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解“畢業即失業”:6部門啓動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

又一“穩就業”政策出臺。

近日,人社部等六部門啓動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1月7日公佈的《關於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2019年至2021年要組織100萬青年參加就業見習,對象爲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

《通知》表示,希望藉此建立健全支持青年就業見習的政策制度和工作體系,確定一批用人單位作爲青年就業見習基地,提升見習服務保障能力,力爭使有見習意願的失業青年都能獲得見習機會,增強就業競爭力,形成有利於促進青年就業的長效機制。

這一計劃被認爲具有重大意義。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不可避免將帶來一定的就業壓力,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也要重點加快解決,促進高質量就業。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洪堅表示,該計劃的實施將有助於破解當前部分青年羣體由於缺乏工作和實踐經驗而無法及時融入勞動力市場的困境。

充分挖掘見習崗位

《通知》強調,要把青年就業能力提升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加強青年就業見習工作。

該計劃面向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並要求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城鄉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青年及缺乏工作經歷的青年,優先提供見習機會。

按要求,各地要在每年7月初畢業生離校時同步啓動信息銜接和登記摸排,及早鎖定見習對象,並對登記失業人員逐一調查摸底,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見習服務。

此外,《通知》要求“開發見習崗位”,具體要求各地要根據優勢產業發展和青年見習需求,確定一批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作爲青年就業見習單位,充分挖掘見習崗位。

這些見習單位需要爲見習人員提供部分基本生活補助,並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而相關見習崗位應符合青年實踐能力提升需要,具有一定知識、技術、技能含量和業務內容,具備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保護措施和勞動安全衛生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趙忠認爲,從學校到勞動市場過程中,畢業生就業面臨諸多挑戰,該計劃相當於架起一道橋樑,再次銜接起畢業生及失業青年與社會需求。

李洪堅表示,目前,許多高校也意識到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對就業有負面影響,紛紛通過增加實踐課程、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應對,但學校資源有限,而該計劃的實施有助於通過政策鼓勵更多用人單位參與其中,更好推動青年羣體見習和就業。這有利於解決當前就業市場上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而一些畢業生找不到適合工作的結構性矛盾。

前不久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要擴大就業見習補貼範圍。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在國新辦新聞會上也指出,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總體平穩,但是存在的矛盾,主要是結構性矛盾,畢業生技能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存在不一致,使得個別高校畢業生在工作時面臨較大壓力。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時也強調,今年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羣體就業。

適當提高見習單位補貼標準

《通知》還指出,青年見習期限一般爲3-12個月,並具體可根據見習人員特點和崗位要求合理確定,並要加強見習全程指導管理,依法維護見習人員合法權益。

同時,《通知》強調要加大跟蹤扶持,推出諸多支持和鼓勵政策,覆蓋見習青年和見習單位。比如,要對見習單位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並適當提高補貼標準,用於支付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費、爲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見習期滿,《通知》鼓勵見習單位留用見習人員,依法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對符合企業吸納就業條件的,按規定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對未被留用的人員,要加大跟蹤幫扶,根據求職意向持續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積極推薦就業崗位,對有創業意願的提供創業指導、培訓、孵化等服務,促進儘快實現就業創業。

此外,強調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層層分解落實,推動任務按期完成,並簡化優化見習政策經辦流程,以及防止補貼資金騙取、挪用、虛報、冒領等行爲。

中國勞動保障研究院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表示,藉此,一方面大學生可通過見習掌握更多技能,大學生學到了東西,再就業時就有可發揮的優勢,甚至對自己創業的也有幫助;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拓展了人力資源,實現雙贏。

趙忠表示,促進大學生就業,核心是要解決勞動力的結構性供需不匹配問題,而另一關鍵是要在大學在校期間就做好學生適應社會勞動力需求的培養,包括根據社會人才發展需求,適時地調整學科設置,加大對一些方面社會人才的培養。“應該通過政策支持,給予學校更多自主權,能根據市場、社會勞動需求做出新調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