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年,中國外長再度訪日。

日本媒體在報道王毅外長到訪的相關消息時,往往喜歡在他的名字前加上“知日派”的修飾語。

王毅外長與日本的淵源的確不淺。

大學裏,王毅外長學習的是日語,兩篇畢業論文都與日本相關,一篇拿日語和中國朦朧詩做比較,一篇拿中國歷史和日本歷史做比較。

進入外交部後,王毅外長的職業起點就是亞洲司日本處科員。

王毅外長的兩次駐外經歷,也都是日本。一次是1989年-1994年擔任中國駐日本使館參贊,一次是2004年-2007年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

日本民衆對王毅外長的印象很深。

首先是英俊正氣的外貌,比如,用日文搜索“王毅”時,會自動跳出“王毅 イケメン(王毅 帥哥)”“王毅 かっこいい(王毅 英俊)”“王毅 若い頃(王毅 年輕時候)”等關聯詞。

不久前去世的日中協會理事長白西紳一郎先生,曾回憶他與王毅外長的首次會面的情景:那一年,我去北京訪問,大家給我介紹一位懂日語的新外交官。他一表人材,日語講得非常的標準,言行十分紳士,在當時的中國是很難遇見的好青年,我當時都不願和他一起拍照片,我這麼醜,怕成爲陪襯人。

日本民衆對王毅外長的第二個印象,便是善於溝通。

王毅外長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期間,剛好遇上小泉首相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兩國關係陷入低谷時期。王毅走不通政府,就走民衆路線,他抽出大量的時間去日本各地舉行講演會,直接向日本民衆表達中國政府期望日本政府正視歷史問題,促進兩國友好的立場。

徐靜波《看日本老友們如何評價王毅外長》裏記錄了一位聽過王毅講演的日本民衆的反應:我們鄉下從來沒有機會聆聽中國大使的講演,他會來到我們的公民館,很誠懇地告訴我們,中國政府不是在歷史問題上老是想與日本過不去,而是希望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得起受害國的人民。他的話,打動我們的心,我們覺得王大使說的很在理。

在中國頗有知名度的加藤嘉一這樣形容他聽王毅外長演講時的感受:我曾在東京親自目睹過王毅的日語演講。令人震撼,其日語表達的流利程度、用詞水準等,從我日本人的立場看,只能用“精通”或“一流”來加以形容。當時不少日本觀衆也被他大方,爽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住。總之,參與日中交流的日本人對王毅先生的評價普遍是高的。

雖然外表溫文爾雅,行事風度翩翩,但在涉及國家利益的事情上,王毅外長態度鮮明,毫不妥協。

今年兩會,一名日本記者就中日關係走向進行提問,王毅外長是這樣回答的:只要日方不猶豫、不折騰、不倒退,客觀對待和認同中國的發展,中國願意與日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

這次到訪日本,在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舉行會談時,王毅外長是這麼說的:兩國關係的改善既面臨新機遇,也有新挑戰。要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精神,正確對待歷史,恪守一箇中國原則,把雙方互爲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落到實處,確保兩國關係不再走波折起伏的彎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