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中國歷史上,提到養馬,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伯樂。但最貨真價實會養馬的,老袁覺得,當屬秦穆公、秦武王、秦始皇等贏秦一脈的老祖宗——贏非子莫屬。

[嬴非子其人]

贏非子,周孝王姬闢方時人。贏非子的父親叫贏大駱,贏大駱有兩個兒子,一個庶生的長子贏非子,一個是正妻申後所生的次子叫贏成。贏大駱是周朝西垂犬丘國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養馬高手,贏非子繼承了父親在這方面的基因,甚至引起了天子周孝王姬闢方的關注,任命贏非子爲周朝“御馬監”主事,專門爲朝庭養馬。贏非子給周孝王養了三年馬,得到了周孝王的極大賞識。在周朝的時侯,沒有現代化的武器與交通工具,馬便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戰爭工具。尤其是諸侯國之間互相征戰及對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征戰,戰馬的優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無馬不成軍。贏非子馬養得好,可以說對於提升周朝國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贏非子給周孝王養了三年馬,周孝王決定重賞贏非子,派他繼承贏大駱的職位,當犬丘國的君主。但周孝王的決定遭到了重臣申侯的反對,爲什麼呢?因爲申侯的女兒嫁給了大駱,他是贏大駱的岳父老泰山,而贏成是他的親外孫。爲了私情,他肯定不願意旁人繼承犬丘的君主之位,哪怕他是外孫的哥哥。贏非子回到犬丘,那不是跟他的親外孫搶奪君主之位麼?如何阻止贏非子跟外孫搶奪君主之位呢?正巧此時周孝王命令申侯掛帥,大起六師西征犬戎,申侯的主意來了。他認爲這正是與天子談“條件”的最佳時機。他對周孝王說,如果不放贏非子回犬丘,而讓贏成繼承犬丘的君主之位,他可以保證申、扈兩族不戰而屈人之兵讓西戎人順服,周朝西部邊境永遠安寧。

申侯是個“主和派”,長年征戰必然勞民傷財。周孝王雖然念念不忘周朝曾屢遭犬戎入侵之辱,但免動刀兵就能馴服強大的犬戎,自然也會樂觀其成。於是周孝王同意了申侯的建議,而申侯也果然兌現了他的承諾。贏非子不能回國繼承犬丘君主之位,如何封賞他的養馬大功呢?周孝王想了想,便把秦邑(今甘肅省張家川城南一帶)賞給了贏非子,贏非子在這裏建立了秦國,後來成爲了一方諸侯,號稱秦贏。而贏非子也因此成爲秦國的開國君主。《秦本紀》記載了這一段歷史:“孝王曰:‘昔伯翳爲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爲朕息馬,朕分其土爲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爲駱嫡者,以和西戎’”。

贏非子因爲馬養得好,當了秦國的開國君主,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好的馬伕了。贏非子因爲是馬伕出身,且生活在與犬戎交界的邊境地區,所以一直成爲抵抗犬戎的中堅力量,因此自贏非子始,秦人形成了尚勇黷武的性格。

[感悟]秦人爲什麼最後能夠一統中國,並不只是因爲商鞅變法那麼簡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那個冷兵器時代,戰馬的質量、數量及駕馭能力,相當於現在的飛機大炮航空母艦。秦人因爲遺傳了贏非子這個馬伕的創始君主基因,在戰馬的質量、數量和駕馭能力上一直具有相比其他諸侯國更強的實力,再加上在幾百年的戰爭中積累的豐富戰鬥經驗與戰術,和幾十代秦國君主勵精圖治及最終引用人才商鞅實行變法帶來的治國活力,天時、地利、人和俱備,終於從贏非子歷經六百五十多年到了秦始皇時代,一掃六合,統一華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