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超過一半的國土是沙漠,只有 20% 的國土不經改造就可耕種,此外以色列水資源匱乏,氣候乾旱,降雨量偏少,用水主要依賴約旦河河水、加利利海(又譯太巴列湖,是一個淡水湖)的水以及海水淡化,全國大部的自然條件並不適合發展農業。然而就在鄰居們還在爲喫不飽飯而犯難時,佔據新月沃地西南角一小塊土地的以色列卻成爲了中東爲數不多的實現了糧食自給的國家(自給率 95%,2008年數據),並且每年大量出口穀物、油料種子、肉類、咖啡、可可和糖,此外以色列農業科技異常發達,是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領航國家。

每當談到中東,人們腦海中總會自動聯想到漫天的沙塵與無邊無際的荒漠,鮮有綠色植被,水資源匱乏。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東衆多的阿拉伯國家都在爲糧食無法自給與人口爆炸帶來的各項問題而煩惱。

中東不止有沙漠

還要強大的沙塵暴

中東適合耕種的大塊土地僅有新月沃地與尼羅河谷地帶,而這兩處的自然環境比起歐洲、東亞與東南亞還是差了很多:

土地相對貧瘠、生態環境脆弱且降水量不足,農業生產嚴重依賴河流、綠洲與地下水灌溉,糧食生產受氣候影響極大,產量不穩定。

新月沃地和尼羅河谷

仍然只是黃色荒漠中的點綴

然而就在鄰居們還在爲喫不飽飯而犯難時,佔據新月沃地西南角一小塊土地的以色列卻成爲了中東爲數不多的實現了糧食自給的國家(自給率 95%,2008年數據),並且每年大量出口穀物、油料種子、肉類、咖啡、可可和糖,此外以色列農業科技異常發達,是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領航國家。

位於以色列海法的巴哈伊花園

很難想象這是在中東

那麼以色列是如何做到的呢?

荒蕪的“應許之地”

以色列超過一半的國土是沙漠,只有 20% 的國土不經改造就可耕種,此外以色列水資源匱乏,氣候乾旱,降雨量偏少,用水主要依賴約旦河河水、加利利海(又譯太巴列湖,是一個淡水湖)的水以及海水淡化,全國大部的自然條件並不適合發展農業。

超過半數國土爲沙漠

東側的水資源則與鄰國存在競爭關係

這樣的環境下若是進行傳統的粗放式農業生產(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一樣),那麼糧食產量根本不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需求,這樣一來沒有穩定的糧食供給,談何上層建築的建設?

以色列首先在農業生產組織上做了大膽的革新,設置了兩種世界上以色列獨有的農業社區類型:

基布茲(Kibbutz,希伯來語,意爲聚集)與莫沙夫(Moshav,希伯來語,意爲定居點或村莊)。

位於以色列北部耶斯列谷地中

的Nahalal莫沙夫

基布茲

19世紀末,伴隨着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離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此時尚處於奧斯曼帝國治下),然而此時的巴勒斯坦人煙稀少,舉目皆是荒野。

初來乍到的猶太移民爲了生存下去,決定抱團取暖,在郊野組建集體的農業社區,並實行類似我國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自治制度(大霧)。

1909年第一個基布茲——Degania Alef 在加利利海畔建立。

1931年的Degania Alef基布茲,

規模已相當地大。

隨着巴勒斯坦在一戰後交由英國託管,由於英國執行了利於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政策,大量基布茲隨着猶太移民的到來拔地而起。

在託管初期直至以色列建國後的一長段時間內,基布茲是一種社會主義和錫安主義相結合的烏托邦社區。

基布茲的一切財產和生產資料均爲全體成員所共有,實行民主管理,成員之間完全平等,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其基本原則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基布茲中的居民正在打包柑橘。

過去在以色列建國前與數次中東戰爭時期,基布茲是一種以農業爲基礎的以色列集體社區,與我國曾經的人民公社較爲相似,基布茲遍佈以色列各地(包括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在前線地區即是耕戰結合的前沿基地,基布茲的居民平時爲農,戰時爲兵,發展經濟與軍事兩不誤。

生活在基布茲中的少年

正在接受軍事訓練。

不過如今,隨着中東局勢的變化,基布茲曾倚重的農業已被越來越多的其他經濟活動,如輕工業、高新技術企業與旅遊等所取代。

2010年 時以色列全國共有 270處 基布茲,它們的工農業產出佔到了以色列總產出的 9%,價值達 800億 美元,並且產出了以色列 40% 的農產品,其價值達 17億 美元。

基土拉基布茲的一處先進農業技術示範區。

還有一些基布茲甚至發展出了軍工業,並且賺的盆滿鉢滿。2010年時,有大約 200名成員的 Sasa基布茲從其從事的軍用塑料產業中獲得了 8億5000萬 美元的收益。(簡直是一個個天然創業孵化器...)

Ein Yahav的一處暖棚農業生產基地

莫沙夫

莫沙夫和基布茲理念相似,但更強調共同勞動,它是一種由單個獨立農莊所組成的合作制農業社區。

莫沙夫的農莊是歸個人所有,但是大小是固定,公平分配的。莫沙夫居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生產,自給自足,自負盈虧。

靠近耶路撒冷的Zekharia莫沙夫

莫沙夫的管理層是由民選的議會組成。社區的建設則是通過一種特別的稅收——委員會稅來支持。

每戶人都支付一樣數額的稅收,因此理論上在莫沙夫,如果你農場的利潤越高,你的生活條件也隨之更好。

這也是和基布茲最大的不同,因爲基布茲的成員享受同等生活條件。

“北水南調”

在解決了農業生產的組織架構後,以色列下一步着手解決的就是國內水資源短缺且分佈不均的問題。

以色列約 90% 人口居住在該國中部與北部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中,這裏降雨較爲豐富(年均400mm),但極高的人口密度與極小的土地面積,使得當地的水資源仍十分緊缺,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爲 300立方米/人,和我國海河流域持平。

北部與南部

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海

而以色列的主要水資源集中於北部加利利海與約旦河谷地一帶,遠離其人口聚居的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爲此,以色列在約旦河以色列一側沿線開挖了大量引水渠,引走了大量的約旦河水。

以色列在這個地方

擰緊了水龍頭

然而在約旦河中下游開挖引水渠仍然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爲此以色列建立國家輸水系統,直接從約旦河上游加利利海開始,開鑿了長達 130多千米 的運河、管道與隧道,並修建了許多泵站與水庫,形成了一個覆蓋了大部分全國人口密集區的巨大輸水系統。

約旦河最大支流雅莫科河上的

雅莫科水庫正在泄洪。

以色列國家輸水系統將加利利海的水直接引向該國中部與北部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的人口聚居區,最遠可運輸到南部的內蓋夫沙漠中。

這就是以色列的“北水南調”,每天可輸送 170萬立方米 的水,在 2006年其中的 60% 用於農業灌溉,35.5% 爲生活用水,其餘的 4.5% 爲工業用水。

北水南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有了相對足夠的水資源來進行農業生產後,以色列通過推廣滴灌與污水再生回用技術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使得每一滴水物盡其用。

給我一滴水,還你一片田

更先進的直接埋在地下

滴灌技術使得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量大大減少,避免了漫灌和噴灌造成的大量水資源浪費。

運用滴灌技術培育的花卉

此外,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近年來發展很快。

2006年以色列海水淡化能力纔有 100萬立方米/天,到 2013年時海水淡化供水能力增加到 6億立方米/年,預計2020年將增加到 7.5億方立方米/年。

海水淡化加再生水,已佔以色列總供水的一半以上!到 2015年時海水淡化水單獨的供水量也超過了 50%。在各國都依賴珍貴水資源的中東地區,這一技術優勢無疑將大幅提高以色列的地位。

以色列Soreq海水淡化廠

以色列是世界上海水淡化成本做得最低的地方,大型淡化廠的成本做到了 1美元/立方米 以下,最好的做到了 0.54美元/立方米,這樣的價格使得以色列的淡化水已經可以作爲農業與生活用水大規模使用了,預計到 2050年時 70% 的生活用水將是海水淡化水。

另外,在農業科技方面,早在 1870年 在特拉維夫的 Mikveh Israel 就建立一所農業學院,農業學科的教員與導師在那裏開展農業研究,並幫助許多早期的猶太定居點種植實驗性的作物。(因爲環境惡劣,巴勒斯坦之前幾乎沒有現代農業生產經驗。)

改造後的耶斯列谷地中的萬頃良田

1921年時以色列猶太人事務局(一個非盈利組織)在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建立了農業實驗站,這是巴勒斯坦託管地的第一個科研機構,其研究的是小型的集約化農場生產,專精果樹、牛、雞、蔬菜與穀物的混合生產農業。

農業實驗站下有作物科學、水果、土壤與灌溉、昆蟲學與植物病理學、收穫後的作物處理、食品技術與農業經濟學等多個部門。

加利利海附近的檸檬果園。

農業實驗站的研究成果很快就能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旱地條件下的糧食產量從每公頃 600公斤 增加到 5000公斤 ; 牛的繁殖和育種將牛奶產量從 800-1500公斤/牛/年 提高到 5000公斤/牛/年(1950年),2005年時超過 11000公斤/牛/年。

柑橘類水果的儲存研究則減少了水果在運輸過程中的腐敗,運送到歐洲的水果受到真菌侵襲的機率由此從 30% 大幅下降到 2-3%。

以色列的一處花卉農場,

其產品用於出口歐洲。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更多的地區性與全國性農業科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茁壯發展。

1971年農業研究組織(ARO)成立,與以色列農業部合作開展農業研究。農業研究組織致力於通過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爲出口市場開發作物,確保農業社區的收入足以自持,開發新的作物與技術並使其適應新定居點的自然環境,並且絕不產生污染。

以色列的椰棗採摘已經實現了機械化,

不用再麻煩採摘者在樹上爬上爬下了。

此外,希伯來大學(雷霍沃特校區)、巴伊蘭大學、特拉維夫大學、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本·古裏安大學(內蓋夫校區)也都有許多下屬的與農業研究有關的學院或系。

沙漠中的農產品出口國

以色列的農業在農業生產組織架構、水資源管理與農業科技研究三駕馬車的共同驅動下飛速發展。

在建國 60年後的 2008年,農業產值佔到以色列 GDP 的 2.5%,農產品佔到其出口貨物的 3.6%,同時農業人口只佔到勞動力人口的 3.7%(2009年時以色列全國僅有 17000名農民,當年全國人口約 750萬)。

Hula谷地中的大片小麥田,

遠處是黑門山。

自 1948年獨立以來,以色列的耕地總面積已經從 1650平方公里 增加到 4300平方公里,農業社區從 400個 增加到了 725個,農業生產量增長了 16倍,是人口增長率的三倍多,今天以色列 76% 的新鮮農產品用於出口。(在2000年以色列就通過出口花卉獲利5000萬美元)

在世世代代的猶太人的改造下,以色列已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荒蕪原野,今日其已成了《聖經》所說的“流奶與蜜之地”,成了全球農業的領航者。

猶太人通過自己的雙手與智慧,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富饒“應許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