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

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在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的軍工技術幾乎站在了世界頂端。這個中歐內陸小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工業體系,在輕武器方面的設計經驗豐富,理念先進,技術強大。著名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就來自捷克斯洛伐克。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或許是依然保留着那份軍工自豪吧,捷克斯洛伐克在華約成立後是唯一一個自己研製裝備輕武器的,其他國家幾乎都跟隨蘇聯使用AK和PK等蘇聯輕武器。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向蘇聯提交第一批輕武器,希望蘇聯能夠對其進行測試。在第一次測試結束後,捷克就源源不斷地向蘇聯送輕武器。1949年測試了一種9mm自動手槍;1950年測試了一種7.62mm/9mm口徑衝鋒槍;1952年測試7.62mm口徑CZ 513手槍等等。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向蘇聯提交了三種武器,一種栓動步槍,一種半自動步槍和一種衝鋒槍。那隻栓動步槍由Jeronym Kynčl設計,型號可能是K1或者K2。二戰以後,栓動步槍已經明顯落後,主要國家都在發展自動武器,尤其是使用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這種栓動步槍採用了7.5mm口徑,是捷克自己設計的一種中間威力彈。

蘇聯人其實早就已經放棄了栓動步槍,他們自己也設計過一種採用中間威力彈的栓動步槍MK-74(7.62mm M43口徑的莫辛納甘M44),和SKS對比並沒有優勢。所以當這種捷克栓動步槍送到蘇聯的時候,蘇聯根本每當一回事。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上:捷克7.5mm栓動步槍 下:MK-74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1949年的K3步槍,K1和K2是它的前身,結構大同小異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MK-74步槍

至於半自動步槍,蘇聯認爲其結構與M1卡賓槍非常相似,有抄襲的嫌疑。和自己的SKS對比並沒有明顯優勢,所以也沒有在意。而且當時蘇聯已經開始裝備全自動的AK突擊步槍,包括自己的SKS在內,蘇聯人認爲使用中間威力彈的半自動步槍已經落後了。這支半自動步槍雖然有圖片,但是沒有具體型號名。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上:不知名捷克半自動步槍 下:SKS-45

反倒是那支衝鋒槍非常吸引蘇聯人的注意,這支衝鋒槍就是後來的sa. 23衝鋒槍。這支捷克衝鋒槍採用了T字型佈局和包絡式槍機設計,這種設計和後來的UZI衝鋒槍比較接近。T字型佈局在當時非常少見,彈匣插在手槍握把裏的設計給蘇聯測試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包絡式設計的槍機極大地利用了武器的空間,在增強閉鎖可靠性的同時還能縮短武器尺寸。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捷克衝鋒槍和PPS-43

在測試中,捷克衝鋒槍的精度在有效射程內比PPS-43衝鋒槍高得多,而且尺寸更小,射擊穩定性更高。衝鋒槍的壽命也很高,測試中發射了10400發子彈沒有一個零件損壞。但是報告也指出捷克衝鋒槍在過度潤滑,大仰角射擊和零下寒冷環境下射擊時可靠性不佳。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捷克衝鋒槍護木右側有一片彈夾夾具,可以把彈夾夾在上面,填裝彈匣

PPS-43通過增加機匣長度的方法降低射速,所以PPS-43的槍機運動速度依然很快,只是因爲槍機行程長所以射速較低。但是捷克衝鋒槍的槍機行程短,槍機運動速度比PPS-43慢了兩倍。這使得捷克衝鋒槍的精度比PPS-43高,但是較低的運動速度也使捷克衝鋒槍在極端條件下可靠性不佳。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後來定型的sa. 23衝鋒槍

捷克衝鋒槍有固定槍托和摺疊槍托兩種配置,摺疊槍托在摺疊時可以把槍托底板當做前握把使用。

蘇聯覺得捷克衝鋒槍的設計值得關注,但是蘇聯已經對沖鋒槍這種武器本身失去了興趣。那時候蘇聯已經開始用AK/AKS突擊步槍取代PPS-43衝鋒槍了。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1949年4月,蘇聯又收到了一種捷克斯洛伐克設計的手槍,筆者推測是CZ 491手槍,送到的總共有5支手槍和用於測試5380發子彈。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上:PM手槍 下:9x19mm口徑的CZ 491手槍

這種捷克手槍採用9x19mm派拉貝魯姆口徑,閉鎖採用獨特的滾柱原理,在手槍槍管尾端下方有左右兩顆滾柱,通過套在槍管上的閉鎖楔鐵前後運動實現開鎖和閉鎖。手槍擁有雙動擊發功能,擁有膛內有彈指示器,彈匣容量8發。手槍製造十分精良,零件經過良好的表面處理。瞭解vz. 52研製史的人應該也都猜到這支手槍就是vz. 52(CZ 513)的前身CZ 491。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CZ 491的槍管,可以看到滾柱和閉鎖楔鐵

但是測試結果卻令人失望,手槍的精度很糟糕,固定在射擊架上射擊時比TT和PM手槍差了2倍,手持射擊時差了1.5倍。

手槍在正常潤滑情況和塵土條件下表現良好,但是在缺少潤滑或者潤滑過渡,和零下溫度條件下時故障頻發,停射率高達54%。在沼澤水中浸泡過後,手槍直接無法擊發。總的結論是:手槍結構過於複雜,技術含量低,蘇聯對這種手槍的興趣不大。

1952年,這種手槍經過改進又送到了蘇聯測試,這次留下了完整的型號名——CZ 513——vz. 52手槍的前身。捷克總共遞交了4支手槍和21000發子彈。

考慮到華約內部彈藥通用以及政治方面的問題,CZ 513手槍的口徑從偏西方的9x19mm改成了7.62x25mm託卡列夫。設計進行了很多簡化,包括膛內有彈指示器等結構全部取消。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CZ 513手槍

手槍留給蘇聯測試人員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測試結果也是如此:比不上老舊的TT手槍,大量的射擊測試顯示了手槍在結構方面的薄弱部位,諸如滾柱開裂,套筒開裂等問題層出不窮,光滾柱就更換了三次。此外,由於擊發機設計的問題,在設計過程中會出現扳機打手指的問題。

CZ 513的套筒,a是閉鎖槽

經過檢查,零件的損壞是由於錯誤的熱處理引起的,零件過高的硬度導致材料過脆。材料是槍械設計的基礎,沒有過關的材料,再好的設計也是白搭。作爲一個傳統軍工強國,捷克斯洛伐克會出現這種問題着實讓人詫異,或許是二戰中被納粹佔領期間工業遭到了嚴重破壞的原因。

蘇聯對於CZ 513的評價比較中性,沒有批評也沒有過多的讚許,只是說CZ 513的結構獨特,不同於現代其他手槍。而在捷克斯洛伐克,CZ 513被正式定型爲vz. 52手槍裝備軍隊,成爲了制式武器。

1950年,在手槍測試之間,捷克還提交了一種模塊化設計的衝鋒槍,這是1948年測試的衝鋒槍的改進版,可能蘇聯積極的評價給了捷克斯洛伐克更多的信心。新的改進型衝鋒槍能夠通過更換槍管,槍機等部件發射7.62x25mm託卡列夫和9x19mm派拉貝魯姆彈。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捷克模塊化衝鋒槍和PPS-43,定型的sa. 23衝鋒槍並沒有模塊化功能,而是分成了7.62和9mm兩種口徑版本,這種模塊化只停留在原型階段。由於7.62和9mm的彈匣不同,圖上的小金屬片是在使用9mm彈匣時固定彈匣用的

改進過後衝鋒槍的測試結果基本和48年的測試結果相同,該有的問題依然存在,精度高壽命高的優點也繼承了下來。但是意想不到的是,衝鋒槍的機匣出現了裂紋,經過金相分析原因同樣是部件硬度過大。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雖然捷克斯洛伐克不停地往蘇聯運送輕武器,但是蘇聯輕武器體系中從來捷克輕武器的身影,而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捷克企圖讓蘇聯採用自己的輕武器。或許只是一廂情願,或許只是想展示自己自豪的一面,但是無論如何,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在輕武器方面已經大不如前,因爲戰爭的摧殘,也因爲戰後國際格局的改變。

參考資料:

《КАЛАШНИКОВ》2000年第三期《СССР-ЧССР 2:1》 - Юрий Пономарёв

《КАЛАШНИКОВ》2002年第三期《Очная ставка - 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е испытания советских и чехословацких образцов оружия》 - Юрий Пономарёв

《SLAVNÍ ČESKOSLOVENŠTÍZBRAŇAŘI》

2018瀋陽突擊聯盟嘉年華一觸即發

軍迷High聚會!2018突擊聯盟原力覺醒嘉年華|中國·瀋陽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原創內容,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微信公衆號:輕兵器愛好者

輕武器文化的獨特引領者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

關鍵字搜索 “ 4月 ” 看本月武器日曆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沒落的軍工大國: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戰後輕武器測試(首次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