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所講的可能會牴觸很多很多的《紅樓夢》愛好者,但是我不能不說,因爲在真理之下,我們還是應該把我們所看到的真相呈現出來。我個人對《紅樓夢》裏的人物沒有任何好惡,他們都是我要研究解剖的對象。你對於你解剖的對象不會有所偏愛,因爲你一旦有偏愛,你就不會解剖,手術刀是放不下去的。

7月28日下午,在北京大學書店舉辦的第138期“北大博雅講壇”上,歐麗娟教授趁《大觀紅樓》3、4新書發佈之際,爲讀者講述金釵們如何以波瀾壯闊的復調曲式交織在《紅樓夢》中,由此煥發出不同的心靈光影、人生風景。今天的微信就是講座的最精彩部分之一。

01

襲人,我對她沒有任何偏好,只是我把我看到她的一部分,請大家也稍微觀察一下,看看是不是有我們忽略的地方。

首先她爲什麼叫做襲人?小說裏第3回就提到,襲人的命名是來自於她的本姓“花”,寶玉很喜歡這個丫鬟,所以送給了這個丫鬟他自己給她一個新的名字,來源就是陸游的詩句“花氣襲人”。

襲人名字的典故是在這裏,而且最有趣的是他一共重複三次,後來在第23回、第28回又再度提到,各位請注意一件事情,《紅樓夢》很少重複,因爲曹雪芹創造力太大了,所以他一直可以變換不同的表達方式。我考察過《紅樓夢》裏極少重複的情況,最多重複兩次,唯一重複三次就是襲人的命名,這不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現象嗎?不但襲人的名字是來自“花氣襲人”,完全正面的意思,而且爲了說明這個典故,他重複三次,爲什麼我們讀者會忘掉曹雪芹的用心呢?所以襲人絕對是正面人物,這已經從文本的內證得到很可靠的證據。

另外曹雪芹又給她這個“花氣襲人”,另外一個古人的疊影,也給了她相關的內涵,那就是善解人意的解語花。這個花不僅芳氣襲人,而且還解語,解語就是善解人意,瞭解你,跟你分擔你的喜怒哀樂,是你心靈的知己,這個叫做解語花。這也是傳統,是我們從唐代一千多年以來已經形成非常正面的美人表述,它一定用在最好的美人身上。

明代文人平常喜歡做一些不實用的,可是很有趣的聊天談論,就在張潮的《幽夢影》裏面有一段話,反映了當時文人彼此在討論美人最好的應該是在哪裏?他說“美人之勝於花者”,美人比花還要略勝一籌的是什麼?就是她解語,她可以跟你溝通,可以跟你談心。花勝過美人的地方在哪裏?就是它有香氣。他接着說“二者不可得兼”,那你只能選一種優點的話選什麼?他說“捨生香而解語者也”,我寧可不要有香氣,因爲香氣只是感官的愉悅,我要的是解語,解語是得到心靈的滿足。

所以各位就明白了,如果你單單用花香理解襲人命名奧妙的話還不夠,其實還有和花結合在一起、文人都討論那麼多的解語。

解語和花最早結合在一起的是五代的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講的是唐玄宗的軼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歎羨久之”。讚歎不已,這個花簡直人間難得,但是這個時候唐玄宗指着貴妃,告訴左右說,“爭如我解語花? ”怎麼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呢,所以楊貴妃就是解語花的來源。你就可想而知,玄宗爲什麼會這麼寵愛貴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爲她既美又知心。

曹雪芹是將文人傳統一千多年來對美人最好的讚美“花解語”給了襲人

02

原來在我們傳統文化裏面,一千多年以來,花最美的是它的芳香襲人,可是花如果又能解語,那就完美到極致。這在人間最早是楊貴妃擔當得起解語花這樣的讚美,而這樣的用法到了《紅樓夢》裏,曹雪芹就是送給了襲人。各位要知道,解語是多麼可貴的一種人格特質,你能夠了解別人,關心別人,這是解語的含義。第37回,薛寶釵和史湘雲討論也會提到,回應傳統的用法,說“菊如解語,會讓人狂喜不驚”,所以花如果能解語,會讓人狂喜到承受不住的地步。

襲人,不但這個名字,已經告訴你她充滿芳香。同時在第19回曹雪芹特意在回目上告訴你,襲人就是一朵解語花,“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段故事喜歡《紅樓夢》的人應該立刻可以想到,“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所對應的情節內容是什麼?就是襲人勸寶玉不要學毀僧傍道,不要喫人家嘴上的胭脂。那一段真的如我們現代的紅學家所以爲的,就是襲人要籠絡寶玉,好像我們把那段話理解爲襲人是迂腐的,要逼迫寶玉迴歸正規的傳統殺手。但是請看回目,曹雪芹是用這個傳統一千多年來對美人最好的讚美“花解語”稱讚襲人。

換句話說,《紅樓夢》裏曹雪芹給了襲人兩個傳統,對一個女性最好的讚美,一個是芳香襲人,就是花。一個就是解語,都是從花這個形式衍生出來對一個女性最好的讚美。這很令人意外,但是文本俱在,證據這麼客觀在這裏,我們恐怕要重新調整我們自己,原來在曹雪芹心目中,他應該是把襲人對寶玉的規勸當做她非常美好的品德,是她對寶玉的知心,是她對寶玉最深的關懷,你不可以這樣一直放縱下去,一直放縱下去人生一隅谷底。因此我們恐怕不能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理解《紅樓夢》。

03

晴雯的歷史重像是褒姒

第8回脂批“足見晴卿不及襲卿遠矣”,他認爲晴雯是比不上襲人的,而且差很遠。我們現代人就很不以爲然了,不過或許我們應該調整我們自己。我們來看晴雯,既然他說晴雯比不上襲人很多,先不要急着反感,我們來看看文本寫什麼。請大家再重看晴雯最有名的幾段之一,之一就是她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我們一般現代人都很喜歡。我想我們之所以喜歡晴雯,就是我們現代人注重個人主義,喜歡痛快,喜歡不要有拘束,這也很合理,也蠻自然,只不過如果用現代人偏好去理解《紅樓夢》,很有可能也讀錯。

例如說撕扇子做千金一笑這段情節,我也是後來忽然想到,好可怕,爲什麼可怕?這是我跟各位做分享,原來我下面要談的東西,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但是讀《紅樓夢》也讀了這麼久,可是我從來沒有把我早就知道的那個傳統典故和《紅樓夢》的晴雯連接在一起。太奇怪了,這些都是我知道的,我很熟的,可是他們之間這麼明顯的關聯,我竟然要等很多很多年,等到我對《紅樓夢》人物有不同理解之後,我才赫然發現原來他們都是一貫的。

那我到底看到什麼現象呢?第30回晴雯撕扇子,晴雯說既然這麼說,你就拿來扇子讓我撕,我最喜歡撕的,這是她對寶玉說的。果然寶玉一聽,就笑着把他自己的扇子遞給晴雯,晴雯接過來嗤的一聲撕了兩半,接着嗤嗤又好幾聲,扇子整個被撕毀,後來還要去殃及無辜,就把旁邊經過的麝月的扇子也拿來撕,麝月覺得很奇怪,你怎麼拿我的東西開心。寶玉甚至說這有什麼值得,還有一箱子,整個搬出來,讓她撕得痛快。

我們現在讀來就覺得很可愛,怡紅院就是有這麼多活潑的趣味存在,主僕之間沒有距離,沒有階級,我們欣賞這個部分,也沒有錯,可是如果回到傳統文化,我們可能就沒有看到曹雪芹可能另有含義。比如說這一段撕扇子的過程中,你看晴雯撕到後來撕累了,還倚在牀上說,我也乏了,明兒再撕吧。我希望她不要再撕了,因爲這隻有破壞,因爲撕扇子只能得到一時痛快,它事實上不是創造,而且那種痛快是稍縱即逝的,你要維持這種痛快要不斷破壞,我不覺得這種審美是值得讚美的,而且它沒有創造性,而且“嗤”的一聲到底有什麼美感。寶玉對這個行爲給了一個詮釋,他說“古人云千金難買一笑,幾把扇子能值幾何”,當然覺得千金買美人一笑當然很好,表示我們對美人的崇拜到這樣一個極致的程度,我們在裏面也感覺到這種痛快,可是我們可能就沒有看到傳統文化所賦予這個行爲和這些用語的一面,那個一面是什麼呢?簡單說千金難買一笑在傳統裏只會用在非倫理性的女性身上,什麼叫做非倫理性?就是妾、愛妾、寵妾纔會用千金難買一笑,要不然就是妓,就是那些名妓,爲了討名妓的歡喜,就是用千金。所以千金難買一笑,各位注意一件事情,寶玉會在這裏用事實上是有對象一致性的,也就是說對象是晴雯,晴雯是丫鬟,所以他纔可以用這個語詞。寶玉用這個詞彙其實已經有身份限定性,這是我們現代人沒有看出來的,那不是人跟人之間的真愛的範疇,這是我請各位要注意到的。

撕扇子這種興趣在傳統裏,古人立刻一定想到的就是褒姒。馮夢龍《新列國志》第二回中,褒姒對周幽王說我沒有什麼喜好,只喜歡以前有人用手把綵繒給撕裂,因爲綵繒比較緊密,撕裂的聲音會特別刺激。她說“其聲爽然可聽”,周幽王說你既然喜歡聽這種裂繒之聲,幹嘛不早說呢,我就有能力讓你開心,就命令司庫,藏這些物品的單位,每天進綵繒百匹,各位知道百匹是多少嗎?海量,每天就給她撕個痛快,當然不能讓心愛的寵妃費力,要使宮娥有力者裂之,專門有人撕給她聽,每天撕百匹,百匹是很大的量。

這樣的興趣在很早的時候是用在不懂規矩,自私自利,或者禍國殃民的這種女性身上的,可是曹雪芹把它放在晴雯身上。其次,果然這樣的行爲,後來就和千金買笑完全結合在一起,《新列國志》第三回,裏面就說,這段故事大家很熟悉,就是烽火戲諸侯,諸侯覺得被愚弄,後來國難當頭大家就不來了,西周就亡了。爲什麼戲諸侯能討得愛妃一笑,誰出了主意呢?原來有一個叫做虢石父的提出的建議。這些君臣們都很荒誕,你會貢獻這麼一個奇怪的建議,居然也採納了,這麼荒唐的建議居然還得到賞賜,這個國家不亡纔是奇怪。也因爲這樣的故事,所以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所以千金買笑本來就和寵妃寵妾相關的,又和褒姒的裂繒的喜好連在一起。

各位想一想,有沒有發現曹雪芹對於晴雯的塑造,這個情節裏,明明白白就是用褒姒的形象投射進來的,如果這麼說的話,曹雪芹對於晴雯真的就是一片歌頌而已嗎?心比天高指的是指人格的高潔,以至於不屑凡人,是這個意思嗎?心比天高會不會是別的意思,例如她自視甚高,我想這個都是我們可能可以重新去理解的地方。一方面你要要有完整文本的基礎,不能選擇性的以偏概全,你可能要把這個作品放在大雅文化的縱深,然後去看到文學史的大框架,你才知道曹雪芹回應的以及挪用的是哪些文化資源,否則我們夠會孤立的來看待,因此往往只是我們自己見解的投射而已。

北大博雅好書

博識雅行  學知天下

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史哲事業部

微信號:boyabook

《大觀紅樓:歐麗娟講紅樓夢》(1部—4部 全五卷),不哭,不笑,也不痛罵,而只是理解,這纔是閱讀紅樓夢的至高境界,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訂噹噹獨家簽名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