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的一生是忠诚担当、航空报国的一生

  李天和同事在风洞中讨论问题

  李天向军方领导介绍情况

  李天院士在工作中

  【环球军事-航空航天报道 特约记者 李晓滨 郑奕 石霞】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11日13时31分在沈阳不幸逝世,享年80岁。李天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单位及个人以多种形式表示深切哀悼。4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同志告别仪式在沈阳举行。

  要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掌握制空权,各国都把发展高性能军用飞机放到重要位置。李天是我国著名飞机气动力专家、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歼-8系列飞机和歼-11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我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航空高科技的研究与探索永无止境,李天放眼未来,在隐身技术领域纵横驰骋,为后人的研究铺下了坚实之路。

  飞机隐身性要好,气动特性也要好,成为新一代飞机外形设计的主要矛盾,也是当今飞机设计的一个难题。1986年,李天担任航空工业部隐身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后,带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几十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在隐身外形、材料及隐身特性计算、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攻关。他带领团队经过大量的机理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十几年的研究和积累,全面掌握了飞机主要部件参数对雷达波散射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解决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他上世纪90年初担任我国四代机背景预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国内主机所、试验单位、高等院校等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并作为对外技术合作“国家队”的技术负责人,共同开展四代机背景预研工作。他通过对先进隐身飞机气动布局的研究,开拓性地解决了气动与隐身在布局设计中的技术难点,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隐身设计指南》,开创了隐身与气动优化融合的新方法,为中国第四代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总体气动隐身综合设计”课题研究试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为选择正确合理的气动布局方案,他亲赴试验现场和参试人员一起分析试验结果,研究试验方案,亲自绘制草图,与大家一起动手改制试验模型部件,并亲自到风洞内进行安装。

  李天率先建立了“从风洞数据修正到飞行数值的相关性方法”。在某型飞机设计中,通过计算分析和风洞试验,解决了喷流对平尾效率和方向安定性的影响问题;通过对飞机的全面气动力设计计算、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超声速飞机小风洞试验结果换算到真实飞行数据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型号设计中。

  早在1975年,李天作为国防科工委“先进气动布局研究”重点预研课题的负责人,就开始对第三代战斗机各种先进气动布局形式及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最终掌握了各项气动特性优良的先进战斗机布局方案及边条翼设计原则和方法。

  某型飞机改型设计后,由于外挂武器增加,导致飞机重量、重心变化,影响了飞机的起降性能。经过系统分析、缜密思考,李天果敢提出增加襟翼偏度的大胆设想,经过多种方案的分析对比、风洞试验,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襟翼偏度增大方案。经试飞验证,有效地改善了起降性能。目前采用该襟翼的多个型号飞机已装备在空海军中。

  某型飞机在使用时出现了放减速板时振动大及减速性差的情况,研究所立即成立了以李天为组长的攻关组进行现场攻坚。他果断提出了在减速板上开孔消除振动的方法,设计了多种开孔方案,并在高速风洞中首次采用同时测量阻力和脉动压力的方法,获得了既满足增阻要求又不产生强烈振动的减速板方案。经试飞验证,飞机减速性能达到设计指标,振动消除,该研究成果已在飞机上广泛应用。

  李天同志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李天的一生,是忠诚担当、航空报国的一生,是情志蓝天、自强不息的一生,是献身科学、求真务实的一生,是襟怀坦白、诲人不倦的一生。李天同志逝世后,社会各界自发进行悼念,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些对李天同志的纪念,寄托着广大人民对航空工业的期望,激励着航空人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继续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