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此人做了46天皇帝 殺奸臣守國門堪稱雄才大略 卻成了無人記得的亡國之君

01

宗廟前跪滿了烏壓壓的大臣,王座的主人卻遲遲不來。手握天下權力的大宦官急了,派人去催,那邊只派人來說了句:“陛下有恙,來不了了。”趙高氣得大罵“豎子”,真想幹脆自己坐上那個王座完事,若非那幫老臣從中作梗,這皇帝的寶座哪輪得到那小子?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趙高“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羣臣弗許。” 沒辦法,他只好親自來到齋宮,請皇帝出去完成登基大典。 “陛下,宗廟重事,豈能不——”一句氣勢洶洶的質問還沒有說完,皇帝身邊的心腹韓談大罵:“大膽賊子,見到陛下爲何不跪?”手起刀落,將趙高頭顱斬下。

一代奸佞權臣,話沒來得及說一句,就魂歸西天見秦始皇去了!

子嬰這才從門後走出,雙腿發軟,頭腦昏昏。那趙高的頭顱“骨碌碌”一直滾到他腳下,血滋呼啦濺上了他的衣角。子嬰忽然跪在地上,仰天長笑。身邊的刀斧手都有些蒙圈,沒想到誅殺趙高的事情完成得這麼容易——畢竟大家夥兒都是將腦袋揣進褲腰裏來幹這事兒的。

殺完之後,該幹啥呢?子嬰笑完以後,從地上站起,重整衣冠,昂然道:“走,擺駕太廟。”公元前207年,嬴子嬰繼位,是爲秦三世。

(子嬰繼位時究竟是先稱皇帝后稱秦王,還是在投降後才改稱王,史書記載不甚明確,畢竟司馬遷連子嬰到底是胡亥他叔還是他大表弟都沒記明白,草率得連個列傳也沒有,可能是史書裏最不清不楚的君主了吧!)

02

公元前207年,是混亂而夢幻的一年。這一年,趙高指鹿爲馬,將朝中忠臣良將誅殺殆盡;章邯在定陶攻滅項梁,卻逃走了侄子項羽;項羽引兵渡漳水,破釜沉舟敗章邯。這一年,秦二世胡亥被趙高所弒,;秦王子嬰作爲傀儡繼位;劉邦的已經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兵臨咸陽城下。

子嬰的劍尖尤在滴血,握劍的手尚在顫抖——爲何?爲何?明明手握了天子劍,面對的卻是天下大亂的局面?當年始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爲何這大秦天下到了他的手裏,就是這般殘局?他不甘心!趙高誅殺胡亥以後,本欲自己篡位登基,是他在暗中運作,團結衆臣,才避免了大秦天下被宦官篡取的慘劇。他假裝懦弱,對趙高言聽計從,以宗室之尊對一個宦官俯首帖耳,才換來繼位登基的許諾。

所有人都以爲他不過是一個傀儡,只有他自己清醒地知道,一時忍氣吞聲算什麼?越王臥薪嚐膽、莊襄王甘爲質子,成帝王業者哪個不動心忍性?就算是先皇嬴政,年輕時也受呂不韋、嫪毐這些人的掣肘啊!

子嬰唯唯諾諾的模樣將趙高完全矇騙過去了,他以爲自己找了個傻瓜當傀儡,以爲子嬰比胡亥更好控制。他大大地錯了!於是,趙高丟了性命。子嬰手捧國璽,端坐於王座,連發數道聖旨。他不動聲色地誅了趙高三族、清洗朝堂餘孽,以雷霆萬鈞之勢穩住朝局,用強權鐵腕收攏人心;他清肅朝綱,廢除胡亥時期的荒唐律令,恢復始皇舊法;他重整軍隊,誅殺叛將,重賞忠勇,爲蒙氏一族洗冤平反。···

03

四十六天,短短的四十六天,子嬰迅速展現了自己的才幹魄力,風雨飄搖的秦王朝終於迎來了一位英明君主。人們有時會猜測:若是公子扶蘇再世,所做的也就是如此了吧?即便是始皇復生,也不會幹得比陛下更好了吧?但這並不是子嬰志得意滿的時候。天下紛亂早起,他這個秦朝皇帝,不過是咸陽城內的皇帝罷了。

秦軍主力被項羽所滅,函谷關朝不保夕,大將章邯投降,劉邦奪取武關,秦軍盡失巴蜀等地。國難當頭,子嬰並沒有瑟縮在皇城內唉聲嘆氣,他迅速反應,調兵遣將,在嶢關據守,企圖抵禦劉邦的義軍。但是,自鉅鹿之戰後,秦軍看到義軍早就被嚇破了膽,兩軍交戰,主帥先跑,兵卒各自逃命。 劉邦大軍一路如入無人之境,繞過嶢關,在藍田大敗秦軍,佔據灞上,兵鋒直指咸陽。

劉邦的使者在城外搖旗吶喊了好幾日,勸降之聲不斷傳進耳膜。城中百官震恐,人心惶惶,裏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卻隨時可攻進來。子嬰身着鎧甲,手握寶劍,準備與亂臣賊子決一死戰。當他來到朝堂之時,卻發現大殿上空無一人。羣臣百官,機敏者偷偷溜出城去,高舉降旗,怯懦者閉門家中,只求自保。

忠臣良將,早被胡亥、趙高殺得一乾二淨,偌大的秦王朝,只有一個肯死社稷的天子,找不到一個守國門的良臣。子嬰又笑了——上一次笑,似乎還是在誅殺趙高的時候。他以爲,殺了趙高,就能挽救秦王朝,就能帶着這駕破敗馬車走上康莊大道···他還是太天真了嗎?

結束了,原來一切都結束了,他以爲只要自己勤政愛民、整肅朝綱,民心就會回來,天下就會穩固,但這四十六天的帝王生涯,他什麼也沒能改變。

04

那是一個豔陽明媚的秋日,曾經的皇帝身着白衣,自縛粗繩,手捧玉璽,騎着一匹白馬絕塵而去,城門發出沉悶的“嘎吱”聲響,擦亮了秦王朝最後一點火光。他是去投降的。子嬰跪在地上,向劉邦獻上玉璽,口中稱王。

大秦,亡了。

一個多月後,項羽入咸陽,殺盡秦朝宗室,子嬰也未能倖免。他成了亡國之君。

說起歷史上有作爲的君主,秦王子嬰幾乎不會在史學家的考慮之列;而談起歷史上昏庸的亡國之君,人們也不會想起秦王子嬰這號人物來。

數千年來,他像一個影子,出現於中國歷史最風雲激盪的時刻,從陳勝吳廣到劉邦項羽,從胡亥爭位到扶蘇自刎,人們談起秦朝二世而亡,只會咒罵始皇的暴政、胡亥的昏頑,卻很少有人想得起,原來在胡亥之後,還有一個秦三世——子嬰。

史書裏沒有他的生平,也沒有專門的篇幅記載,連司馬遷這樣的史學大家都一會兒說他是扶蘇的兒子,一會兒說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身世竟成千古謎雲。

事實上,作爲亡國之君的子嬰,是非常具有遠見的。當年沙丘之變,始皇突然駕崩,遺詔公子扶蘇主持喪禮,但趙高威逼李斯立胡亥爲帝,處死扶蘇與蒙氏兄弟。面對二世濫殺忠臣,羣臣或膽小避禍,或諂媚跪舔,唯有子嬰挺身而出,向胡亥進諫。

子嬰進諫曰:“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顏聚,燕王喜陰用荊軻之謀而倍秦之約,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之議。此三君者,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爲不可。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羣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爲不可。”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沙丘之變,他是唯一一個清醒的宗室,也是唯一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雖然進諫並沒有取得效果,胡亥回到咸陽以後,不但誅殺了蒙氏兄弟與大哥扶蘇,還大開殺戒,處死了幾乎所有的兄弟姊妹、宗室貴胄,將自己真正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宗室之中,唯有子嬰活了下來,史書中雖未記載他何以在血流成河的宮廷政變裏保全自身,但我們不難想象,若非無上的智謀與韜略,他又怎能安然無恙,還在之後坐上帝王寶座?

作爲皇帝的子嬰,也是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他能不動聲色地斬殺趙高而不引起朝堂動亂,能在大軍壓境之時鎮定指揮,能在事態無法轉圜之時果斷出城投降,保全下咸陽城內數萬軍民。(雖然,後來項羽入城,百姓宗室無一倖免,但他對劉邦求仁義名聲而不斬殺俘虜的預判是正確的。)

可惜,秦王朝是一棵患了絕症的參天大樹,表面枝繁葉茂,內裏早被蛀空了,更何況土壤本就鬆動,外間又是雷電交加,隨時將樹杈劈開一道口子,即便是再優秀的園丁,也沒有辦法救活一棵行將死去的樹。四十六天帝王生涯,除了讓後世看到一個垂死掙扎的影子以外,什麼也沒有留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