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他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南朝宋代的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曹植作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至于李白的籍贯,据说是李白是西域碎叶城人,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他与曹植、苏轼三人被称为诗家仙才。

曹植和李白都曾写过《野田黄雀行》,但究竟谁写的更好,一起来欣赏欣赏就知道。

1、【野田黄雀行】——三国·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据历史记载,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的亲信杨修,第二年曹丕继位后,又杀了曹植的铁杆丁廙和丁仪。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就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写的内容是,高大的树木被风摧残,海浪被风吹起,都是身不由己。一只黄雀被鹞鹰攻击,一不小心钻进了网里,设网抓黄雀的人很高兴,旁边的少年却心里不悦,他用剑砍破了网,放走了黄雀,黄雀飞走后,对他表示了谢意。

这首诗属于《乐府诗集》,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古语云:树大招风。

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现实朝中势力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官场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他内心的悲愤与忧惧。

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曹植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一石破天惊的论断。

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曹植这样一个看到朋友被杀而无能为力的现状,实在是悲愤不已。

黄雀本就是温驯的小鸟,加上又在篱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

黄雀飞上苍天后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曹植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

诚然,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

在现实中的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

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着曹植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

由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诗人真不是吹出来的。

2、【野田黄雀行】——唐·李白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李白这首诗写于天宝十四年,当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力劝永王勤王灭贼,永王不久就败北,李白也因之被下浔阳狱。李白以鸟雀无处容身为喻,黯然自伤,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规劝黄雀不要去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也不要靠近接近吴宫的燕子窝栖息,吴宫经常会因为燕子引起大火烧毁的巢穴。可怜的鸟儿没地儿住,只有拍动着两只疲惫的翅膀,在野外荒凉的蓬蒿乱草中,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就算你是只雄鹰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的命运。

李白的这首诗的主旨说的是要有淡泊避世之志,才能掌握远祸全身之术。

这首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是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这首诗其实可以看做是一只野田黄雀的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

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网罗。

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又怎样呢。

曹植和李白的《野田黄雀行》都是汉代乐府诗歌,同属于相和歌辞,也就是说,是用来唱的,虽然两人都是以黄雀自比,但你觉得谁的写的更好?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