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花园绿茵道的第三张长椅是张伯每日里呆最长时间的地方。自从外孙开始上小学,当年的张厂长便只剩“小萌外公”这个称呼,因为小区的人都只知道那是孩子的外公,对于他的过往却无人知晓,因为他只是一位来到广州4年的71岁的“老漂”,平日里也只是接接孩子、看看书,没有其他爱好与消遣。

每天清晨6:40,伴着叽叽喳喳的小鸟叫声,特特外公做好早餐,便下楼坐在小区花园里,左手捧着kindel,右手两指夹着烟,细细品读着《三海经》,这套数书他看了3遍……;直到16:00去接孩子下课,特特外公的生活才开始变得有些许油烟味。有外孙在身侧问东问西,有子女一起共进晚餐,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聊上半会天……

周六的清晨,张伯便收拾好两件衣服,坐上公交车去相隔十几公里的大女儿家与老伴相聚两天……周而复始……

因为这里除了儿孙,没有朋友、没有社交,没有那份宁静与安乐。

张伯形容自己就像是困在笼子里的大猩猩,只能每天遥望着笼子外的自由生活。

在老家的时候,张伯最喜欢和三五好友聊天喝茶,前两年还有位老友也同样的原因追随着孩子们一起到了这个城市,每周还可以有两天约在一起钓钓鱼、聊聊天,可是去年老友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生病返回,这诺大的城市,却没有一个自己的朋友,感觉自己一天天变老,一天天后退,不愿意过多接触外界,甚至生病不舒服,都不太愿意让孩子们知道,因为自己不愿去医院,又不想为难孩子增加他们负担,为此深感孤独与无助。

和多数老漂一族一样,张伯说“大城市是属于年轻人的,不属于我们,如果不是不忍看他们为生活辛苦打拼无法照顾好自己和孙儿,我们两夫妻也不会愿意这么老了还过着背井离乡的“周末夫妻”生活。

俗话说,“老人似古树,离家无水土”。意思是老人就像一棵根基扎得深远老树,轻易离开生养的故土就像连根拔起,其艰难痛苦无法想像。

对于张伯而言,每年一些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和春节),自己都会风雨不改的“返乡“,有时候外孙前脚刚放假,张伯就后脚就跟着返乡。这是张伯坚持了多年的原则。孩子们也能体谅,到时间就主动帮忙安排交通。但这些年回家乡却也深感孤寂,孤零零的两老自己生活,已分不清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但像张伯这样的还算不太能适应心的环境的老人绝不再少数,有不少老漂的生活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医疗养老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子女不理解等等。在各种看似平静的生活背面,是老人孤独、低自尊的生存状态。

张伯的女儿和女婿说:“这么多年,即使有自己的房子,父母不在身边还是觉得没有家的感觉,父母在方觉得“完整“。因此自己会尽量多些时间陪伴老人,多些交流与倾听,安排同龄人的娱乐社交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关注,为他们培养更多兴趣爱好,让“老漂”有更多归属感和幸福感。

本文为“无忧精英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