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放置在時代背景下,去討論當下傳統金融與新金融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對傳統金融業而言,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一直都被視作一次聲勢浩大的入侵。互金平臺以強大的互聯網技術爲依託,身處其中的各個獨立的個體爲觸角,從存、貸、付等環節入手,在做大金融市場蛋糕的同時,也分食了一部分原本應當流向傳統金融的利潤。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去改變銀行。”、“如果銀行不改變,就會成爲21世紀行將滅亡的恐龍。”當馬雲、比爾·蓋茨兩位中外企業家發出吶喊之音的同時,改變與被改變之下,一場由科技發起、從用戶需求端開始變革的金融業生態格局裂變正在開啓。

與此同時,我們亦發現傳統金融開始改變、革新,乃至反擊。

但迴歸到金融的本質——即爲客戶提供優質、滿意的金融服務命題上,我們也不禁思考,當下這樣的金融生態格局,於行業究竟是利是弊?改變與被改變中,金融的未來在哪裏?

4月11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分論壇上,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衆安保險 CEO 陳勁、 中國互聯網協會會長李東榮、Paypal 高級副總裁 Franz PAASCHE、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祕書長 Enzo QUATTROCIOCCH、 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英國保誠 CEO Mike Wells及向上金服CEO袁成龍進行了主題爲“金融的未來”的巔峯論道。

今天,當我們把銀行、保險、支付清 算公司、互金平臺以及監管機構代表,組成一個有趣的對話陣營,他們之間又將擦出怎樣樣的火花?在經歷了野蠻生長和互相角力之後,金融業將迎來怎樣的未來?

01 對立

當敵人已經兵臨城下,有些人卻仍在夢境中沉睡。

剛剛過去的3月份,ATM製造運營商維珍創意發佈了2017年度業績快報,預計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4300.60萬元,同比下降60.74%;實現歸母淨利318.19萬元,同比下滑90.68%。維珍創意解釋稱,2017年支付寶、微信支付迅猛發展,移動支付替代了大量的小額現金支付,嚴重影響了銀行ATM等自助設備的布放,造成公司全年業績大幅下降。

互聯網金融巨潮來襲下,維珍創意只是ATM行業中的一個縮影。當連旁枝的上游供 應商都已遭受嚴重打壓之際,傳統金融機構所遭受的壓力早已不言而喻。

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在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分論壇上就指出,互聯網金融引發的技術脫媒、渠道脫媒、客戶關係脫媒等,給傳統金融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招商銀行原行長 馬蔚華

“過去銀行大部分是間接融資,銀行扮演的一直都是一個類中介的角色,從居民和企業處吸取存款,再貸款給需要的居民和企業,支付給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

然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這種閉環鏈,互聯網金融具有的“便利性高、成本較低、快捷靈活、注重體驗”等諸多特點,它顛覆了傳統金融業的利潤來源模式和資本經營模式,從存、貸、付等環節滲透,逐步削弱傳統金融中介功能,壓縮銀行的生存空間。

首先是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爲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並通過在日常各種消費場景中的應用,並延伸發展至理財、保險等領域,迅速吸納連原本大概率應當進入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等存款。

然後是以螞蟻金服、向上金服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爲代表的網貸平臺的迅猛爆發,以普惠金融的使命,透過四通八達的網絡,迅速架構起社會投資資金與小微資金需求方之間快速對接的橋樑。

根據國內監管機構的數據,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4.1萬家,運營中的有2000多家,涉及到的用戶6.8億人,其中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用戶。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和股權衆籌累計交易額70多萬億,其中互聯網支付64萬億,網絡借貸超過6萬億,而且呈現出上升的態勢。

向上金服袁成龍表示,在金融科技初出茅廬之時,市場喧囂良莠不齊,市場玩家贏在創新與佈局。隨着科技越來越深入金融領域,風控模型、信貸系統都在發生變化,在創新與佈局之外,耐力成爲制勝點。如今,監管成熟與Fintech公司的優勝劣汰正在上演,金融科技、傳統金融以及實體經濟創新融合生態下,業內公司的實力與耐力將決定Fintech未來五年的發展。

當市場進入強監管的優勝劣汰的環節,也就意味着,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走向更加成熟的階段,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力正在顯現,傳統金融行業又將如何應對挑戰?

02 改變

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漁民捕到的沙丁魚往往還沒回到碼頭就已經死了。但只要在沙丁魚中放入一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沙丁魚便能活着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有人說,過去傳統金融行業的日子太舒服了,甚至可以說已經到了“躺着都能賺錢”的地步。由此也引發了傳統金融機構率低下、創新匱乏、不思進取、人員冗餘等一系列問題。

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正如在傳統金融機構中放入一尾鯰魚,迅速激發起了它們的鬥志和危機意識。在短暫遭受衝擊之後,傳統金融企業開始反擊,佈局線上業務,對壘移動支付,一場傳統金融VS新興金融的戰爭打響。

馬蔚華表示,早在2014年,招商銀行就確立了以零售金融爲主體,公司金融和同業金融爲兩翼的“一體兩翼”戰略,並隨後在此基礎上提出“移動優先”戰略——按照“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戰略路徑,“內建平臺,外拓場景,流量經營”,構建招行零售業務輕型發展模式。

“移動優先”戰略的核心,是順應客戶行爲線上化、移動化的趨勢,充分利用自身零售客羣優勢,在傳統的產品和服務流程上插上移動優先的翅膀。

在這一戰略指引下,招行在國內率先推出閃電貸、刷臉取款、一閃通、摩羯智投等創新服務,同時不斷迭代手機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個APP,開啓了傳統銀行邁向未來銀行的進化之門,帶來了招行零售客戶總量的激增。

當傳統金融戀上科技,除了內生的改變以外,更多呈現的是一種傳統金融業順應並融合進時代發展潮流中去的大氣磅礴。截止2017年,招行客戶總量已突破1億大關,登頂全國最佳零售銀行,成爲名副其實的零售之王。

在移動支付方面,傳統金融機構面向互聯網金融作出的自我革新則更加白熱化。2017年末,在央行指導下,中國銀聯攜手各大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共同發佈了自己的移動端支付入口——“雲閃付”APP。

在各項運營措施的大力刺激下,2017年12月活躍用戶達470餘萬,比2017年1月活躍用戶規模增長1倍有餘,而僅僅時隔1個月後的2018年2月,雲閃付活躍人數突破千萬,達到1021.75萬。

“由於科技發展了,物聯網、支付這些越來越虛擬化,年輕人說我隨時就要支付,我隨時就要辦銀行業務,如果你這個銀行還在大廳裏等客,那你的客戶就沒了,這個挑戰是你必須應對的。”馬蔚華坦言。

03 融合

“誰也消滅不了誰,彼此間應該是相互交融,優勢互補的一種狀態。”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

在經歷對立和改變之後,一種全新的金融格局誕生了。

向上金服CEO 袁成龍

在袁成龍看來,未來的金融將呈現4個新特點:新融合、新穩定、新體驗和新生態。

新融合:金融與實體經濟、金融與科技,共同形成新融合的態勢。所謂新融合,一是金融與實體行業間的界限更趨模糊,金融和實體經濟相融相生;二是金融與科技呈現出新融合,表現爲伴隨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得長尾客戶享受到金融服務的實惠,同時風控系統會更加高效、智能,呈現信息化、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特點。總之,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科技已不分彼此。

新穩定:監管科技加速發展會促進行業趨向新穩定。在他看來,科技創新讓金融環節中的信任分析、風險管理、貸款審批等變得更加高效準確,強有力地促進和確保金融穩定,從而使全行業呈現出新穩定態勢。即基於技術追蹤整個業務信息流,真正實現高效而全面的“無死角式”監管,讓金融形成一種新穩定態勢。

新體驗:金融消費者體驗升級,服務更豐富、體驗更便捷。他解釋說:“隨着科技的發展,未來消費者的金融體驗會更加極致,金融科技化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必然會給金融消費帶來全新體驗”。

新生態:金融消費者、金融服務商、金融監管層三者構建出更具活力的金融新生態。在未來的金融生態,金融消費者將作爲生態的核心,自由的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而金融服務商更開放,金融服務覆蓋的範圍更廣泛,金融跨界融合成爲常態,而金融監管層更多地用事後行爲監管的方式來維護監管框架。未來三個金融主體,彼此協調、相互互動,形成金融的新生態。

自此,以金融消費者爲核心的新型生態已然形成。

在經歷了對立、衝突、互相沖擊、彼此改變的階段後,傳統金融和新興金融都意識到,圍繞金融消費者金融消費服務需求爲核心,依託金融科技爲助力,互相學習、彼此融合,自我提升,纔是應對未來競爭和挑戰的制勝法寶。

“把金融科技當做一個行業都是一種誤導。科技在各行各業裏面的應用是應該的,也是必然的。因此,金融和科技最終必定走向融合。”袁成龍表示。

作爲一家以產業爲基礎、以科技爲引擎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自2013年成立至今,透過金融科技的應用,向上金服已安全運營近5年,累計註冊用戶1000萬人,累計成交額超過400億元。

2017年底,向上金服正式發佈Fintech X品牌戰略,以金融科技4i矩陣爲核心,將“小額分散”的普惠金融原則與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結合,打造了以向上金服爲核心的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爲更多的中小企業、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滿足更多羣體的需求,努力把普惠金融落到實處。

袁成龍說,“向上金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金融科技的運用功不可沒。”

04 結語

銀行、支付清 算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互金企業……應當承認,這是當今時代才能造就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金融生態。

而用戶對於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無論是大額集中還是小額分散,都能在金融市場中得到滿足,這大概就是這個時代金融科技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有幸遇上了這樣的時代,也一定要配得上這樣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