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中國空軍加大了遠海訓練頻率,各型戰機輪番上陣,不過主角仍然是轟-6K“戰神”轟炸機,不過限於航程,轟-6K至今仍不能給日本列島完整地畫個圈,而在轟-20依舊沒有權威消息時,喫瓜羣衆們於是把目光盯上了國產飛機中的巨無霸——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試圖將運-20改造成轟炸機。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從體格上來講,運-20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20噸,最大載重66噸,最大航程7800公里,比80噸級的轟-6K打多了,若是對比美俄戰略轟炸機的話,比較接近的是美國216噸級的的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載彈量34噸,可變後掠翼,具有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只是論載彈量不如B-52,論隱身突防不如B-2,所以地位一直有些尷尬。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實際上美國也曾打過這些大型飛機的主意,早在研製AGM-86空射巡航導彈時,美軍就考慮把波音747改成巡航導彈載機,這樣在防區外就可突破蘇聯的防空體系,只不過當時技術難度不小,再加上“和平衛士”、“三叉戟”這些洲際彈道導彈技術愈加成熟,巡航導彈載機的事也就沒了下文。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如果參照美國人的這個思路,也將運-20改爲巡航導彈載機的話,再按照B-1B的載彈方案,內置和外掛各6枚KD-20巡航導彈,差不多30噸級上下,剩餘載重用於燃油的話,運-20巡航導彈載機的航程能達到10000公里上下,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不過這都是理想情況,實際執行起來難度也不小,首先的問題就是運輸機的內部構造。戰略運輸機爲了容納重型裝備和設備,會把地板做得很低而翼盒做得很高,所以要把下甲板改爲上甲板,才能騰出足夠的空間改裝成彈艙,進一步加裝旋轉式掛架。現在美國空軍唯一能在內彈艙掛載AGM-86B巡航導彈的其實是更老式的B-52G/H,因其內部彈艙夠長夠深,可以在旋轉式掛架上裝6枚導彈,所以才擁有下甲板貨艙的波音747纔會被美軍考慮用來改裝成巡航導彈載機。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除了彈艙這個問題,運-20肥大的機身也決定了飛行性能不如亞音速戰略轟炸機。從佈局相似的美國C-17運輸機來看,最大速度也只有800多公里,飛得最快的渦槳轟炸機是俄羅斯的圖-95“熊”式,最大時速925公里,比B-52最高1028公里的時速更有差距,畢竟是半路出家,跟純血統的戰略轟炸機相比有差距也在意料之中。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當然若是隻作爲巡航導彈載機,這些短板都不算什麼,但戰略轟炸機可不能只當巡航導彈載機地用例如大名鼎鼎、令無數國家如芒在背的B-2“幽靈”隱形轟炸機,這種看似先進的轟炸機實際上並不具備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卻憑着隱身能力從容使用JDAM等精確制導武器執行水平轟炸。

運-20起飛重量達到220噸, 爲何不改成巡航導彈載機?

再者,運-20在改裝成巡航導彈載機後,恐怕也很難輕易突破美日超強的制空能力和防空網,反倒是轟-6K雖然有不少缺點,卻仍能超低空突防,這一點半路出家的運-20也很難做到。所以說,必須發展專用的轟炸機,而轟-20必定是一種隱身亞音速飛翼轟炸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