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他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這個人非常有才華,南朝宋代的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曹植作爲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李白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至於李白的籍貫,據說是李白是西域碎葉城人,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他與曹植、蘇軾三人被稱爲詩家仙才。

曹植和李白都曾寫過《野田黃雀行》,但究竟誰寫的更好,一起來欣賞欣賞就知道。

1、【野田黃雀行】——三國·曹植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據歷史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藉故殺了曹植的親信楊修,第二年曹丕繼位後,又殺了曹植的鐵桿丁廙和丁儀。曹植身處動輒得咎的逆境,無力救助友人,深感憤忿,內心十分痛苦,就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寫的內容是,高大的樹木被風摧殘,海浪被風吹起,都是身不由己。一隻黃雀被鷂鷹攻擊,一不小心鑽進了網裏,設網抓黃雀的人很高興,旁邊的少年卻心裏不悅,他用劍砍破了網,放走了黃雀,黃雀飛走後,對他表示了謝意。

這首詩屬於《樂府詩集》,是曹植後期的作品。

古語云:樹大招風。

高樹之風,其摧折破壞之力可想而知。大海無邊,波濤山立,風吹浪湧,楫摧檣傾。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正是現實朝中勢力的象徵,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險惡風濤和官場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他內心的悲憤與憂懼。

正是在這樣一種政治環境裏,在這樣一種心情支配下,曹植痛定思痛,在百轉千回之後,滿懷悲憤喊出了沒有權勢便不必交友這一石破天驚的論斷。

儒家一向強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曹植這樣一個看到朋友被殺而無能爲力的現狀,實在是悲憤不已。

黃雀本就是溫馴的小鳥,加上又在籬間,可見其並無沖天之志,不過在籬間嬉戲度日而已。

然而就是這樣一隻於人於物都無所害的小鳥,竟也不能見容於世人,設下羅網,放出鷂鷹,必欲驅捕逐得而後快。爲羅驅雀的鷂鷹何其兇惡,見鷂投羅的黃雀何其可憐,見雀而喜的羅家何其卑劣。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手仗利劍的少年,抉開羅網,放走黃雀。黃雀死裏逃生,直飛雲霄,卻又從天空俯衝而下,繞少年盤旋飛鳴,感謝其救命之恩。

黃雀飛上蒼天后所表現的輕快、愉悅,實際是曹植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難之後所感到的輕快和愉悅。

誠然,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

在現實中的無能爲力,只好在幻想的虛境中求得心靈的解脫,其情亦可悲矣。

然而,在這虛幻的想象中,也潛藏着曹植對布羅網者的憤怒和反抗。

由此可見,曹植這個才高八斗的詩人真不是吹出來的。

2、【野田黃雀行】——唐·李白

遊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

吳宮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網羅。

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

李白這首詩寫於天寶十四年,當時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力勸永王勤王滅賊,永王不久就敗北,李白也因之被下潯陽獄。李白以鳥雀無處容身爲喻,黯然自傷,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的內容寫的是,規勸黃雀不要去炎洲的翡翠堆裏追逐玩耍,炎洲翡翠雖然無比華麗,可經常會有人設下網羅捕捉你們;也不要靠近接近吳宮的燕子窩棲息,吳宮經常會因爲燕子引起大火燒燬的巢穴。可憐的鳥兒沒地兒住,只有拍動着兩隻疲憊的翅膀,在野外荒涼的蓬蒿亂草中,找到一處容身之所,就算你是隻雄鷹又能如何,還不是一樣的命運。

李白的這首詩的主旨說的是要有淡泊避世之志,才能掌握遠禍全身之術。

這首詩以鳥爲喻,喚醒人們切莫趨炎附勢,追名逐利,而是應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以達到老子所說的“夫唯不爭,故無尤”的境界。

這首詩其實可以看做是一隻野田黃雀的自幸之語,就是用野田黃雀這個題意來賦寫。

黃雀自語不逐炎洲翠遊玩,不近吳宮燕棲息,是因爲宮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網羅。

而今我深棲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遠害,縱有鷹鸇又怎樣呢。

曹植和李白的《野田黃雀行》都是漢代樂府詩歌,同屬於相和歌辭,也就是說,是用來唱的,雖然兩人都是以黃雀自比,但你覺得誰的寫的更好?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