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邛崍火井“活歷史”高義奎:致力挖掘家鄉歷史文化資源

他是一名人民教師,他被稱爲火井古鎮的“活歷史”。他踏遍家鄉山山水水,勘察古蹟、訪問老者、翻閱書籍,整理編撰原創著作140餘篇32萬餘字。他就是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老年詩詞創作研究會會員、邛崍市崍山詩詞學會會員高義奎。雖已古稀之年,喜好創作的他卻依然“耐不住寂寞”,他說,“寫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寫作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記者近日來到高老師家時,他正在電腦前敲敲打打。旁邊放着一個書櫃,整整齊齊擺放着許多書籍。他癡迷閱讀,尤其是古典文學,《三字經》、《辭海》、《史記》、《資治通鑑》等在他的手中翻閱了無數次。不管出門旅行還是走親訪友,他總喜歡帶一些書籍或地圖回家。

18年前,因爲中風,高老師腿腳不方便,手也不能寫字,握筆都十分困難。彼時,他年近60,爲了寫作連續一個月學習用電腦打字、處理文檔、運用軟件。一副老花鏡、一盞檯燈、智能拼音輸入法難檢字舉例表、標點符號數字鍵指引表等等,成爲他學習的“標配”。有時候,深夜凌晨來了靈感,想到一些事情,他都會立刻起牀打開電腦……

1981年,火井編撰鄉志組建鄉志辦公室,39歲的高老師成爲其中一員。從自然概況、地理位置、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到建制改革、歷史變化、資料史實等等,一年多時間裏,火井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向記者講述當年如何翻山越嶺瞭解高廷龍、周玉興抗丁事件,如何上山尋找中華第一女狀元黃崇嘏之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又是如何瞭解舊社會火井的匪患事件……回憶往事,高老師顯得異常興奮。

鄉志編撰完成,也讓他從此更加熱愛寫作,尤其是關於家鄉火井鎮的故事、詩歌和散文。

2002年退休後,高老師始終致力於挖掘家鄉歷史文化資源。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籍《搜尋腳印》,記錄了參軍、工作、家事、同事等。並且陸續寫了《金臺低吟》詩集、《崍山民間故事》、《金臺文稿》等作品,並在多家刊物上發表。

談到寫作,他非常開心和滿足,“寫作讓我快樂,也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我要把我的家鄉發生的民間故事、家鄉變化都記錄下來讓後人知道。”

高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編寫的一本《夕陽文集》,記錄了他的童年趣事、民間傳說等等。他說,要活到老,寫到老。要用他的一言一行傳遞愛國愛家鄉的正能量,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記者 王麗 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