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此人做了46天皇帝 杀奸臣守国门堪称雄才大略 却成了无人记得的亡国之君

01

宗庙前跪满了乌压压的大臣,王座的主人却迟迟不来。手握天下权力的大宦官急了,派人去催,那边只派人来说了句:“陛下有恙,来不了了。”赵高气得大骂“竖子”,真想干脆自己坐上那个王座完事,若非那帮老臣从中作梗,这皇帝的宝座哪轮得到那小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 没办法,他只好亲自来到斋宫,请皇帝出去完成登基大典。 “陛下,宗庙重事,岂能不——”一句气势汹汹的质问还没有说完,皇帝身边的心腹韩谈大骂:“大胆贼子,见到陛下为何不跪?”手起刀落,将赵高头颅斩下。

一代奸佞权臣,话没来得及说一句,就魂归西天见秦始皇去了!

子婴这才从门后走出,双腿发软,头脑昏昏。那赵高的头颅“骨碌碌”一直滚到他脚下,血滋呼啦溅上了他的衣角。子婴忽然跪在地上,仰天长笑。身边的刀斧手都有些蒙圈,没想到诛杀赵高的事情完成得这么容易——毕竟大家伙儿都是将脑袋揣进裤腰里来干这事儿的。

杀完之后,该干啥呢?子婴笑完以后,从地上站起,重整衣冠,昂然道:“走,摆驾太庙。”公元前207年,嬴子婴继位,是为秦三世。

(子婴继位时究竟是先称皇帝后称秦王,还是在投降后才改称王,史书记载不甚明确,毕竟司马迁连子婴到底是胡亥他叔还是他大表弟都没记明白,草率得连个列传也没有,可能是史书里最不清不楚的君主了吧!)

02

公元前207年,是混乱而梦幻的一年。这一年,赵高指鹿为马,将朝中忠臣良将诛杀殆尽;章邯在定陶攻灭项梁,却逃走了侄子项羽;项羽引兵渡漳水,破釜沉舟败章邯。这一年,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所弑,;秦王子婴作为傀儡继位;刘邦的已经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兵临咸阳城下。

子婴的剑尖尤在滴血,握剑的手尚在颤抖——为何?为何?明明手握了天子剑,面对的却是天下大乱的局面?当年始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为何这大秦天下到了他的手里,就是这般残局?他不甘心!赵高诛杀胡亥以后,本欲自己篡位登基,是他在暗中运作,团结众臣,才避免了大秦天下被宦官篡取的惨剧。他假装懦弱,对赵高言听计从,以宗室之尊对一个宦官俯首帖耳,才换来继位登基的许诺。

所有人都以为他不过是一个傀儡,只有他自己清醒地知道,一时忍气吞声算什么?越王卧薪尝胆、庄襄王甘为质子,成帝王业者哪个不动心忍性?就算是先皇嬴政,年轻时也受吕不韦、嫪毐这些人的掣肘啊!

子婴唯唯诺诺的模样将赵高完全蒙骗过去了,他以为自己找了个傻瓜当傀儡,以为子婴比胡亥更好控制。他大大地错了!于是,赵高丢了性命。子婴手捧国玺,端坐于王座,连发数道圣旨。他不动声色地诛了赵高三族、清洗朝堂余孽,以雷霆万钧之势稳住朝局,用强权铁腕收拢人心;他清肃朝纲,废除胡亥时期的荒唐律令,恢复始皇旧法;他重整军队,诛杀叛将,重赏忠勇,为蒙氏一族洗冤平反。···

03

四十六天,短短的四十六天,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才干魄力,风雨飘摇的秦王朝终于迎来了一位英明君主。人们有时会猜测:若是公子扶苏再世,所做的也就是如此了吧?即便是始皇复生,也不会干得比陛下更好了吧?但这并不是子婴志得意满的时候。天下纷乱早起,他这个秦朝皇帝,不过是咸阳城内的皇帝罢了。

秦军主力被项羽所灭,函谷关朝不保夕,大将章邯投降,刘邦夺取武关,秦军尽失巴蜀等地。国难当头,子婴并没有瑟缩在皇城内唉声叹气,他迅速反应,调兵遣将,在峣关据守,企图抵御刘邦的义军。但是,自巨鹿之战后,秦军看到义军早就被吓破了胆,两军交战,主帅先跑,兵卒各自逃命。 刘邦大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绕过峣关,在蓝田大败秦军,占据灞上,兵锋直指咸阳。

刘邦的使者在城外摇旗呐喊了好几日,劝降之声不断传进耳膜。城中百官震恐,人心惶惶,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却随时可攻进来。子婴身着铠甲,手握宝剑,准备与乱臣贼子决一死战。当他来到朝堂之时,却发现大殿上空无一人。群臣百官,机敏者偷偷溜出城去,高举降旗,怯懦者闭门家中,只求自保。

忠臣良将,早被胡亥、赵高杀得一干二净,偌大的秦王朝,只有一个肯死社稷的天子,找不到一个守国门的良臣。子婴又笑了——上一次笑,似乎还是在诛杀赵高的时候。他以为,杀了赵高,就能挽救秦王朝,就能带着这驾破败马车走上康庄大道···他还是太天真了吗?

结束了,原来一切都结束了,他以为只要自己勤政爱民、整肃朝纲,民心就会回来,天下就会稳固,但这四十六天的帝王生涯,他什么也没能改变。

04

那是一个艳阳明媚的秋日,曾经的皇帝身着白衣,自缚粗绳,手捧玉玺,骑着一匹白马绝尘而去,城门发出沉闷的“嘎吱”声响,擦亮了秦王朝最后一点火光。他是去投降的。子婴跪在地上,向刘邦献上玉玺,口中称王。

大秦,亡了。

一个多月后,项羽入咸阳,杀尽秦朝宗室,子婴也未能幸免。他成了亡国之君。

说起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秦王子婴几乎不会在史学家的考虑之列;而谈起历史上昏庸的亡国之君,人们也不会想起秦王子婴这号人物来。

数千年来,他像一个影子,出现于中国历史最风云激荡的时刻,从陈胜吴广到刘邦项羽,从胡亥争位到扶苏自刎,人们谈起秦朝二世而亡,只会咒骂始皇的暴政、胡亥的昏顽,却很少有人想得起,原来在胡亥之后,还有一个秦三世——子婴。

史书里没有他的生平,也没有专门的篇幅记载,连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大家都一会儿说他是扶苏的儿子,一会儿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身世竟成千古谜云。

事实上,作为亡国之君的子婴,是非常具有远见的。当年沙丘之变,始皇突然驾崩,遗诏公子扶苏主持丧礼,但赵高威逼李斯立胡亥为帝,处死扶苏与蒙氏兄弟。面对二世滥杀忠臣,群臣或胆小避祸,或谄媚跪舔,唯有子婴挺身而出,向胡亥进谏。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沙丘之变,他是唯一一个清醒的宗室,也是唯一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虽然进谏并没有取得效果,胡亥回到咸阳以后,不但诛杀了蒙氏兄弟与大哥扶苏,还大开杀戒,处死了几乎所有的兄弟姊妹、宗室贵胄,将自己真正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宗室之中,唯有子婴活了下来,史书中虽未记载他何以在血流成河的宫廷政变里保全自身,但我们不难想象,若非无上的智谋与韬略,他又怎能安然无恙,还在之后坐上帝王宝座?

作为皇帝的子婴,也是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他能不动声色地斩杀赵高而不引起朝堂动乱,能在大军压境之时镇定指挥,能在事态无法转圜之时果断出城投降,保全下咸阳城内数万军民。(虽然,后来项羽入城,百姓宗室无一幸免,但他对刘邦求仁义名声而不斩杀俘虏的预判是正确的。)

可惜,秦王朝是一棵患了绝症的参天大树,表面枝繁叶茂,内里早被蛀空了,更何况土壤本就松动,外间又是雷电交加,随时将树杈劈开一道口子,即便是再优秀的园丁,也没有办法救活一棵行将死去的树。四十六天帝王生涯,除了让后世看到一个垂死挣扎的影子以外,什么也没有留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