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斩断利益链,让驾校学时造假无空可钻

为了防范“马路杀手”上路,考驾照的门槛越来越高,培训要求越来越严,拿驾照难度增加。然而,有些驾校却动起了歪脑筋。央广《中国之声》近日报道,江苏苏州交运驾校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驾校,但长期以来,该驾校违规使用多种作弊器材,为学员在驾驶技能培训过程中造假刷学时。媒体曝光以后,苏州市运输管理处立即对该校进行了查处。目前,涉事驾校主要负责人已被免职。

观点 | 斩断利益链,让驾校学时造假无空可钻

“刷脸打卡”学车。

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驾驶教学与考试大纲》对相应车型的学时有明确规定,驾驶员培训时,学员将自己的IC卡插入驾培管理记录仪并按下指纹,才可以进行学习并算作有效学时。只有学满相应学时、通过所有科目考试后,才能拿到驾照。这套制度本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防止“偷工减料”,却还是被个别驾校钻了空子。

据报道,苏州交运驾校利用指纹免签技术,为学员刷学时。只要把卡插进去,就会显示签到成功,根本不用学员本人到场。同时,为了应对有关部门监测车速算有效学时,驾校还专门为车辆安装跑码器,只要把跑码器打开,车辆不用启动就能显示车速。该驾校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驾校,尚且瞒天过海,遑论其他小型驾校。

事实上,驾校学时造假并非个案,也一直是运管部门打击的重点。据统计,仅2018年苏州市运输管理处就立案查处71起,今年以来查处了26起。

驾校热衷学时造假,关键源于利益驱动。驾校造假刷学时,可以节约培训时间成本、教练人力成本,以及油费、车辆磨损费等,从而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对于学员来说,可以大大节省学车时间,尽快参加考试、拿到驾照。在驾校和部分学员心照不宣的“合谋下”,监管制度和培训质量就成了牺牲品。

应该说,从指纹打卡、GPS定位到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近年来有关部门为规范驾校培训设置了重重“防火墙”,怎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究其原因,“外部监督太远,内部监督太软”是症结所在。培训发生在驾校内部,只有教练和学员在场,造假往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难为外人所知。作为局外人,有关部门很难对驾校工作进行深入监管。无论是开展突击检查,还是借助媒体曝光,都难免隔靴搔痒。追责处理的低风险,显然不能树立广大驾校对于驾培制度的敬畏,铤而走险也就不足为奇。

机动车驾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世界各国都对机动车驾驶设置了准入门槛。学时造假使得实际培训质量大大缩水,驾驶技能难以熟练掌握,不仅影响考评的公正性,也是在制造“马路杀手”,严重危害驾驶人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遏制驾校造假刷学时,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尤其要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斩断造假利益链。一方面,要向广大学员宣传规范培训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学时造假无异于饮鸩止渴;另一方面,也应建立奖励和保护制度,充分调动公众举报积极性。如果每一起造假行为都可能“东窗事发”,驾校自然就没了造假的底气。

推荐阅读

一图了解《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

又一重大水运工程竣工!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超15亿元

港口月评 | 4月全国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

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苏沪赣排前三! 4月12328电话考评结果出炉

责编/郭琪

观点 | 斩断利益链,让驾校学时造假无空可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