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武则天传》,让我想起了两个成语,一个叫“红颜祸水”一个叫“哲妇倾城”。前者说漂亮的女人是祸害,后者则说聪明的女人是祸水。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属于这两型女人。她聪明不逊于老妈,能干不低于母亲,敏锐不亚于母后,政治天份不下于武皇,女皇梦不次于天后,,,,,,。为什么武则天能圆女皇梦,而她只能望“皇”兴叹,仰“帝”心灰,只能像流星划过夜空呢?细细分析个中情由,我觉得原因有三:

第一: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则天。对李唐皇室来说,武则天是媳妇,太平公主是女儿。媳妇跟女儿到底哪个重要呢?中国古代信奉的是“女生外向”,在男尊女卑,父权至上,夫唱妇和的封建传统下,女儿在娘家只是客人,而媳妇才是家里的真正主人。人们可以允许一个妻子替丈夫持家,也可以允许一个母亲给儿子把盏,但很难想象女儿替父亲操家理事,妹妹给哥哥打理家务。武则天能够掌握权力,关键是她在李唐皇室拥有妻子、母亲的双重身份。因为她是唐高宗的妻子,所以她才能够在李治生病的情况下名正言顺地给丈夫辅助政务,也因为她是中宗李显的母亲,所以她才能够在高宗去世后顺理成章替儿子把持家政。甚至最后把儿子一脚踢开,自己做了皇帝,人们也还可以理解为寡妇面对不争气的儿子无计可施,只好干脆替他把家业挑起来,只要最终把这份家业、这片江山、这个国家还给儿子,人们就能够容忍这种行为。太平公主却不一样了,她是女皇武则天的女儿,是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的妹妹,是玄宗李隆基的姑姑,一旦出嫁,对娘家的发言权就有限了。她之所以有势力,是因为她是大唐的公主,偏偏碍于这个原因,就更没有对大唐王朝指手划脚的真正权利。

第二:太平公主的政治实力不如武则天。武则天在做高宗的皇后之前,是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由于她好学习,知礼仪,明规矩,太宗才把她调入御书房伺侯文墨。这一新环境让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读到皇帝专享的书籍、典章,制度,进而慢慢培养了她的统治意识,滋生了她的权力欲望,膨胀了他的皇帝野心,不仅如此,在太宗皇帝身边的武则天,靠着惊人的政治天赋迅速吸纳了李世民“励精图治、知人善任、爱民纳谏”的君主风度,为日后君临天下做好了铺垫。武则天在做高宗皇后的二十八年间,捧着侍奉太宗皇帝李世民积淀下来的政治资本,她一直活跃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而且一直在洗牌,洗一回,赢一把,进一步。在她当皇后的头十年(公元655年—664年)里,主政的基本上是李治,李治日日临朝,武则天只是偶而为之;中间十年的“二圣时期”(公元664年—674年),李治和武则天同时临朝,共同治国;进入“天后时期”(公元674年—683年)以后,武则天是天天临朝,李治反而偶而临之。

纵观武则天的从政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她一生一直致力于培养官员,所以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政府,从皇室到宫廷,到处都是她安插的人。而且因为她长期参政议政,用人得法,惠民有方,理国有道,所以在官民之间已经树立了牢不可破的威信,人们习惯了她的统治,也认同了她的领导,更默认了她的地位。太平公主则不同了,她至死都没有得到在政治前台表现的机会。作为一个公主,她的权利是不公开的,虽然在唐睿宗时期,号称每件事都要问“与太平议否?”但是,我们完全不知道到底哪件事经过了太平的决策,也就无从评价她的政绩。另外,太平公主至死都处于争权夺利的道路上,远没有达到最终做皇帝的目的,所以,她的政治才华大多也就展现在夺权而不是治国上。换言之,武则天已经是皇帝,而太平公主仅仅是想当皇帝,两人谋划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于武则天来说,权谋只是政治生活的辅助手段,而对太平公主来说,权谋差不多就是她政治生命的全部了。只搞权谋的人,怎么能够真正为历史的发展作出贡献,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呢?尽管太平公主从武则天晚年就开始参政,此后势力节节攀升,直到在睿宗一朝达到巅峰;但是,睿宗当皇帝的时间只有两年,再加上太上皇继续掌权的一年,也不过三年时间。

在这三年中,太平公主的势力虽然强盛,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但她所能控制的官员其实有限,仅仅限于高层,缺少真正的社会基础,这样的控制是不稳定的。因此,当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消灭了追随太平公主的宰相和将军后,她就再无还手之力了。

第三:太平公主的对手远比武则天的对手强大。武则天当皇帝的对手是她的两个儿子,在他们面前,武则天有名份上的优势。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强调“百善孝为先”母亲对儿子拥有莫大的权威。母亲控制儿子是顺,儿子反抗母亲就是逆,哪有不成之理!但太平公主就不一样了。她最终的政敌是侄子李隆基。姑姑虽然也是长辈,但对侄子并没有母亲对儿子那么大的权威。即使我们承认侄子对姑姑也要讲孝道,那也是因为姑姑是父亲的妹妹,爱屋及乌。再看实力。武则天称帝的两个对手,无论是李显还是李旦,从他们一生的表现来看,只能说是庸才。先说李显,他是高宗李治跟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在大哥李弘,二哥李贤的太子相继被废后,决定立李显为太子,由于突然福从天将,李显没来得及在朝中培养自己的亲信,所以在高宗皇帝驾崩后,为了让自己的岳父大人荣升相位而遭首席宰相裴炎否决后,他的一句:“我把国家让给岳父又如何。。。。。”的话,最终被武则天废掉。

当裴炎带着专门保卫宫廷的羽林军将士入宫,当着百官的面宣布皇太后武则天的----废除皇帝李显为庐陵王,并且由士兵将其“扶下殿”时,做梦也没想到会发生如此状况的皇帝李显竟然忘了斥责裴炎带兵入宫是造反,相反问母亲武则天:“我何罪?”。这实在让百官匪夷所思,从古到今,只有皇帝指责别人犯罪,皇帝是没有人能够治罪的,现在皇帝要问:“我犯了什么罪?”,说明皇帝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皇帝,李显是人才还是庸才由此可见一斑。再来看看他的弟弟李旦,他是唐高宗跟武则天所生儿子中排行最小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做皇帝的可能,所以他的志趣爱好完全不在政治方面,而在书法领域。李显的皇帝被废后由他来接替。面对哥哥们的相继被废,他明白了母亲胡卢里卖的是什么药,干脆把自己关在“别殿”,永不临朝,做个名义上的皇帝。瞧瞧,这样的处世原则是有能力的象征吗?让我们看看太平公主称帝面对的是李隆基,李隆基不仅在李唐王朝,就是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是难得的英主,政治能力远比父亲睿宗和伯父中宗强,拿实力不如母亲的太平公主来对付实力强于李显、李旦的李隆基,当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