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其实,日本和中国算得上是世交了。

大多数人都以为日本和中国的交往是从唐朝开始的,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家,为了发展日本的文化,日本频繁的派遣遣唐使到大唐学习,甚至,很多留学生参加了中国的科举考试,还在中国做了官。之后,日本僧人还将中国的汉字带回了日本,并且,最终依照中国汉字为模版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甚至,有传说杨贵妃其实并没有死在七尺白绫之下,而是逃往了日本求生活去了... ...

不过,日本和中国的联系恐怕还要更早一些。

一七八四年,日本的两个农民在耕地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枚金印,这块难得的金印记载了日本在汉朝时期与中国的交流。可以说,这块金印算得上是一块集历史文化于一身的,对考古有着重大影响的宝贝。不过,这一个金印的存在对日本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甚至,日本的历史学界一直不愿意承认它的存在。

这两个农民发现的这枚金印长二点三厘米,印台高零点九厘米,印台上面是一个蛇形的凸出部分。总共高二点二厘米,金印上用隶书雕刻着“汉委奴国王”几个字。这五个字不禁让人产生了疑惑,难道日本在汉朝就是我国的附属国了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日本的考古学家。

在中国的《后汉书》里记载着,在东汉初期,也就是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日本的国王派遣使到中国来表示忠心,并且,向汉朝的皇帝进行朝贡,希望成为大汉王朝的藩属国,还请求汉朝皇帝为他们赐名。皇帝看着这些外来的使者,长相丑陋,个头矮小,于是,就随便给他们起了一个“倭国”的称号。

这些日本使者也真是放得下尊严,高高兴兴的迎来了一颗金印,从此,攀附上大汉王朝这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用这一颗金印在东方世界干了不少坏事。三国曹魏时期,古倭国曾在九年时间内五次向洛阳的中原王朝进贡,并且,首次掀开了中日两国互派使者的新篇章。

按道理说史料上明明白白的记载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一直不愿意去承认这一段历史呢?

其实,这还要从金印上面的一个字说起。这个金印上的“委”字和“倭”字之间看起来很相似,所以,日本人更愿意把它认作是“委”,因为,它不包含歧视的意思。而中国人更倾向于把它认成“倭”字,多数学者认为“委”和“倭”相通,“委奴国”即“倭奴国”。

但是,“倭奴国”究竟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还是“倭”之“奴国”的意思呢,这又存在较大分歧。不过,在文化上不应该带上个人的感情色彩,我们更要公正地对待这一文化。

之后,根据专家的多方考证,这枚金印是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九五六年,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滇王的坟墓里发现了和上面的那颗非常相似的金印绶,除刻的字不同,不管是大小、之地、材料、还是做工都是一模一样。在一九八一年,扬州市也发现了一颗相同的印绶,在扬州也发现这一颗东汉明帝刘庄在永平年间赐给刘姓诸侯的印绶,年号与日本出土的金印只隔着一年。

并且,在一九八九年福冈市亚太博览会上,就有人将日本出土的金印与汉朝广陵王的金印放在一起。这时候出现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此前,要准备一个图录,名古屋方面派照相专家来福冈拍照。当两颗印绶靠近的时候,它们之间发出了只有在北极或者南极才看得到的极光,随着时间变长,光芒也才慢慢消失。

专家解释,只有相同材料的东西在长时间的分隔下相遇才会产生这种情况。如此,无论日本学者如何狡辩,也辩不过这一真理。汉朝赐给太子以及各诸侯王的金印,一般情况下都是龟纽,但是,对与臣服国那就不一样了,这里,大部分是蛇、骆驼之类的图形。从之前出土的形制上来看,日本出土的这一块金印完全符合汉制。

所以,可以断定的是,日本自汉朝其起就已经臣服于中国,并且,以中国为宗主国。

参考资料:

『《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