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陳海瀅

本文節選自《遊學天下·春》

春日裏的北京是薔薇科植物的競豔舞臺,桃花、杏花、櫻花、梨花……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四九城裝點得熱鬧非凡,各種花卉景區更是人滿爲患。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在京郊山區的峭壁上,有一種飄逸雅緻的野花正在孤傲地綻放,它的美讓人驚歎,它就是“長在深山人未識”的槭葉鐵線蓮。

因奧運聞名的“北京特產”

槭葉鐵線蓮,學名爲 Clematisacerifolia,在分類學上,與我們熟悉的牡丹、芍藥同屬於毛茛科。中國關於鐵線蓮最早的詳盡記載,可以追溯到距今400多年的明朝天啓年間,王象晉在其所著的《二如亭羣芳譜》中曾記載:鐵線蓮與西番蓮的花和葉十分相似,但“花心黑如鐵線”,由此得名。此後,清代的 《花鏡》 《植物名實圖考》 以及 《廣羣芳譜》 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如今,仍有說法認爲鐵線蓮“莖棕紅色似鐵絲, 花開如蓮, 故此得名” 。 然而,這些說法究竟對不對呢?

槭葉鐵線蓮的名稱得來,實際是由於葉子與槭樹相似,事實上,它的種加詞 acerifolia 本身就是槭樹葉子的意思,這是目前最明確的證據。這一物種的模式標本早1879年就由俄國從事藥學研究的醫生布萊茨克尼德(E·Bretschneider)博士在北京郊區的百花山附近採集到,在1897年,又由俄國植物分類學家馬克西莫維奇正式發表。

但百餘年來, 它一直籍籍無名,直到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契機: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有人提議,奧運頒獎花卉應該選用北京特有的植物, 而北京雖然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但在生態上地位並不獨特:在北京僅有的三種特產植物中,“北京水毛茛”是水生植物,難以應用; “百花山葡萄”的花又並不顯著;最終,美麗雅緻的槭葉鐵線蓮成爲焦點。

被重點保護的一級野生植物

槭葉鐵線蓮是直立小灌木,一般高30~60 釐米,它的生存環境非常獨特,大多生長在北京房山、門頭溝等石灰岩山地的懸崖峭壁上,因此,被當地人稱爲“崖花”。

由於槭葉鐵線蓮分佈區域極其狹小,種羣數量稀少,並且具有獨特的生長特性和生境,在北京的野生植物中非常特別,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因此被收錄到《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一級)》中。

在京郊的山谷中,槭葉鐵線蓮在岩石的縫隙間頑強地生長着,一點點風化或堆積的土壤,就足夠讓它將根緊緊紮下。在平日裏,它隱藏在蒼鬱的樹木野草之後,低調地掩蔽着自己的身形;而當冰雪初融、萬物蕭條的早春到來,山間還是一片灰黃色調之時,它們就已經頂着料峭的春寒,在巖壁上展葉開花,成爲京郊初春開放的野花之一。人們在欣賞它的美麗的同時,也不禁讚歎它的風骨。

槭葉鐵線蓮花期是四月,果期是五月至六月。槭葉鐵線蓮的花美麗優雅,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的花其實不是由花瓣組成,而是由花的萼瓣組成,一般爲 5~8 片,以白色爲主,有時帶有粉紅色或綠色, 在花的成長過程中,會變幻出豐富迷人的花色和形態。

槭葉鐵線蓮開花以後進入結實期

名花也很受傷

由於生長環境的特殊性,欣賞槭葉鐵線蓮的風姿往往要到人跡罕至之處,經過翻山越嶺甚至是攀登絕壁後,才能一睹它們的芳容,令很多人望洋而興嘆,而偶有生長在道路附近的槭葉鐵線蓮,得以讓人們能在近處觀賞到,便被花友們視若珍寶。

遺憾的是,隨着名聲日盛,近年已經出現了盜採槭葉鐵線蓮的情況,這對它本不算繁茂的種羣構成了嚴重威脅。

希望大家能對槭葉鐵線蓮和它脆弱的生長環境給以呵護,讓人們能長久地在山岩峭壁間,欣賞到這種精靈的風姿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