弟景泰帝就登基当皇帝,后来这位皇帝明英宗被放回来,就被当时的皇帝景泰帝囚禁起来。

我猜测,这就是菩提祖师故事的原型。菩提祖师应该是原来的三清或四御之一,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不在其位了,不再担任三清或四御中的职位,可能是因为犯错误,可能是因为明心见性,可能是因为有人接任,可能是因为大家反对,可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这也是菩提祖师不让孙悟空提起自己原因:自己已经不在那个位置上了,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贪权,一直恋恋不舍,一直不肯放手。祖师不想别人误会自己:虽然不在其位了,还培养个弟子来搅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