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 岁的美国男孩 Roy 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自杀计划进行了一年半,而从一开始他的女友 Carter 就知道这个计划。其实,我们很难去聊自杀这件事情,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说出的话会在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心中激起怎样的波浪,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很有可能成为“杀人凶手”。

“你什么时候做那件事情?”“别等了,别再回避问题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在社交媒体上经历了两次关于自杀事件的讨论:

2 月 19 日,华东师范大学的年轻学者江绪林留下遗书,在办公室自杀。4 天后,一位叫林嘉文的 18 岁少年也在留下遗书后坠楼身亡。

他们俩都患有抑郁症,事情发生后,他们的遗言还在网上被公开。林嘉文说“请给予我最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

其实,我们很难去聊自杀这件事情,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说出的话会在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心中激起怎样的波浪,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很有可能成为“杀人凶手”。

遗书本身更是极端消极,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可能还会令这种消极的情绪蔓延。在这两次事件中就已经有人被传染了。

试想下,如果是同样受抑郁症折磨的人看到这些遗言,或者是这样的评论,会不会向悲剧迈进一步呢?从这个角度讲,社交媒体是不是推了他们一把?

但推他们的其实并不只是社交媒体上虚拟的人,还有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比如,我们也许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人想跳楼,底下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还说:有本事你跳啊。

推你的人还不止这些,连你身边爱你的人都有可能推你。

New York Magazine 上周报道的一个真实案例也许会让你感到震颤:

一个 17 岁的女孩,发了数百条短信给男友,鼓励他自杀。后来这个男生真的这么做了。

以便大家能快速地了解事情的原委,我们根据原始报道做了一些节选的编译:

18 岁的美国男孩 Roy 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自杀计划进行了一年半,而从一开始他的女友 Carter 就知道这个计划。

去年七月份,Roy 在密闭的车里用一氧化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警方在查看 Roy 的手机时,发现了他和女友在前一天凌晨的短信聊天记录。

这些短信的内容非常令人震撼,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们在对话框里原文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很明显女友在催促着 Roy 快点去行动,在 Roy 有点动摇的时候,还让他坚定些。那天下午 Roy 又发信息给她的时候,明显内心经过一番挣扎。


我从来不知道“你可以的。” “你需要的是行动。”这类正能量的句子,可以用在这么可怕的事情上。

Roy 在下午 6:25 发完这些后,跟妈妈说要去找朋友玩,然后就开车去了附件一个比较偏的停车场。 6:28 及 7:12 Roy 和女友通话过两次,期间,车内开始冒烟后 Roy 本打算出去,但女友却叫他回到车里。

这个女孩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Roy 女友 Michelle Carter

今年 2 月 Carter 被以“过失杀人”的罪名起诉,陪审团认为她“轻率鲁莽的协助导致了 Roy 的自杀”。

Roy 家距 Carter 家车程一个小时,他们平时就是通过短信来交流的。之前他们还讨论过自杀的方法,最终提到了一氧化碳。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的反应都会跟脸书上的评论一样,超级愤怒。

“这个女孩就是个恶魔!”

“希望她会因为他的死亡受到惩罚!”

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她就像一个拥有反社会人格的恶毒少年,Radar 杂志甚至把她叫做 2015 年最恶毒的人。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有心理疾病的并不只有死去的男孩 Roy 一个,有证据表明女孩 Carter 也患有精神疾病!而且诡异的是,在一开始 Roy 提出自杀计划时,Carter 曾经阻止过他。

但为什么后来 Carter 的态度有了转变呢?她自己没能解释,调查这件事情的警察和记者也没能解释。

据说 Roy 一开始的自杀意愿非常强烈,她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吗?那为什么在 Roy 动摇的时候还催促他呢?她一直表示自己很爱男友,她会认为自己其实是在做一件人道的事情吗?

Roy 死后,Carter 在发给朋友的信息里这样说:

他的死是我的错。我其实可以阻止他的。毕竟在他手机另一头的人是我,在他害怕的时候,让他重新回到车里的人也是我……因为我知道第二天他一定还会把这一切重复一遍,我不能再让他那样活着了。

心理治疗对他没用……所以我开始放弃了,不管我做什么都不能帮到他,但我应该再努力试试的,我应该再付出多一点。都是我的错,我应该阻止他,但我没能做到。其实我只要再说一次,我爱你,别这样,他就不会死。

Roy 已经离世,当她对 Roy 可怕的控制终于结束之后,她才开始真诚地表露这些带着困惑的忏悔。

对于 Roy 的悲剧,Carter 到底要负多大的责任呢?

我们没办法简单地说谁是凶手,谁是受害者。唯一能肯定的是,这是一场他们两个人的悲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