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小杯深腹,弧壁,足內凹。杯身一面琺琅彩繪月季、翠竹圖案,畫面僅見竹枝中段。竹葉及花葉均施深淺有致的綠色,以淡墨細筆描畫輪廓,各有姿態。月季的粉紅彩嬌豔無比,瓣沿顏色略淺,帶刺的枝幹呈淺褐色。三根較粗的竹枝在綠葉中時隱時現,與月季花枝交錯而生。一根較細的修竹斜斜挑出,橫過一花枝,所畫竹枝密而不亂,次序井然,充分表現畫家功力。枝頭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綻瓣盛開。所用彩料質感厚,鮮豔,油亮有油畫效果。清代瓷器裝飾多吉祥圖案,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鮮明時代特徵。月季、翠竹多寓意”四季平安”。”竹報平安”(又名”竹爆平安”)等吉祥賀語。杯身另一面墨彩行書題五言詩二句,”數枝榮豔足,長佔四時春”,詩末用粉紅琺琅彩落款”鳳採”鈐印。器底以藍色琺琅彩署”雍正年制”四字楷書款,款外無邊框。因月季則經霜耐寒,四季常開,以粉嫩的花朵和鮮綠的翠竹搭配來傳達春天的氣息,故此詩中有”長佔四時春”之語。在雍正、乾隆時期瓷胎畫琺琅常有五言或七言的題句,依據畫面而選擇的詩句,詩句是畫面的表達,畫面又是詩句的形象展現,與器物及紋飾相得益彩。畫意與詩境洗煉,寥寥數語,點出畫作的特色和精華所在,寓閒情逸致於幽美畫境中,特具詩情畫意。據造辦處檔案的記載,像這種詩、書、畫、印爲一體的裝飾風格,是雍正皇帝極力倡導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