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戰未能上陣的德軍地空導彈:盟軍轟炸機免遭劫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空軍就預料到在未來的戰爭中轟炸機肯定會向高空高速度發展,戰鬥機進行攔截的難度也會上升。所以各種對空武器在戰前就開始大規模的研究,而且爲了防範未來可能遭到的大規模空中轟炸,在繁雜的導彈研究中就留出了地空導彈的位置。

二戰爆發初期隨着德軍閃電戰的快速推進,勝利的可能性顯然在增大,所以地空導彈的研究緩慢下來,因爲利用現有武器就能取得勝利,何必研發更復雜的武器?但是到了1942年,英美的重型轟炸機羣開始出現在了德國上空,嚴重的打擊了德軍軍工生產和後勤補給系統。爲了抵擋盟軍轟炸機,德軍不得不加快地空導彈的研製。

在1943年中旬,在戰時德軍最重要的武器實驗基地佩內明德。德軍研究人員先後實驗了“瀑布”地空導彈和“萊茵女兒”大型地對空導彈,兩種導彈都採用液體燃料和固定發動機。射程均在1.5萬米以上,速度可以達到超音速。採用無線電波人爲操作制導,後來也採用雷達等設備。顯然這兩種導彈對付二戰中任何一種大型轟炸機都是綽綽有餘,而且成功率很高。德軍計劃完成研製後每個城市都大量配備這兩種導彈。

但是到1945年3月,德軍祕密實驗了上百次還是無法達到實戰的地步,以至於在戰爭結束前沒能參加實戰。不過戰後美蘇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自己的地空導彈,例如美軍的第一代防空導彈就有此技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