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科普,跨省抓捕;

五种毒素,销量亚军。


近日有这样一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因在网上发帖称“鸿毛药酒是毒药”,广州医生谭秦东遭到「跨省抓捕」。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微博

谭秦东医生于 1月 10日被内蒙古警方带走,所谓的犯罪事实是其此前发布了一则《中国神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文章,鸿茅药酒认为其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以“损害商品名誉罪”对其进行逮捕。

那么,鸿茅药酒是否含毒?谭医生到底有没有乱说?下面就让我们来深扒一下这款“红爆中老年圈”的药酒吧。

图片来源:天猫搜索

不是酒,也不是保健品,而是药

为了深入了解鸿茅药酒,小编登录了鸿茅药酒的官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个大字“一杯鸿茅酒,天下儿女情”,再往下拉可看到3瓶、6瓶的礼盒套装。这样的宣传语和包装规格不禁让人联想到“正宗二锅头,地道北京味”或者“贵州茅台四件装”。如果忽略“药”字,鸿毛药酒不就和二锅头、五粮液一样,属于酒水类商品了?

图片来源:鸿茅药酒官网

再往下看,鸿茅药酒宣称能够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适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这不是几乎等于包治百病吗?

广告的最后一句是“每天两口,健康长寿”,这股浓郁而熟悉的保健气息,鸿毛药酒应该属于保健品没错了吧?

图片来源:鸿茅药酒官网

等等!仔细看才发现包装的右上角有红色的“OTC”标志,也就是说鸿茅药酒为甲类非处方药,经查证早在1992年鸿茅药酒就被食药监批准为OTC药物,至今已有26年。

所以,原来这款“网红药酒”既不是单纯的酒类,也并非对身体无害的保健品,而是货真价实的药啊!

能不能治病?有毒没毒?是个谜

是药就能治病,鸿茅药酒自称是沿用了近300年的古方,能有效治疗风湿骨病,关节疼痛,肾亏腰酸,脾胃虚寒。真的如此吗?

现代医学评价一个药物是否有效,与药方老不老无关,讲究用临床证据说话。

哪怕是中成药也要有临床证据支撑其适应症和安全性,即便是被扒得体无完肤的莎普爱思,也能拿出个证据,而鸿茅药酒几乎没有。

在知网上搜索鸿茅药酒,相关文献屈指可数,而且仅限于化学分析和小白鼠实验,连个案报道和病例总结都没有,更别提高质量的对照研究了,对临床应用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图片来源:知网

小编还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专栏」上进行查询,出来的结果是 0条。也就是说,作为一款药物,竟然没有进行过临床试验就上市销售了!?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通过检索鸿茅药酒中67种中药的药学、毒理学资料可以发现,其中有5种药材明确有毒性,分别为何首乌、附子、槟榔、半夏、苦杏仁。

图片来源:鸿茅药酒官方商城

A.何首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提出过警示:不论何种类型的何首乌,对肝脏的毒性是确切的,并为此多次下调、规范保健食品和药品中的何首乌用量。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B.附子——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对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明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C.槟榔——槟榔是1类致癌物,其中的毒性成分为槟榔碱,其毒性涉及损伤肝肾、生殖、神经、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

D.半夏——被列入28种剧毒中药,主要会对粘膜有刺激性,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毒性,误服生半夏可致死。

E.苦杏仁——有小毒,有促进肿瘤发生的危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警示

有人会说,这5种有毒中药,都经过了炮制,炮制完就无毒了。并非如此,有毒中药炮制后毒性减轻了多少,在中医学界还不完全明确。

以制何首乌(经炮制的何首乌)为例,将何首乌炮生为熟能降低毒性,但其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上仍时有发生,肝毒性不容忽视,长期使用可增加风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门诊应用制何首乌的临床数据分析显示,在服用制何首乌的143例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近12%。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也因此提示,应该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何首乌及其制剂,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服药。

但包含5种有毒中药的鸿茅药酒对此没有做任何说明,并在官网“常见问题”版块称无毒无害,适合长期服用。

图片来源:鸿茅药酒官网

不仅用药成分含毒,配方中的半夏和附子还是相克的,属于中药“十八反”的范畴,反药组合可能会造成久远的潜在危害。

《半夏配伍的现代研究概况》指出,大多数关于半夏的研究结果支持半夏与附子同方毒性会增加,导致口周麻木、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所以附子和半夏同用应谨慎,防止潜在危害。

鸿茅药酒依旧没有做任何研究和说明。

一篇科普,跨省抓捕

五种毒素,销量亚军

就是这样一款身份成谜、漏洞百出的产品竟然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在同类产品市场上位列全国第二,如今还高调地“跨省抓人”。

这不禁让我们怀疑,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产品在我们身边。也让我们不确定,未来会不会有无良商家学习类似方式“发迹”。

但唯一确定的是,不管遇到多少这类事件,我们都会像谭医生一样,发出自己微小的声音。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