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在回憶錄裏寫道,1928年是對他刺激最大的一年。這一年時局大變,意外頻發:日本發表了禁止中國駐軍滿蒙的聲明;溥儀最仰仗的軍閥張作霖慘死;吳佩孚、張宗昌潰不成軍;更重要的是,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清東陵盜寶案”。

1928年,國軍第四十一軍軍長孫殿英率部駐紮在河北,不遠處的遵化縣馬蘭峪便是清東陵的所在地,此處乃乾隆和慈禧的陵寢。衆所周知,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是歷代帝后中生活最奢靡的,他們的陵寢豪華程度更是創下了清朝之最,其中金銀財寶堆放如山,古玩字畫不可計數。

面對如此誘惑,孫殿英打起了東陵的主意,蓄意盜墓竊寶。孫殿英先是以軍事演習爲掩護,封鎖了清東陵附近的交通,然後帶領部隊,動用炸藥兵器掘開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寢,開啓了瘋狂大搶奪,乾隆帝與慈禧太后的遺體也被毀壞到不堪入目。此次盜墓活動進行了7天7夜,所盜寶物數量可想而知。

溥儀說,當東陵守護大臣向他報告了孫殿英盜東陵的消息,他受到的震動與傷害甚至超過了他自己被驅逐出紫禁城時。這倒也不難理解,中國人向來最講宗族感情,被挖了祖墳自然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東陵被盜後,溥儀在張園(溥儀在天津日租界的居所)裏爲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重設了靈堂,打算一直襬到陵墓修復爲止。溥儀還當着遺老遺少和滿清皇族的面在先祖靈前發誓說:“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除此之外,溥儀還手繪了《殺孫殿英圖》(見下圖),其心中憤恨之情可見一斑。溥儀有很多書法作品傳世,但畫作卻極少,唯有這幅畫因意義非凡,最爲著名。

縱然如此,溥儀卻並未如願報仇雪恨。雖然開始的時候,在清廷遺老的抗議下,國民政府派出閻錫山查辦此事,並承諾會嚴辦罪魁禍首孫殿英,但後來此事卻不了了之,原因不言而喻——孫殿英給所有國民政府高層分別送去了厚禮,其中慈禧鳳冠上的那顆價值連城的珠子更是成了宋美齡鞋子上的飾品。

按照中國的傳統理念,挖人祖墳確實是十惡不赦,孫殿英也確實是惡貫滿盈的無恥軍閥。但是,乾隆帝與慈禧太后生前驕奢淫逸,死後不得安生,倒也算是一種報應了。

相關文章