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是前次定增還是此次定增,南京銀行均表示定增目的爲“募集資金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增強風險抵禦能力。而假設本次定增順利發行,在不考慮發行費用的前提下,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均分別達10.18%、11.36%和14.44%。

財聯社(南京 記者王俊仙)訊,5月21日晚間,南京銀行(601009.SH)發佈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9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0億元。

與2018年被否決的定增相比,此次發行數量和募資總額未變,但定增對象出現較大變動。

而南京銀行“告急”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或許是其很快重啓定增的原因所在。

5月22日,南京銀行收漲3.08%。

定增對象“變陣”

5月21日晚間,南京銀行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對法國巴黎銀行、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紫金投資”)、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交通控股”)、中國菸草總公司江蘇省公司(下稱“江蘇省菸草公司”)4家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6.9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0億元。

事實上,南京銀行早在2017年8月就曾籌劃過一次定增,不過最終被證監會否決。

根據前次定增預案,南京銀行發行的股數和募資金額均不變,但發行對象爲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紫金投資”)、南京高科(600064.SH)、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太平人壽”)、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鳳凰集團”)和交通控股。

其中紫金投資、南京高科分別爲南京銀行第二和第三大股東,且兩家公司均爲南京市國資集團下屬公司;太平人壽對南京銀行的持股比例爲0.17%;而交通控股是由江蘇省國資委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鳳凰集團是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

相較而言,此次新推出的定增預案中,定增對象由此前的清一色國企變更爲國企、外企共同參與——新增法國巴黎銀行和江蘇省菸草公司,南京高科、太平人壽和鳳凰集團“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9月28日,南京銀行正式收到中國證監會決定,由於同意票數未達到三票,不予覈准南京銀行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那麼南京銀行此前爲何未能得到3票同意?此番重啓定增是否針對此前被否原因做了調整呢?

5月22日,南京銀行媒體負責人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關於定增信息,請參考本行公告。”

5月21日,申萬宏源證券發佈的研報認爲,自2018年定增意外被否後,南京銀行資本問題一直是壓制其估值的最大因素,此次新定增預案落地有力地消除市場對南京銀行的兩大擔心。除了減輕前期事件性因素引發市場對南京銀行對資本補充進展的疑慮外,定增完成助力夯實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亦緩解市場對其資本約束業務發展的擔憂。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告急

不管是前次定增還是此次定增,南京銀行均表示定增目的爲“募集資金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事實上,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確實堪憂。

根據南京銀行一季報,其截至2019年3月末,總資產爲1.32萬億元,存款總額8537.21億元,貸款總額5170.2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爲 816.71億元;不良貸款率0.89%,撥備覆蓋率415.42%;合併口徑下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爲8.52%、9.70%和12.78%。2018年度和2019年1-3月,南京銀行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73億元和33.20億元。

其中,南京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015年末的9.38%降爲2017年末的7.99%,2018年末和2019年末均略微增長,分別爲8.51%和8.52%。

然而該水平僅僅是卡着南京銀行自己的資本規劃要求“低空飛過”,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則更爲“遜色”。

根據南京銀行資本規劃的要求,資本管理的最低目標爲:資本充足率≥11.5%;一級資本充足率≥9.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5%。

而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19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0.95%,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52%,資本充足率爲14.18%。

根據Wind資訊統計,申萬銀行股中,南京銀行2018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排名倒數第四位,只略高於杭州銀行的8.17%、鄭州銀行的8.22%、青島銀行的8.39%,2019年一季度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倒數第三位,僅高於杭州銀行(8.05%)和鄭州銀行(8.26%)。

南京銀行方面則表示,隨着各項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預計公司未來的資本充足水平仍將有所下降。 而假設本次定增順利發行,在不考慮發行費用的前提下,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均分別達10.18%、11.36%和14.44%。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受監管壓力、不良資產覈銷、商業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等因素影響,銀行面臨較大資本補充壓力。通過募資補充資本,已經成爲銀行緩解流動性壓力、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